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277章 居廟堂之高

第277章 居廟堂之高

  綜合上述,金城公主是否互換了大小昭寺的佛像,我們不能確知,但交換佛像是因唐軍入侵,基本是妄談無疑。


  最後,也是大家最關注的一點,金城公主和赤鬆德讚是否為母子關係?


  雖然,“雙母奪子”、“宴前認舅”故事寫的活靈活現,並廣為流傳,但可惜不是真的。


  敦煌藏文史料《吐蕃大事記年》記載,金城公主薨於兔年(739年,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和《舊唐書》中的記載可以互相印證


  而在敦煌藏文文獻裏明確記載著,“(赤鬆德讚)馬年(742年)生於劄瑪”[31],金城公主入土在先,赤鬆德讚出生在後,相差三年,不可能是其親子。


  另外,同樣在敦煌文獻裏的另一篇《讚普世係表》則記載著,“赤鬆德讚為赤德祖讚與那囊妃芒波傑西丁所生”。


  再有一點也可作為旁證,金城公主生前,唐蕃兩國雖戰事不斷,但互遣使節也很頻繁,絕不會出現金城公主產子,唐史全無記載的可能。


  雖然藏地傳說多有幻化,但金城公主對唐蕃兩國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除公主出嫁時,中宗陪嫁的“錦繒數萬,雜伎諸工悉從,給龜茲樂”以外。開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吐蕃使臣還以金城公主名義請求唐朝提供《禮記》、《左傳》等文史資料

  隨後,又促成兩國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並再度開放甘鬆嶺互市(今四川鬆潘西北)。


  鬆嶺互市為赤瑪倫時期首開,是漢藏兩族最重要的交易地點之一,曾創下年易馬四十多萬匹的巨量[33]。


  除此以外,兩位公主都曾實際上改變了藏族的風俗習慣。


  文成公主因不喜藏族赭麵的傳統[34],以其夫“權且罷之”,金城公主則在藏族中確立“七期悼亡”的習俗。


  據《賢者喜宴》記載,金城公主嫁入西藏後,發現大臣們去世時並未享受祭祀之供食。便建言道:“我漢地因佛法弘揚,故人死則有七期之祭。吐蕃佛法尚未發展,故大臣應予憐憫,人剛一去世,當立即向神及死者施以食品。[35]”


  從此,“七期悼亡”的習俗便在藏地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金城公主對唐蕃兩國的貢獻,屢見於漢藏史料之中,其中唐史相對嚴謹,可作為史料主幹。但漢地史官難以親涉雪區,對公主入藏後的情況不甚了解,此時藏史的優勢得以顯現,可作為有益的補充。


  無論如何,文成、金城兩位公主都是文化交融的使者,是將漢藏兩族凝係在一起的紐帶。雖然在民眾心裏,金城公主名聲不彰,但兩位公主所差者,不過先後早晚和一尊佛像而已。


  很多人說起和親,都破口大罵朝廷暗弱兵勢不興,以至於讓一弱女子背井離鄉擔負國之重任。


  但如果告訴他們,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頻次遠高於漢族政權,估計這些人又會頗不屑的說,“披發左衽無論立綱常,不足為奇。”


  所以,厚此薄彼不過是所謂“華夷”思想在作祟,即便有些人堅決不承認自己有此思想,但我可以很客觀的說,絕大多數漢族人心裏都有大民族的傾向,隻是多寡之別,這其中也包括我在內。


  不過,多看些史料,可以讓人看待事物更客觀、更公允,雖然談及公主和親時,我自己心裏也會有點抵觸,但至少我也清楚,政治工具就是政治工具,不以所有人的意誌為轉移,即便是個君王也不列外。因為,人類政治遊戲的規則,亙古至今從未改變,誰都不能超脫於規矩之外。


  另外,所謂和親是因為力不能抗,完全是無稽之談,曆史上著名的和親案例前,幾乎都有勝仗作為鋪墊。


  換言之,如果一方有充分的把握滅其國,還用得著和親麽?直接衝進對方國都明搶,豈不是更簡單,也更喜聞樂見?!


  和親根本不是證明國力強弱的充分必要條件,我們就用吐蕃做例子來看看。


  吐蕃王朝曾和吐穀渾、象雄和親,均滅其國;曾和黨項和親,役其族;曾和泥婆羅(尼泊爾)和親,王其國(吐蕃王室成員為王);曾和小勃律、南詔和親,臣其國。


  強弱立判無需多言,那如何到了李唐,便成打不過吐蕃的證據了呢?

  任何一個人,對自己本民族有自豪感本無大錯,但看問題要客觀,不能偏激,這點對漢、藏兩族皆是如此。


  和親是一種政權為達到特定目的,采用的低成本解決方案。


  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姻親關係不但在國與國之間長期使用,在君與臣間、臣與臣間、家族與家族間也廣泛使用,可以這麽說,隻要人的家族屬性不消失,姻親的政治屬性,就永遠不會消失。


  一、吐蕃與象雄的和親


  很多人都知道,鬆讚幹布娶了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但其實,除了這兩位王妃外,他還另有三位王妃,分別是象雄公主李娣緬、蒙妃尺江、黨項公主盧庸妃潔莫尊。


  也就是說,鬆讚幹布一朝就與象雄、泥婆羅、黨項和李唐有聯姻關係。在此四個外邦姻親中,象雄是最早和吐蕃進行聯姻的。


  這也難怪,當吐蕃從山南一隅崛起時,首先要拉攏的肯定不是李唐,因為中間還隔著雅魯藏布江北岸的蘇毗(孫波)。


  而史稱“東西千裏,勝兵八九萬,辮發氈裘,畜牧為業”的象雄,顯然是有必要拉攏盟友。


  因此,鬆讚幹布四世祖赤聶鬆讚(《新唐書》作“揭利失若”)便娶了象雄大豪門沒盧氏的女兒——沒盧妃東江熱。


  到了,鬆讚幹布父親囊日論讚時,又把女兒夏瑪噶嫁給可象雄王李迷夏。而鬆讚幹布娶象雄公主李娣緬後,兩國形成了雙方王室互婚的姻親關係。正式憑借這種關係,吐蕃第一次征伐吐穀渾時,象雄出兵相助。


  而後,隨著吐蕃的實力愈來愈強,兩國最終翻臉,吐蕃以公主夏瑪噶為臥底,滅亡了象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