英勇善戰
西夏戰事平息后不多幾年,南方又出現了一個割據政權。廣源州酋長儂智高起兵反宋,他攻佔邕(yōng)州(今廣西南寧),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隨後又一連攻下了九個州,還進犯廣州。宋朝的許多守城官吏,嚇得丟掉城池逃跑了。有些地方的百姓逃到山谷中避難,儂智高追到山谷中,放一把火,把避難者一齊燒死。宋仁宗非常憂慮。狄青就上書朝廷,請求前去作戰。第二天,狄青上朝,對宋仁宗說:「臣出身行伍,沒有別的可以報答國家。我只要帶領一支精銳騎兵,再調撥一些禁軍,就可以平定儂智高。」宋仁宗馬上任命狄青為宣撫使,率領三萬人馬前去。第二年,狄青攻破了邕州。儂智高逃到大理,被殺死了。狄青平定儂智高割據政權,又立了大功。宋仁宗拜他為樞密使,讓他掌管軍權,還賞賜他一所住宅。
宋仁宗寶元初(1038年),西夏元昊,不斷騷擾宋沿邊州郡,而沿邊將帥又多為元昊所敗。狄青就是在這時應詔從邊,先後在軍中任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揮使。前後四年,在大里、清化、榆林、歸娘嶺東女之崖、木匱山、渾州川、白草、南安、安遠等地,大小 25 戰,計中流矢 8 次。狄青在戰鬥中能身先士卒,受傷后,仍頑強殺敵。有一次,他受傷后,臨陣披髮,戴銅面具,繼續戰鬥,所向披靡。幾年來,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族一一被他所收服。他還修了橋子谷城,以及築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是軍事要地,對保衛宋朝沿邊州郡具有重要作用。狄青的才略,深得經略判官尹洙的賞識,慶曆元年(1041年),元昊派兵攻打渭州,逼近懷遠城,行營總管任福領兵迎戰,桑懌為前鋒,中西夏軍埋伏,於好水川西的羊牧隆城附近,被打得大敗,任福、桑懌皆戰死。慶曆二年(1042年),西夏軍再次進軍定川,宋軍大敗,總管葛懷敏戰死,西夏軍隊直抵渭州城下。這時,仁宗急調狄青前去應戰,狄青到達前線,乘對方不備,短兵相接,一舉把西夏軍打得大敗。這時,由於西夏正逢旱災,財力不濟,又加之連年戰爭,死傷極多,元昊已無力攻宋,只好息兵。狄青以軍功從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移真定路副都總管。不久,遷侍衛親軍、步軍、馬軍殿前都虞候,歷惠州團練使、眉州防禦使、保大軍節度觀察留後,遷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遂領彰化軍節度使,又知延州,不久召為樞密副使,加檢校司空。
皇祐四年(1052年),南方廣源州儂智高起兵反宋,攻陷邕州、橫州。由於州府地方毫無防備,儂智高很快佔領了橫、貴、藤、梧、康、端、龔、封八州,並繼續包圍廣州,東南大駭。這時,朝廷深為憂慮,宰相龐籍推薦狄青。狄青也慨然上表請行。於是狄青除宣撫荊湖南北路,還提舉廣南經制盜賊事,嶺南諸軍皆受狄青節制。當狄青向廣南進軍之際,廣西鈐轄陳曙偕同殿直袁用,提步兵 8000 人,盲目襲擊儂智高,結果大敗於崑崙關。狄青集將佐於幕前說:「令之不齊,所以致敗」。決定將陳曙、袁用等軍校 32 人斬之,以整肅軍紀。
狄青率軍到達崑崙關附近的賓州時,已是皇佑五年(1053年)的正月,正月十五上元節是宋人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有懸花燈、踩高蹺、演百戲的習俗,狄青眼見崑崙關易守難攻,想到了智取崑崙關的妙計。他傳出命令,讓地方為大軍備下五天糧草,在軍中安排三個晚上的酒宴,分別宴請高級軍官、中級軍官和低級軍官,讓手下官兵過個開懷暢飲的上元節。姦細們給儂智高送去了最新消息,儂智高放下心裡一塊大石頭,居然也讓手下擺開宴席,好好過個上元節。
第一天晚上,狄青和高級軍官們喝到天明,第二天晚上,颳風下雨,宴會如期舉行,喝到半路,狄青讓孫沔代替自己在宴會上張羅,自己點齊數萬精兵,趁著風雨大作進攻崑崙關,天明時分,帳中宴會上傳來捷報,讓眾人「過關吃食」,大軍越過崑崙關,在歸仁鋪擺開了陣勢。歸仁鋪地勢開闊,對騎兵極為有利,宋軍騎兵從左右衝擊,殺得敵人潰不成軍,追擊五十里,斬首數千級,狗頭軍師黃師宓和儂智高的弟弟儂建中、儂智中都死於此役,七千二百名俘虜被狄青遣散回家。當時,敵軍的屍體中有一個穿龍袍的男人,將士們認為這就是儂智高,想要上報請功,狄青言道,「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宋人筆記中記載儂智高逃到了大理,後來死在了那裡。
