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263章 海賊為患

第263章 海賊為患

  把皇帝都坑出京城了,盧杞還不忘在坑人的溜光大道上狂奔。


  德宗從長安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叛軍緊隨而來,靈武節度使杜希全率鹽(今陝西定邊縣)、夏(今陝西靖邊縣)二州士卒六千人趕來勤王。


  結果盧杞從旁邊蹦出來了,支棱著眼睛說道:“援軍怎能從乾陵旁邊走呢?驚動了先帝的陵寢誰負得了責任?要走也得走漠穀呀!”


  名將渾瑊出來反對說:“走漠穀不好,地勢險要恐怕叛軍會有防備。”


  德宗再次聽從了盧杞的意見,果如渾瑊所料,杜希全被叛軍據險堵在漠穀不能通過,隻得撤軍而回。


  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帶兵自魏縣趕來救援,一路上多次痛罵盧杞、趙讚等人都是奸臣,並說:“搞亂天下的就是這幾個貨,等我見過皇上,將請求殺了他們。(“宰相(盧杞)謀議乖剌,度支(趙讚)賦斂重,京兆尹(白誌貞)刻薄軍食,天下之亂皆由此。吾見上,且請誅之。”)

  消息傳到盧杞耳朵了,這廝可嚇壞了,他跑到德宗麵前說:“就別讓李懷光來奉天了,直接然他屯住在長安附近,等其他勤王軍隊到達,約定時間一起收複京師”。


  德宗下召,令李懷光屯軍便橋等待消息,李懷光大怒以為朝廷對他有猜忌,看不起他,漸生反意。


  所幸,盧杞蹦躂的日子也不多了,各地彈劾他的奏折雪片般的飛來,德宗隻得將其貶為新州司馬。


  沒想到,盧杞被貶後還挺篤定,他在新州口氣非常堅定的對人說:“老子還會回去做宰相的!”(“吾必再入用”)

  還真別說,盧杞把德宗的脈把的還真準。貞元元年(785年)正月,德宗回到長安後,廢止了“房產稅”,下《罪己詔》(《奉天改元大赦製》),並大赦天下。


  這時候,他居然又想起了盧杞,想要任命盧杞為饒州刺史。


  想法一經傳出,引得群臣激憤,堅持反對給盧杞授任這一官職。


  次日早朝,德宗很不高興的對宰相李勉說:“朕想安排盧杞做一個小州的刺史,可以嗎?”


  (“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

  李勉聽後,也沒含糊硬邦邦的回應道:“陛下安排他做大州刺史也沒問題,然而百姓失望怎麽辦?

  (“陛下授杞大郡亦可,其如兆庶失望何?”)

  德宗被撅的直翻白眼,哼哧著說:“你們都說盧杞是個奸臣,我怎麽沒感覺到呢?”


  (“眾人論杞奸邪,朕何不知?”)

  李勉一針見血的回應道:“天下人都知道盧杞奸詐,隻有皇上不知,這正說明了他的奸詐!”


  (“盧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

  等到散騎常侍李泌上殿奏事,德宗又問道:“盧杞的事兒,我都答應了,這可如何是好?”


  (“盧杞之事,朕已可袁高所奏,如何?”)

  李泌是個曆經玄、肅、代、德四朝的老江湖,不像李勉是頭倔驢,說話非常藝術。


  聽到德宗問話,馬上整冠下拜,說道:“我之前聽說外人說,皇上相當於漢朝的桓、靈二帝,現在看來就是堯、舜也比不上您呀!”


  (“累日外人竊議,以陛下同漢之桓、靈;臣今親承聖旨,乃知堯、舜之不迨也!”)

  這馬屁拍的德宗全身通泰,再也不提盧杞的事兒了。


  就這麽著,盧杞這小子,再也沒能見到德宗,當年就憋屈死了。


  縱觀盧杞為官一任,坑人密度之大曠絕古今。可以說,他不是在挖坑,就在挖坑的路上。


  坑人的打擊麵之廣,基本是無差別級的,忠臣、良將、皇帝、百姓無一不坑,當屬坑爹界的翹楚。


  好在他一共就幹了三年,要是向李林甫幹個十七八年,估計唐朝就得垮在他手裏。


  有一點頗值得玩味,唐德宗李適可不像穆宗、敬宗整天隻想著鬥雞走馬、吃喝玩樂,李適還是很想把皇帝幹好的(“推誠至玄化,天下期為公”)。


  但就是這麽一個有點想法的皇帝,卻對盧杞為人一無所知,在幾年時間裏,對他言聽計從,乖乖的當槍使。


  甚至被坑出長安後,大臣崔寧憤怒的揭發盧杞奸惡。結果,盧杞跑來一頓哭訴,唐德宗甩手就把崔寧殺了。


  說來說去,奸臣自有奸臣的道行,要論體察上意的本事,忠臣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當一件事,忠臣奔著事兒去,而奸臣奔著人去,自然勝敗立分。


  所以,當李勉一針見血的打皇帝的臉,“盧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


  德宗也隻能翻白眼受著。


  您都被坑的漢中自駕遊了,還不知道是咋上路的,也算挺奇葩的一件事兒了。


  吐蕃王朝崛起後,與唐朝除在東北方的河隴地區,西北方的西域進行角逐外,在東、東南也極盡拓展。


  雖然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深山溝穀,嚴重影響了東部道路的通暢。以至於,即便到1954年川藏公路修通後,都堪稱天塹。


  但自然地貌的阻隔,並沒有擋住吐蕃拓展的腳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吐蕃向東的滲透,使南詔國和川西諸羌都臣服在其腳下,並和唐朝的劍南節度爆發了劇烈的軍事摩擦。


  交通自然是對外擴展的關鍵性因素,吐蕃在這個方向的交通幹線,主要有兩條,分別是“南詔之路”和“川西之路”。


  “南詔之路”上的盟與叛

  吐蕃通南詔國的道路一般認為存在兩條:

  其一、由芒康——德慶——鐵橋——羊苴[xié]咩城(南詔國都城,今雲南大理以西)。


  其二、是從察隅過大雪山,沿高黎貢山西側的梅開恩江至永昌。


  從吐蕃軍事的擴張角度上說,直達南詔國都的第一條通道,無疑要重要很多,吐蕃也以此為東出的雲南的主要路線。


  “神川鐵橋”一詞,多次出現在漢、藏史料中,成了三國君主關注的焦點。


  吐蕃王朝東進之時,唐、蕃兩強爭霸的局麵已基本形成,而南詔國便成了唐蕃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碼之一。南詔倒向任何一方,都將使其在雲南、川西地區占據絕對優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