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成為大唐藩屬國
果不出解琬所料,8月吐蕃突然從九曲之地發兵十萬進犯臨洮(甘肅岷縣)、蘭(甘肅蘭州市)、渭(甘肅隴西縣東南)等州,隴右唐軍措手不及,馬場中數千匹軍馬被劫。(“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寇臨洮軍、蘭州及渭州之渭源縣,掠群牧而去。”)
隴右大敗令玄宗震怒,一度號稱要以“十萬軍、四萬馬,禦駕親征”。
所幸,薛仁貴的長子薛訥、郭知運、王晙聯手給了吐蕃一個沉重教訓,攔住了李隆基的瞎折騰。(“乙醜,敕罷親征”)。
很多人對唐蕃百年戰爭都存在一個錯覺,認為吐蕃始終保持著戰場優勢,對唐軍防線予取予求,甚至還有人聲稱“唐朝一敗百年”。
要知道,唐蕃兩軍交手180餘次,如果唐朝一敗百年,早就亡國了,何至於吐蕃王朝先崩盤?
其實,縱觀兩軍交手的地點,東起四川、西至中亞,除了沒打過海戰外,幾乎涉及所有地形地貌。
既有川西的深山溝穀,也有西域的大漠瀚海,蕃軍能夠固守優勢的地區,不過是青海草原地形而已。其在川西山地、西域大漠都打得相當掙紮(當然唐軍也很掙紮,畢竟地形的限製對誰都一樣)。
即便在吐蕃擁有整體優勢的甘南地區,唐軍也曾憑借局部地形優勢打出過漂亮的反擊戰和殲滅戰。
這次,薛納、郭知運等人的隴右武街驛(今甘肅臨洮東)大捷,便是其中的典型戰例。
武街驛附近,地處隴西盆地西緣,是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地貌。在河流、風蝕的作用下,溝穀縱橫,地形破碎。
在這種地形下,吐蕃騎兵的機動能力受到極大製約,而唐軍步兵的作戰能力得以施展。
因此,唐軍連續夜襲吐蕃營帳,“賊眾大懼,疑有伏兵,自相殺傷,死者萬計。”
而後,敗退的蕃軍在坌達延率領下,向洮水(甘肅臨潭西北)撤退。一支唐軍在王海賓(王忠嗣之父)率領下,於長城堡(在今甘肅臨洮境)洮河岸邊,截斷蕃軍歸路。
唐軍前後夾擊,蕃軍慘敗,大量士卒被擠下洮河淹死,洮水為之不流。
此戰,蕃將六指鄉彌洪被生擒,唐軍斬首一萬七千餘級,逃散各地陸續被殲的蕃軍士卒有數萬人之多。(“追奔至洮水,複戰於長城堡,又敗之,前後殺獲數萬人。豐安軍使王海賓戰死。乙醜,敕罷親征。”)
在這次隴右大捷中,郭知運有力的配合了薛訥的軍事指揮。隨後,郭知運又在開元六年(718年),親率精騎夜襲河曲之地的蕃軍基地,繳獲精甲、名馬、犛牛等數以萬計。
憑借對蕃作戰的功績,他升任隴右諸軍節度大使、鄯州都督、兼臨洮軍使、進爵太原郡公。
三、隴右道上懾諸胡
開元三年(715),突厥和契丹等部,因不堪忍受突厥默啜可汗的征役,紛紛叛逃歸降唐朝。
但大量南逃投唐的突厥降戶,對朔方、隴右的防禦造成了巨大壓力。時任單於都護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副都護的張知運,決定將這些降戶南遷漢人聚居區,以消除邊境地區的隱患。
為保證,南遷計劃不出現變故,張知運以軍令強行收繳了,突厥降戶的所有兵器,導致諸胡怨怒。
此時,恰逢禦史中丞薑晦奉旨巡邊,突厥降戶搶先向他訴苦,說沒有弓矢,不能射獵,無以為生。
對邊事了解不深的薑晦,在事先未與張知運溝通的情況下,擅自決定將收繳的武器全部歸還。
此時,北方草原的政治環境也在風雲變幻之中,縱橫一時的默啜可汗在回紇九姓部落後,班師途中遭襲殺而死。
隨後,突厥右賢王闕特勤起兵殺默啜可汗之子,奉其兄長默棘連即位,史稱“毗伽可汗”。
河曲地區的突厥降戶,聽說仇人默啜可汗一家被人刨了根,馬上拿起武器掀起叛亂。
他們在青剛嶺(甘肅省環縣)發動襲擊,變起肘腋的張知運倉促應敵,在赤柳澗被臨陣生擒。
突厥降戶們押著張知運北逃,準備獻給毗伽可汗,作為回歸本部的投名狀。
郭知運聞訊後,立即率軍展開截擊,先在綏州(陝西綏德)境內重挫突厥叛軍,將其大部擊潰。
而後窮追不舍的郭知運,在大斌縣(陝西榆林市附近)截住叛軍歸路,逼其釋放了張知運。
叛亂首領隻能翻山越嶺,取道黑山呼延穀(內蒙包頭市昆都侖溝,此為穿越陰山南北的三條穀道之一)逃回突厥汗庭。
開元九年(721年),郭知運因病在軍中去世,終年五十五歲。在其自開元二年至開元九年,任職隴右節度使的八年中,“震懾諸胡,蕃夷所憚”,故唐庭以“威”為其諡號。
縱觀郭知運一生的履曆,似乎從未與文教沾邊,《全唐詩》、《全唐文》也未收錄其著作。
在宰相張說撰寫的《郭知運神道碑》中,倍言其勇悍,也未曾提及文采。
因此,即便郭知運收集進獻了《涼州曲》,似乎也難稱其為“儒將”,還是用《舊唐書·郭知運傳》的評價吧,“知運自居西陲,甚為蕃夷所憚,其後王君?亦號勇將,時人稱王、郭焉!”
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決意攻取唐蕃兩國邊境上的重要戰略據點——石堡城(石堡城的相關內容,請見拙作《長安十二時辰》裏,張小敬抗命拒戰的石堡城,究竟有多難啃)
對此,時任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上奏道:“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非殺數萬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體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
而當唐玄宗命董延光攻取石堡城,王忠嗣協從配合時,他又陽奉陰違故意拖延。
除此之外,王忠嗣還曾多次上書玄宗,奏言深受李隆基寵愛,地位如日中天的安祿山必反。
作為一個腦袋別在褲帶上給皇帝打工的大臣,王忠嗣有何背景,敢以直言犯禁的方式,刺激皇帝敏感的神經?
這原因,還得從33年前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