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自行車問世
李誦臉色也有些慘白,似這等有血性,殺氣騰騰的軍隊,他第一次見!
“李煜率汴州團結兵參見太子殿下!”李煜滾鞍下馬,拱手朝李誦一拜。
隨後,韓愈、劉禹錫、石玉等人以及身後的兵士齊刷刷跪倒在塵埃。
“參見太子殿下!”聲震天宇。
半晌,李誦呆在那裏……
“太子殿下?”李煜見李誦等人毫無動靜,直起腰走到他跟前,伸手在他麵前晃了晃。
李誦這才回過神來,“免……”
直到這個時候,李淳背後的一百零八人才單膝跪地,“恭迎郎君!”
“自己家兄弟,不用那麽客氣,都起來!起來。高順,入駐營地之後,將這一百零八名兄弟編入軍伍之中,單獨為一隊,你暫時作為隊長。”
一切都安排好之後,李煜隨同李誦等人進了中軍帳,看著賬內的擺設,李煜滿意地點點頭,太子殿下看來還挺重視這場比試。
“南郊這營地,就交給你使用,至於所需的物資,跟大郎說一聲,讓大郎跟兵部交涉。”
“是!”
“可有把握勝得了那韓全義?”
“殿下盡可放心。”
李誦滿意地點點頭,這才注意到他身邊的韓愈,“此人是?”
“臣韓愈,參見太子殿下。”
李誦微點點頭,“現居何職?”
韓愈老臉一紅,自從貞元九年進士及第之後,又參加博學宏詞課考試,以求某得一官半職,誰知三次落榜,期間從小撫養他長大寡嫂去世,八年前四處奔波,何嚐有一個正式的官職?
他厚著臉說道,“臣目下在徐泗節度使張建封處任協律郎。”
協律郎是個可有可無的虛職,張建封給他這麽一個官職,可見這韓愈算不得什麽大才。
“殿下,退之兄胸懷大略,某竊以為是朝廷可用之才,望殿下在陛下處舉薦一二,好歹給他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
“刺史大人……”韓愈見李煜竟當著他的麵向太子殿下傾力舉薦,一時間感動得竟然涕淚齊下,大文豪的形象盡毀。
李煜這才明白範進中舉後為什麽會癲狂犯傻,普通人翻身唯一的機會就是走科舉之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就是真實的寫照。
唐朝的科舉製度比宋朝嚴苛許多,貫穿整個大唐進士也隻有區區的六千多人,即便得中進士之後還得得舉薦,站好隊才能有個好的前程。韓愈之所以前半生顛沛流離,就是投靠無門。
李誦略一沉吟,“既然重光舉薦,那就暫時和叔文、王伾一起在東宮當閣臣吧,待有合適機會,寡人自會向陛下舉薦。”
韓愈立刻雙膝一屈,跪拜在地,“臣多謝太子殿下,多謝刺史大人,臣定會鞠躬盡瘁,為我盛世大唐盡一份力。”
一切事了之後,李誦自行回東宮,李淳、劉禹錫、王伾則留了下來。
“重光,某來了!”
李煜不用抬頭就知道,是陳鋒又來了。
李淳臉一沉,感覺陳鋒就像一條狗一樣,能嗅到自己的蹤跡,自己到哪,他就到哪。
美髯一捋,陳鋒邁著四方步溜達進來,“見過太孫殿下。”
“免,陳校尉所來何事?”
“還有三天就是比試之期,婉兒放心不下,特讓某過來問問。”
李煜眼角一挑,沒想到她還這麽關心自己,“婉兒怎麽不自己來問?”
“婉兒是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麽能拋頭露麵。”陳鋒說這話的時候眼不紅心不跳。
李淳強忍著笑意幹咳一聲,“既然待詔這般記掛陳家小娘子,何不早點迎娶過門,朝夕相對?”
李煜也是個說大話不臉紅的主,“大丈夫當以國事為先,方今正值四方未平之際,某豈能兒女情長?”
“待詔此言差矣!我巍巍大唐綿延至今近二百載,四方拜服,我朝太宗皇帝更被蠻邦小國尊稱‘天可汗’,何來四方未平之說?”
“這位是……”
李淳這才想起李煜和王伾還未見過,“東宮侍讀,王伾。”
李煜點點頭,“永貞革新”的又一位核心人物,隻不過這位核心人物的眼界似乎有些偏窄。
“原來是王侍讀,既然王侍讀言四方拜服,那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如今安在?”
“這……”
西域和北庭這兩個都護府和朝廷斷絕音訊已經十餘載,沒有人知道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麽情況。
“吐蕃國占據隴西,虎視關中,這是拜服?”
“南詔國如今屢犯西南,可服王化?”
“北方回鶻索取無度,渤海國和新羅野心勃勃,這就是王侍讀所說的四方拜服?”
“某……”王伾老臉有些掛不住……
李淳長歎一聲,如今這個大唐早不是當初的那個大唐,表麵上看似繁榮,實則危機四伏,若不再變革,終究會走前漢的老路。
“待詔字字珠璣,此局當如何解之?”
“攘外必先安內!若要重振大唐之威,當先解決內部問題,太孫殿下,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要緩緩圖之。”
說到這裏的時候,李煜並沒有往下繼續說,有些策略並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告訴他,不然李淳該一時激動,上奏他翁翁,引起反對勢力的警覺,那這個新式的“永貞革新”就要胎死腹中。
這盤棋,才剛剛下了兩個棋子。
……
三日後,南郊校場旌旗飄揚,神策軍和汴州團結兵的比試,惹動了全城的百姓、商人、讀書人、大小官吏。絕大多數人都篤定,韓全義贏定了!團結兵是什麽兵?那就是半脫離生產的鄉兵,各色人等都有。
李適高坐在校場看台,旁邊是太子殿下和諸位大臣,兩位當事人李煜和韓全義一左一右,站在看台的兩邊。
杜佑一直盯著左手邊的李煜,似乎李煜身上有什麽神光護體似的。
“賈公,某到現在都不解,那李煜為何敢應下這場比試?這明顯是個必輸的結局。”
賈耽腦袋一晃,“少年意氣罷了,年輕人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