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滿口荒唐言
“小十三,你怎麽說?”朱元璋看向朱桂。
“父皇,您也看到了這麽漂亮的銅錢,百姓們收藏都來不及,又怎麽會融?”
朱桂覺得他們與其擔心銅錢被融的問題,不如多擔心一下百姓們不用這些銅錢交易,而是收藏的問題。
“是了,這些銅錢這麽漂亮,百姓們肯定會收藏的。”朱元璋點了點頭。
這批銅錢金色十足,就是他都有收藏的打算,更不用說普通百姓了。
朱桂又說:“所以朝廷要回收舊幣,由兒臣融了,全部鑄成大明通寶錢。”
既然已經開始了,朱桂幹脆玩一把大的,把央行也搞出來。
當然了,實驗歸實驗,他一點兒也沒有害人的打算。錢,隻有百姓們使用,才叫錢,否則也就是一堆破銅爛鐵罷了。
通過央行,回收大明的舊錢,全部煉化為新錢,使大明上下隻存在新錢,這是朱桂必須做的。
不然,想也知道,隻要大明還有舊錢,百姓們便會收藏新錢,使用舊錢。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這可不是朱桂想要的。
朱桂要正大光明的幹,隻能向老朱要權。而太子與一應屬官聽了,大急。一個太子屬官更是急道:“陛下,萬一有刁民融了。不是白白費了朝廷的功夫嗎?”
“而且這批銅錢如此精美,隻怕是火耗不低。”
明朝的時候,地方政府向百姓征稅,收上來的是一些散碎銀兩。這些銀兩要押解到京城去入庫,必須先在當地熔煉成規定製式的銀錠。金屬在熔煉加工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損耗,一兩碎銀子熔成銀錠,可能會損失幾分,這是客觀現象。這些損耗當然不能由地方官來承擔,所以中樞就規定,地方收取稅銀的時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作為損耗的補償,這些補償,就叫作火耗。
大明官方規定的火耗一般是3,地方官府在熔煉銀錠時候實際的損耗,可能不到3,這中間的差額,就可以成為地方官府的額外收入。時間長了,各個部門都學到了這個方法,在辦事的時候,都會巧立名目要求拿一點折扣,同樣冠以火耗的名義,用後世的詞匯來說,就是所謂工本費、手續費了。
作為一名愛惜民力的皇帝,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朱元璋總是會讓步。
就像朱元璋征民役,北伐不斷修城。百官們就會讓朱元璋看見民夫之苦。
老實說,就像上朱元璋上次見民夫下水找鋤頭一樣。現在想一想,就透著幾分刻意。
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宮,偏偏有一個民夫下水找鋤頭。這樣的巧合有多大?
就算是真的掉了鋤頭。那些保護皇帝,布防的禁軍都是死人?不讓他上來,還讓他下水摸?
怎麽想,可能性都不大。
他們應該是用這種方法,來對抗與限製皇權罷了。
隻不過,很可惜,這一次的對手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父皇放心,兒臣不僅不收火耗,每年還會上交朝廷一百萬貫。”
“什麽?小十三,你說的是真的?這可是朝廷一半的稅收了?”朱元璋吃驚道。
不收火耗,還有錢收。朱元璋是怎麽想,也想不明白。
一百萬貫多嗎?一家央行,如果一年隻有一百萬貫的利益,絕對可以倒閉了。就是上千萬,一個億,也不多。
用一百萬買下一家央行,後世人絕對會羨慕嫉妒恨。但是這是大明,誰讓大明一年的稅就二三百萬兩?也難怪朱元璋吃驚了。
“父皇,兒臣說的是真的。”朱桂表麵平淡,心卻是撲通撲通跳的飛快。
理論上說他不應該這麽激動,畢竟弄個央行出來,本就是他的實驗。但是這畢竟是央行,真的親手施行了,還是忍不住的腎上腺增加。
這是一個人的自身反應。哪怕再冷靜,做大事時,生理都會出現變化的。
“好!好!”
朱元璋大笑。
“小十三,你是越來越和朕的心意了。”
朱元璋很欣慰。世上最痛快的事莫過於自己缺錢,便有人送錢來了。
北征從來都是不夠錢用的。
甚至可以說,中原王朝但凡對外用兵,其成果大小,是與錢成正比的。
錢多,大打。錢少,小打。沒錢,不打。
“父皇,不知十三弟的一百萬貫,什麽時候可以給?”太子突然問道。
朱桂用錢買下工匠,朱桂買下沿河一條街,朱桂買下犯官女子……
一次又一次,無不證明,隻要朱桂出銀子,這事基本上便定下了。
所有人都知道朱桂有錢,當他買下沿河一條街,大明上下便明白這點。
所以一百萬貫,朱元璋不懷疑,太子也不懷疑。
而且太子也傾向給朱桂鑄幣權。不用朝廷一分一毫,不取民間火耗,反而朝廷還可以白得上百萬貫,為什麽不答應?
現在,朱標隻想知道什麽時候可以收到那一百萬貫。
“隨時可以。”朱桂微笑道。
“不過,我想朝廷應該用新錢,不再使用舊錢。”
一個影響是否可以長久運行下去,隻要有一樣就足夠了。
利益。
一枚舊錢可以鑄成三枚新錢,這利益絕對夠了。所以朱桂才強調這點。
換句話說,這一百萬貫,其實根本不用他出,隻要把舊錢鑄成新錢,就綽綽有餘。
朱元璋與朱標不知道這點,自然是滿口答應。
當然,朱標答應,必然引起太子屬官的不滿。
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老朱是沒指望了,他們隻能把希望放在太子身上。
“殿下,真要把鑄幣權給十三皇子?”
回到政務殿,便有人試探太子。
據曆史記載,大明的火耗加上地方官巧立名目要求拿的折扣,應該是上千萬貫到上億貫之間,其波伏與大明的人口,吏治有關。
這麽多錢,從上到下伸手的可是不少。但是這錢唯一不會去的地方就是國庫。
“朝廷缺錢用,老十三願意出錢,這是好事。”朱標說。
“可是殿下,這鑄錢從古到今都是朝廷的權力,而且鑄錢火耗不少,十三皇子既要鑄錢,又要上繳一百萬貫。臣擔心十三皇子撐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