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四十萬斤
李煜抬眼看去,陳鋒一首捋著美髯,大踏步走了進來,身後跟著的可不就是穿著襦裙,美若天仙的婉兒。
“婉兒!”李煜繞過陳鋒,直奔婉兒而去。
輕浮!陳婉兒往旁邊一閃,小腿一勾,李煜四仰八叉摔在了地上。
“郎君!”
“沒事沒事……”
李煜狼狽不堪地從地上爬起來,重新整理一番衣衫,請陳鋒兄妹兩個坐了下來。
“婉兒這是特意來看他未來的夫君嗎?”
陳婉兒白眼一翻,“不要臉!”
“婉兒聽說你最近每日聞雞起舞,怕你累著,所以燉了一碗雞湯,來給你補補。”
“哥!!”陳婉兒一聲嬌嗔,隨後把手裏拎著的食盒放到了桌子上,打開蓋子推到了李煜跟前。
香味頓時飄滿了整個客廳……
“哈哈,某的娘子就是賢惠。”李煜毫不客氣,拿起裏麵的木勺就往嘴裏送,哪有一點文人的斯文。
“香!香!”李煜一邊吃,一邊咂吧嘴,倒把陳鋒看得直咽口水。
“對了,老周,讓芝蘭把咱們剛開發出來的新菜拿給婉兒還有陳校尉嚐嚐。”
……
不一會兒,每個人的麵前擺放了一個大磁碗,裏麵漂著一層油,一隻白瓷碗,裏麵放著米線,一個大盤子,裏麵放著肉片和蔬菜之類,一個小碟子放著佐料。
“這是?”
“重光米線!都嚐嚐看看味道怎麽樣。”
“哈哈哈……之前重光推出的‘皮蛋瘦肉粥’和‘驢肉火燒’幾乎都能讓某把舌頭一起吃下去,這次又有口福了,某先嚐嚐這湯。”
陳鋒撈一勺子湯就往嘴裏送。
“且慢!”
“哎呦,燙死了!”陳鋒被燙得起來直跳腳。
“米線可不是這麽吃的,那碗湯能把生肉給燙熟了,某來示範一下。”
李煜先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到大瓷碗裏,用筷子輕輕撥動。生肉燙熟之後又放入香料,再放一些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
都調好之後,他將磁碗推到了陳婉兒麵前,“可以吃了。”
陳婉兒又將碗給推了回來,“奴自己來。”
“既然婉兒不吃,那給某了!”陳鋒一把將磁碗拽過來,也不怕燙,夾起米線就往嘴裏送。
“好吃!好吃!這白色的麵條子筋道,湯也鮮美。”
陳婉兒一開始還
“娘子感覺怎麽樣?”
“人間美味。”
陳婉兒看著一碗米線去了半碗,俏臉更加紅潤,明明說好隻嚐幾口,怎麽吃了這麽多?
“這一份套餐要賣多少?”
李煜伸出了兩根手指。
“二十文?”
“是二百文!”
陳鋒一屁股坐了下去,他的俸祿一個月也不過三千文!若去醉人居吃上十幾次,俸祿沒了。
就在這時,周忠急匆匆走了進來,將一個蠟封的信封遞給李煜,“郎君,汴州急報!”
汴州急報,如果是汴州出事,那一定是吳少誠那邊有動作了,河*南道和淮西那邊雖然春旱,可夏季雨水充足,糧草充足,正適合用兵!
他拆開一看,是在淮西密探送來的消息,送到他這裏的是副本,吳少誠計劃八月用兵!力爭在八月十五之前拿下汴州,在汴州過中秋節。並趁運河沒有結冰之前,順流西下,一舉拿下東京。
該來的果然還是來了!
陳校尉見李煜的表情變得嚴肅,忍不住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吳少誠即將起兵,汴州那邊要有戰事了。”李煜將信遞給陳鋒。
“老周,派個人去南郊校場,吩咐整兵,三日後回汴州!”
陳鋒一拍桌子,跟打了雞血似的激動,“某早就想上戰場,為國立功,此番與重光同去,定要提逆賊吳少誠的首級進獻陛下。”
“你?你是神策軍的,跟團結兵不是一個係統,還是老老實實聽第五守亮指揮吧。”
校場比試那一次,在入場時李煜讓他亮了個相,可剛一開始廝殺,陳鋒就被那血腥的場麵給嚇得愣在當場,要不是李煜吩咐人把他給拽出來,筋斷骨折那還是輕的。
如果真在戰場上,他絕對是個拖後腿的。
陳鋒苦笑著坐了回去,“某雖然是神策軍校尉,可這是個虛職,他怎麽會想到某?”
一直不說話的陳婉兒霍然站了起來,“奴要跟你一起去汴州!”
“怎麽?怕你夫君出什麽事嗎?這天下,還沒有誰殺得了你夫君。”
李煜別的方麵倒還好,可這厚臉皮真讓陳婉兒招架不住,“不要臉,也不知道汴州官道那一次劫囚,是誰差點被殺。”
“哦…………原來那次是娘子救了我。”
他這意味深長的一聲哦,又把陳婉兒給逗得羞紅了臉,怎麽不小心說漏嘴了。
戰場廝殺靠的不是個人戰鬥力,而是整體戰鬥力,陳婉兒雖然身手不凡,可若在亂軍叢中顯現不出優勢,李煜並不打算讓陳婉兒跟他一起去汴州。
可又怕她像上次一樣,偷偷摸摸跟過去,隻好應了下來,“去可以,不過凡事都要聽夫君的。”
“好!”
“娘子真賢惠!”
“不要臉!”陳婉兒把臉別到一邊,他怎麽像登徒子一樣愛耍嘴皮子。
“重光,婉兒若要去,那某也要去,如若不然,某不會將婉兒嫁給你。”
“哥!!!”
李煜無奈地一拍腦門,他願意去就去吧,讓他看看戰場上的慘烈,下次打死他他都不會再去。
長安,李適回來後屁股還沒坐熱,太後的國葬還沒舉行,汴州那邊的急報奏折就來了。
看完奏折之後,他氣得把奏折往台下一扔,“逆……逆……逆賊,安敢趁國葬之時起兵造反!”
鄭珣瑜閃身出班,“陛下,當調兵遣將,及早謀劃,不然汴州若失陷,東京危矣!老臣願親自統兵,東進平叛。”
杜佑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陛下,若勞師動眾空耗錢糧,臣以為不若遣一舌辯之人前往淮西,曉以大義,賊自退兵。”
賈耽也站了出來,“臣以為杜侍郎所言甚是,王師與逆賊數戰,勝少敗多,倘若再敗,其他各鎮節度使群起效之,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