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大唐當夥夫> 第251章 頂嘴

第251章 頂嘴

  今日他所說的便是王祥臥冰求鯉,平常人家知道這故事的,也會說給家裏的小孩聽,立誌於將小孩培養成德孝之人,

  於誌寧覺得一個太子,未來的天子,自然也該學習仁德之道,便將其告訴了李承乾,與他訴說,在故事之中的道理。


  王祥早年喪母,被繼母為難,導致他生父也對其態度直降,一度將其當作奴隸一般使喚,然而即便是這樣,王祥也依舊孝順父母,在父母臥病在床之時,貼身照顧衣不解帶。


  因繼母生病之中想吃鯉魚,便是天寒地凍,王祥,依舊赤身趴在冰上,興許是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感動,便讓冰層破裂,兩條錦鯉被他捉住,由其帶回去供奉繼母。


  “這般純孝之子,值得人學習。”


  於誌寧原以為自己說完這番話,李承乾少說也得哭著鼻子與他說此人大孝,卻不想李承乾一改平日中溫順的模樣,細想過後一起說道:“老師,孤覺得那王祥實在愚蠢,那繼母與生父也實在惡毒,何必這般孝順於他們?”


  這番話讓於誌寧心中大作,“殿下何出此言?王祥淳孝之道,才是應學之道,至於其他的倒不必過多揣摩。”


  他想教的就是王祥那股子孝順勁兒,至於繼母和生父,又不是讓學習,何必糾結呢?


  然而李承乾卻是一腦子紮進了牛頭尖兒裏一樣繼續說道:“雖然說照顧父母是天經地義,然繼母與生父待他不好,他願衣不解帶照顧,已經是仁至義盡。”


  “而在冬天雪地之中,卻不著寸縷,臥於冰上就不怕自己也病倒了,無人照顧她,也無人照顧他父母,然後一家三口全喪命了嗎?”


  於誌寧實在想不到李承乾能夠想到這一層,一時間看著李承乾的認真的表情,那充滿不悅的視線,他覺得自己身為老師的威嚴被李承乾給毀掉了,令他下不來台。


  他當即怒斥一聲,“我怎麽教你就怎麽學,這才是尊師重道,如今我說一句你倒是會頂嘴了,實在該打,該打!”


  說罷,便拿著戒尺打了兩下李承乾的手心兒。


  李承乾手都有些抖,卻咬著嘴唇瞪著於誌寧,“我沒有錯,若是孝順,自然該誇,可是愚孝更不可取。”


  眼眶也紅了,眼睛裏霧蒙蒙的,看的於誌寧手上的戒尺都拿的不大穩了,

  說實話他打這兩下李承乾的手心就已經是鼓起勇氣了,讓他再繼續打,他是怎麽也不敢的,於是就發生了他拿著戒尺,上不了,也下不了,李承乾滿臉不服氣,紅著眼眶瞪著他的場麵。


  於誌寧是有些害怕的,若是太子去陛下那裏告狀,就算陛下不罰他,太子應當也會記恨在心吧,這可是當朝太子,未來的天子,被他記恨上,那後果可是非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住的。


  於誌寧心裏亂麻麻的,看著李承乾那股不服氣的樣子,像隻炸毛的小獅子,他冷哼一聲,不願再多理會他,拂袖便轉身離去了。


  雖說沒再爭執,但於誌寧走時的眼神和那一聲冷哼深深傷透了李承乾的心,他越想越覺得委屈,他一直很尊敬於誌寧,因為他知道尊師重道,而且於誌寧滿腹經綸,學識淵博,也感覺在用心的教他,他心底是感謝的。


  可這不代表他就必須盲目的遵從於誌寧的話,在他看來王祥就是愚孝,愚孝是不可取的,她堅定自己的想法並且不會輕易改變,如果真想讓他改變,那就必須有一個能夠說服他的理由。


  可這個理由原本應該是於誌寧告訴他,可於誌寧沒有,他甚至擺出一副我不屑跟你解釋的姿態,轉身就走,憑什麽呀?


  父皇不也說了嗎?即便身為帝王做事也得有章法,講道理,可為什麽老師卻不是這樣?


  尊師重道的前提不應該是老師也盡心盡力教授,為學生解惑嗎?


  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李承乾不由得又想到了徐凡,在徐凡那裏待了一段時間,他能感受到這位叔叔不僅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懂得很多人情世故,知道很多不拘泥於書本上的知識,跟徐叔叔在一起一邊學一邊玩,效率非常的高,甚至他還會主動在休息的時候溫習一遍徐叔叔教給他的東西。


  父皇和皇爺爺,母後看見了都十分欣喜,一直誇讚他,說他是個好孩子。


  老實說,對比於誌寧,他更喜歡徐叔叔做他的老師,至少徐叔叔不會隨便打他,不會要求他死記硬背,也不會要求他熟讀那些迂腐的儒家之道。


  他會為他解惑,不會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而是告訴他要平等的看待這個世界,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知道世間萬物循環都是有道理的,告訴他做人一定要堅守本心,做一個帝王要堅韌要勇敢,要有善,卻也要狠得下心。


  他們都說他是太子是未來的君王,他必須付出比普通人多幾倍的努力,因為他收獲的會更多,他不僅要會自己為家人負責,也要為大唐的子民們負責。


  還有人說他是太子,雖然他年齡小,卻是許多年紀還小的孩子的表率,如果連他都做不好,那大唐其他的子民又怎麽能做好呢?


  滿腦子都想著這些,李承乾幹脆一抹眼睛跑出了東宮。


  既然老師解答不了他的疑問,那他找徐叔叔去,徐叔叔這麽好的人有學識淵博的,肯定能夠告訴他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又該以什麽樣的方式去思考這些。


  就算他和自己的意見也不同,但肯定能夠找到最合理的理由告訴他,這樣才是正確的。


  他出了東宮,負責給他架馬車的車夫嚇得看了他好幾次,直問道:“殿下您這是要去哪兒?”


  李承乾念了徐家莊子的地址,就讓人快馬加鞭地帶他過去,當他擺出太子的嘴威嚴時,就算是有統領品階的也不敢怠慢,隻能先將太子帶過去,然後中途又派人去報信。


  於是當李世明收到信的時候,李承乾已經站在徐家門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