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 計多欲纏身
那揪著張千、李萬的嘍羅得了軍師吩咐,兩個揪穩了張千、李萬,兩個便把張千、李萬的嘴巴一捂,另一個便從腰間拔出一柄薄如紙、寒如霜的柳葉快刀來,卻往兩個公人身後一轉。
萬事俱備,隻要把柳葉刀順著兩個公人背後左肩胛骨的骨縫往裏一送,刀入心髒,連聲音都喊不出來,當場就是個氣絕斃命,那時神仙也是無救。
生死關頭,兩個公人拚命掙紮,卻哪裏能脫出小嘍羅鋼鉗般的雙手?嘴巴又被捂住,隻能用喉音嗚咽幾聲,卻又濟得甚事?
宋江三分精神和花榮說話,兩分精神敷衍著西門慶,兩分精神打照著飛馬而來的晁蓋、吳用等人,還有兩分精神始終關照著那兩個公人不放,最後一分精神當做遊兵,來回照應。雖然一心數用,卻是遊刃有餘,悠然自若。
小嘍羅那邊響應吳用號令可謂神速,但哪裏能逃得過宋江的洞鑒?他那裏剛要下手,宋江這邊就猛的回過了頭,嘶喊一聲:“若殺公人,即殺宋江!”
這一聲如霹靂橫空,截斷天魔舞,那小嘍羅的刀便遞不進去,隻好轉過眼來看著吳用。
吳用皺皺眉,將手一擺,做了個撒水鬆人的手勢,小嘍羅們便把兩個公人放開了。張千李萬死裏逃生,互相摟抱在一起,隻唬得抖衣而顫,想要挪動腳步溜到宋江身邊去,但在這虎狼群裏,卻哪裏有稍稍一動的膽量?
還是宋江分開人眾,健步來到兩個公人身前將他們一遮,直瞪著晁蓋道:“哥哥,你殺這兩個可憐人何意?”
晁蓋卻是有幾分尷尬,支吾了半天,才道:“這個……這個……隻是請兄弟上梁山同聚大義……象這兩個鳥男女,欺善怕惡,在公門中也不知禍害了多少良民。將這類人全殺了,必有冤枉的,若十個裏殺九個,還是會有漏網的狗畜……兄弟,你做押司多年,眼裏見得難道還不夠多嗎?今日借這個機會,不如便奮起來,殺了這兩個狗男女,上梁山替天行道,也落個自在身,豈不勝過你在那爛泥坑裏打滾?”
眾人聽了都點頭,西門慶也道:“天王哥哥說得不錯。民氣如不沸騰,這世道還有的救嗎?”
宋江聽了,低頭不語,半晌後卻向晁蓋直拜倒下去,垂淚道:“哥哥這話雖然有理,但小弟卻也有小弟的難處。哥哥若再三要小弟上山同聚大義時,分明不是抬舉宋江,卻是折磨我了。宋江家中還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卻讓他擔了半世的心。臨發配時,他幹叮萬矚,教我休為快樂,苦害家小,免累老父倉惶驚恐。言猶在耳,我如何敢違了父親的教訓,負累了他?”
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人急忙上前扶起宋江,西門慶便道:“公明哥哥,你前日也曾聚眾來投,花知寨、秦總管、黃都監、清風山三位兄弟、石勇,此刻均在山寨裏坐著交椅,大家都感念你不盡。前日能來,今日必然也能往,若十分擔心令尊,咱們這便去宋家莊,接他老人家上梁山頤養天年,那時哥哥既同聚大義,又得奉尊親,豈不是兩全其美?”
梁山眾好漢聽了都喝彩:“西門慶兄弟(哥哥)說得有理!”
宋江哪裏肯依?隻是推辭道:“四泉兄弟你卻不知,我那父親為人忠直,義不苟且,哪裏肯上山落草,壞了我宋家一世清名?若逼他急了,有個三長兩短,宋江便是萬死亦難贖其罪!前昔宋江一時乘興,聚眾兄弟來相投,天幸在山腳下撞上了石勇,指引回家,被父親好生苛責,說情願教宋江明吃官司刺配,也不可上山落草。父親訓教在前,若宋江不爭隨順了,豈不是上逆天理,下違父命,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在世間雖生猶死,複有何益?”說著,淚如雨下,行枷盡濕。
晁蓋等人,見宋江說得懇切,哭得哀苦,都是束手無策,隻有吳用卻暗中向眾人使個角色,笑道:“既如此,吳用也不敢強留宋三郎。莫若這樣,便請宋三郎和兩位端公上梁山,飲宴一日,第二天便送三郎起身,卻又如何?”
花榮便躬身道:“公明哥哥,山寨中還有不少兄弟,翹首以盼,向往著能同哥哥見上一麵,哥哥便大發慈悲,上山略坐一坐,隻當是賞弟兄們臉,第二日小弟親身送哥哥下山,任哥哥自去江州,又有何不可?”
宋江思忖道:“若不答應他們一行,隻怕今日沒完沒了,也罷!”
當下便點頭道:“若要宋江上山盤桓一日,也可,但卻需依我一件事,一個人。”
晁蓋聽到宋江願意上山,笑逐顏開,笑道:“賢弟既情願做客時,莫說是一件事一個人,便是一萬件事一萬個人,現在的梁山也支應得起,承擔得下!卻不知兄弟要求的是甚麽事?甚麽人?”
宋江便指著張千李萬道:“小可所求的一件事便是,不能殺這兩個可憐人!眾位兄弟可依得宋江嗎?”
晁蓋點頭,吳用亦笑道:“依得!依得!”
宋江深深望了吳用一眼,卻搖頭道:“空口無憑,卻需有人做個證見!”
說著向西門慶一指,說道:“江湖上都說三奇公子西門慶,一諾千金,生死不易,宋江今日便請四泉兄弟親口答應我一聲,以安宋江之心!”
西門慶沒想到自己的名聲居然大到了如此地步,愕然向晁蓋、吳用看一眼時,晁蓋斷然點頭,吳用卻是皺著眉頭,扇子“啪啪啪”的敲擊著掌心。西門慶和他目光一對時,卻見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轉,竟是豁然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四泉兄弟盡管答應宋三郎,我梁山從上到下所有弟兄,決不出手相害這兩位端公的性命!”
看到吳用那藏著森森戈矛的笑容,西門慶心中雪亮,這吳用嘴裏說得好聽,心中必然又有了計較。這正是:
押司傾出張良計,軍師豎起過牆梯。卻不知吳用又生何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