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定計
大明新立,國庫空虛,依然可以對蒙元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海路運輸,居功不小。
至於後來不走海運,改走漕運。其中卻是一些人的利益糾結了。
但是朱元璋很奇怪的就是,朱桂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長大。應該是從來沒有見過水師作戰的朱桂,怎麽就對水師那麽的倚重。怎麽就想到了便用永師的?
要知道就是他朱元璋想重視水師都遇到了重重阻力。不僅僅是眼界的問題,更為重要的確實是最大的敵人確實一直都是來自陸地上。
“老十三,你是想用用水師裝載軍隊,然後從水路繞到交趾國的南海國境,從水路登陸,從交趾國的後方直搗他的老巢?”
這樣的想法真的駭人聽聞了。
中原王朝,除了南方爭雄外,水師基本上是用不到的。也就是老朱當年吃了一把陳友諒的直搗黃龍,否則真心想不起來。
當然,也就是朱桂,換個人,拿自家老爹敵人的手段獻計,還真不一定有那個膽量。
“對,這是兒臣的設想,交趾之地山川縱橫,道路崎嶇,漳氣嚴重,無論是運量還是運兵還是運軍械,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用大海船,這一切就變得非常輕鬆,耗費也很少,我們可以不用在陸路動兵,讓沐公爺死守住要道口,不讓叛軍攻入境內,而我大軍主力直搗陳朝國都,一舉而滅之,複我中華疆域!”
朱桂捏緊了拳頭,越說越是有信心多了,因為這本就是明朝今後應對安南之亂的戰略。
為了徹底平定安南之亂,已經騰出手來的朱棣命令張輔三征安南,迫令“陳季擴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則以武力討平之。
7月,明軍大破安南將阮景異於月常江,繳獲戰船百餘艘,生擒安南元帥鄧宗稷等,又捕斬別將數人。次年8月,安南叛軍以戰船四百餘艘,分作三隊,在神投海邀擊明軍。張輔以銳卒衝其中堅,明軍以鉤牽連敵船,作殊死戰,從中午鏖戰至傍晚,大破敵軍,乘勝進抵陳季擴的老巢乂安府,安南軍民降者相繼。
換句話說,打交趾是必定要用上水軍的。哪怕大明不出水軍,交趾人也會出。
“好好!這交趾小國占朕疆土,朕曾頒詔曉諭安南國王陳日昆,命令歸還,但其狼子野心,一邊將這些領土歸還;另一方麵則大舉征兵整備軍隊,加築多邦城,在白鶴江埋下木樁,並在險要道路設下關卡重兵防守。我兒若是能在南疆再將交趾國滅掉,建番立邦,大明聲威必然重振,那對於大明來說實在是幸事。”
對交趾,朱元璋已是忍了又忍。這也是後來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一直對交趾出手的原因所在。
就像是漢武帝,匈奴侮辱了國母,這仇是必然要報的。朱元璋也從來不是什麽大方的人。
然而朱桂卻不滿道:“與其要番邦,倒不如直接設立州縣統而治之,部堂安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裏,霸占丘溫、慶遠等五縣。隻能說是收回,談不上開疆擴土。”
朱元璋聽了,眼睛猛的一亮,開口道:“好兒!我若當真辦的到,朕必然在交趾建吾兒封國,總管南疆軍務政務。使其永不再叛。”
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朱元璋還是非常樂意。
本來明五稅收太少,單是北征蒙元,便是耗費太大,國庫無法支撐。交趾自然就顧不上了。但是有了朱桂,雖然朱桂沒做什麽,但是大明的稅收確實增加。再加上大明寶鈔的穩定。朱元璋也就有了餘錢開戰了。
不要看朱元璋讓朱桂自主負擔軍費,但是隻要朱桂一天沒有上任,這人吃馬嚼,就都得朝廷掏錢。
兩廣的狼兵還好。而從四川調兵到交趾作戰,可不容易,單是行軍便兩三個月的時間。實在是路太難走了。
朱元璋簡直就是說到了朱桂的心坎兒裏,分封交趾之地,美的很,但是朱桂知道,自己可不能表現得極為讚同。
“父皇,兩廣交趾蠻荒之地。有地沒人可不行。”
這話說一句就夠了,朱元璋是明白的。畢竟這是中原之地說了幾千年,也信了幾千的老話。
果不其然,朱元璋麵露羞愧之色,不好意思的把視線轉移了開來,好一會兒才歎息般的開口道:“老十三,有些事情,朕也是無能為力。朕也想把你們全封在富裕的地方,但是中原雖大,富裕之地卻不多。
全封了你們,你太子哥還怎麽管理天下。
你們就當幫你太子哥,為我大明朔邊。”
朱桂假意長歎一聲:“唉……父皇的深意,十三心裏清楚……十三盡力而為吧!不知交趾國戰事需要兒臣何時出兵?”
沒法子,這是明知道自己賺了大便宜,也隻能裝倒黴。
放在後世,如果是西北與交趾半島比資源豐富,比適合生活。正常人都知道。
然而,在這時代,你說一句交趾蠻夷之地富裕?比中原都要富?
所有人絕對會啐上朱桂一臉口水。他們會告訴朱桂中原的地大物博,蠻夷之地的物傷地薄。
如果他們連這話都不說了,那更為嚴重。
“腦殘!”
“白癡!”
“不學無術!”
……等等。
總之他們是不相信朱桂說的。說的多了,他們甚至會懷疑朱桂的居心--是否是拐他們去蠻荒之地。
這一點,在朱桂一邊告訴老朱東瀛的金山、銀山,一邊與東瀛和尚交易不久,他就想明白了。
朱元璋一點兒動靜也沒有,不久,市麵上便多了“神筆馬良畫金山”的故事。
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人家就當故事聽,壓根兒不信。
這就像後世那個特殊年代,所有人都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而這個時代卻是中國的月亮圓過國外。
堂堂中華,物華豐美都沒有金山銀山,撮爾小國,何來金山銀山?
換句話說,東瀛的金山銀山實在太像祥瑞了,在一個務實的年代,反倒是沒人信了。它隻會是神跡。就與神筆一畫就是金山一樣。
如果朱桂當時介紹,多貶低一些,反倒可信。但是那隻怕也沒什麽吸引力了。
所以再說交趾,除了糧食外,他什麽也不說了。
因為哪怕他再告訴他們,那裏的礦產多豐富,豐富過國內,同樣不會有什麽人信。
“不可能有國大過中華,不可能有國富饒過中原”。
這時代的人,就是這麽“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