南方平定了,宋仁宗欣喜萬分,將狄青破格提拔為樞密使,成為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大宋開國以來,為了避免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一直極力壓制武人的地位,士兵地位低下,那些判了刑的小混混,都被送去充軍,連同樣地位低下的妓女都看不起當兵的人。狄青有一次赴韓琦的宴會,妓女白牡丹為狄青斟酒,當場出言不遜,「勸斑兒一杯(狄青臉上有刺字)」,韓琦臉上掛不住,下令將白牡丹打了一頓。還有一次,狄青宴客的時候,邀請了一位文臣劉易,宴會上「優人以儒為戲」,劉易認為這是狄青授意的,勃然而起,摔碎了盤子,破口大罵,「黥卒敢爾?」鬧到狄青還要給他陪不是的田地。在「文德致治」的宋代,武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沒有資格充當統治集團的宰輔,當年韓琦要殺狄青的部下焦用,狄青極力為部下求情,言說焦用是個好男兒,韓琦譏諷道,「狀元及第的才是好男兒,焦用一介武夫哪有這個資格」,硬是當著狄青的面殺掉了焦用,難怪狄青嘆息自己比起韓琦這樣的文人來,少了進士及第,但是,在宋代沒有進士及第,就如同今天一個年輕人沒有大學文憑,想要找一份體面的工作,肯定是困難重重、希望渺渺。而狄青偏偏不在這個遊戲規則之內,自然會讓眾多進士及第的文人心中忐忑不安。士兵是「赤老」,樞密院的人說,「迎一赤老,屢日不來」,狄青當上了樞密使,就變成了文人眼中的「赤樞」。宋仁宗曾勸狄青用藥物除去臉上的黥文,改頭換面,重新包裝,狄青十分坦然,「(狄)青若無此兩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斷不敢去,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宋仁宗十分感佩,認定狄青是個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但是,文人出身的大臣如歐陽修等人輪番上書,一定要罷免狄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皇帝置身在文人的喧囂當中,左右為難。說一千道一萬,文人們其實找不到狄青的什麼罪證,狄青一向深受軍士們的愛戴,史書上記載,狄青「尤喜推功與將佐」,但是文人們的借題發揮卻是聳人聽聞,他們說,狄青家中夜裡出現光怪,其實這是狄家祭祖燒紙錢的火光,但管家忘了事先通知京城的有關部門。還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頭上長角,是個怪物。京城突發大水,狄青避洪水於相國寺中,他穿過淺黃色的衣衫,正好犯了民間忌穿黃色的大忌,被視為企圖謀逆的證據,眾口爍金,宋仁宗再三為他辯護,說他是個忠臣,文彥博立馬反駁,「本朝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歐陽修上書說道,「水者陽也,兵亦陰也,武將亦陰」,把京師發大水的天災解釋為上天對狄青擔任樞密使的警示。宋仁宗大病剛愈,一位劉姓官員就大放厥詞,「今上體平復,大憂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這「大疑者」就是狄青。終於,朝廷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在狄青擔任了四年樞密使之後,「乃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外放陳州。去陳州之前,狄青黯然說到,「陳州有一種梨叫青沙爛,此去狄青必死無疑」。去陳州之後,朝廷每半個月都要遣使探問,狄青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明年二月,疽發髭,卒」,享年49歲。宋仁宗得知他的死訊,非常悲痛,「贈中書令,謚武襄」,陪葬皇陵,極盡哀榮,後來的宋主思慕狄青這樣的將才而不可得,平添無限惆悵。狄青的墓葬,與包文正等人的墓葬一起,永遠成為北宋皇陵中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它使人們想起了范仲淹筆下的意境,「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皇祐五年(1053年)春正月,狄青率軍夜度崑崙關,襲擊儂智高。儂智高的據點在崑崙關下的歸仁鋪。狄青表面上休整軍隊,暗中則自將前軍,孫沔將次軍,余靖殿後,以一晝夜到達崑崙關。次日黎明交戰,再次大敗儂智高。儂智高由合江口敗走大理,廣南基本平定。在宋軍入城收拾戰場時,發現有一具屍體穿著金龍衣,眾以為此屍就是儂智高,可以上奏請功。狄青卻拒絕這樣做,說:「安知其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這種不虛美、不貪功反映了他的務實精神。後來查明,儂智高果然逃到了大理。兩年之後大理國殺儂智高,由余靖函其首級送至京師。狄青以平定廣南之戰功,拜為樞密使。狄青在樞密使任上四年。至和三年(1056年),受謠言中傷,罷為護國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狄青病死,終年48歲。死後贈中書令,謚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