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竹馬(1更)
第二韓冬晨去了辦公室,看到桌麵上的報紙,就留心了。
昨看了蘇晚寫的文章,還別真的很有功底,寫的很真實又貼切,並不像現在的人,寫的華而不實,讀著就覺得輕鬆,感觸還深。
他也記住了蘇晚的筆名,“沐陽”,取名沐浴陽光的意思嗎?不錯,積極,陽光又向上。
還別,經過他的留意,真就被他找出了一篇文,看著那個筆名,心都跟著走了。
正趕上李誌宏,李指導員過來匯報工作,看韓冬晨走神還是第一次,門是開著的,但平時還沒等敲門,就被察覺了,這次敲了兩次門,韓冬晨才抬起頭喊他進來。
走近一看,這人看報紙看的這麽入迷,於是就想起,最近他也看到了幾篇不錯的文章就跟韓冬晨分享了下。
結果看到韓冬晨一臉與有榮焉的樣子,就好奇的問了,得到的答案也把他驚著了。
誒呦,可了不得了,韓大營長家還出來個作家。
這時候知識分子可是很受尊敬的,以前那段特殊時期早就過了,現在人的風氣改了。
李誌宏回家後就跟鄭海梅了這件事,言語裏那個誇讚和羨慕啊。
鄭海梅雖然麵迎合他,也表示了欽佩,內裏都恨的牙癢癢了,這新來的農村丫頭,可真是能折騰。
同時,心裏也暗暗下了決定,哼,自己也是念過高中的,也不比她差,她能寫我也能,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也開始奮發圖強了,絞盡腦汁寫了點文章。
但是郵寄出去要麽沒回音,要麽都是退稿的,搞的鄭海梅又恨又沮喪,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可沒多久這件事全軍屬院都知道了,韓副營長的愛人蘇晚是個大作家,報紙上都刊登了,每次蘇晚出去買菜都被軍屬院裏的嫂子們熱情的拉來嘮嗑,全都是讚揚,誇讚和羨慕,有那麽幾,蘇晚都不敢出門了。
就這樣,陸陸續續的又接到了四封信,剩下的就沒回音了,不過蘇晚也沒在意,現在到手的匯票大概16塊錢了,她決定去一趟城裏把錢存上,順便買些東西。
這一,空晴朗,陽光明媚,蘇晚穿上新買的衣服,白運動鞋,牛仔褲和白色暗紋的立領的襯衫,背著牛仔包,紮著馬尾辮就出門了。
軍屬院的嫂子們很熱情的和她打招呼。
因為最近養的好,身上長的肉雖然不多,但是臉卻白了很多,加上俊秀的五官,修身的衣服。
這樣的打扮滿麵的青春氣息,時尚又美麗,和剛開始來的時候,已經判若兩人。
人靠依著馬靠鞍,雖然以前也靈氣,但是,給人的感覺完全是兩個樣子。
剛來的時候是文靜乖巧的好孩子,現在卻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活潑,開朗更加的自信,也更加的迷人,雖然還沒長開,但是一顰一笑間,也讓人移不開眼,再加上如今在軍屬院裏嫂子們心裏的地位,就更得大家喜歡了,愛美之心,男女皆宜嘛。
到了城裏,把匯票換完後,就去了最近的供銷社,又去多買了幾雙鞋底,蘇晚打算給陳大娘和吳大爺他們也做雙拖鞋,還有曹蕊那妮子,雖然,兩人表麵上有年齡差,但是,內裏大家是同齡人,相處的還是很愉快的。
因為這次就蘇晚一個人,手裏又有錢,所以逛的很細致,又買了一些日用品,像頭繩啊,襪子啊,水杯啊,茶葉什麽的,見著了都拿下,現在的錢還不多,大件的是買不成了,件的先買著。
又去買了兩塊布,一個比較柔軟做了套睡衣,七分袖,蝙蝠衫樣式,蓬蓬裙,過了膝蓋的,領子是個v領,穿上去寬寬大大的最舒服了。
另一塊布比較硬,有點像帆布,做了一個圍裙,因為樣式簡單,又不趕時間,在那等著做完才走的。
之後又去買了些蔬菜和肉,又買了點幹蘑菇,最後去賣文具的地方,得買個順手的鋼筆和稿紙呀,一直用的都是韓冬晨的也不好不是。
正在蘇晚認真挑選鋼筆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背後叫她,而且是個男性的聲音,這聲音有點陌生,好像並不認識。
她聞聲轉過頭就看見,一個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梳著三七分短發,臉部輪廓比較耐看,皮膚挺白,高鼻梁,雙眼皮大眼睛,帶著一副眼鏡,穿著一條直筒褲,一件白襯衫,整體給人一種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樣子,用當地的話,就是一典型的文化人的穿著打扮。
不過,這個人蘇晚感覺有點熟悉,但是也沒想起來是誰,滿麵疑惑的眼神看著他。
馮建斌的筆記本用完了,正好這節沒他的課,就到了離學校最近的供銷社來買,一進來就看見了這個青春靚麗的背影,穿著打扮比現在人要洋氣很多的女孩在那挑選鋼筆。
他要買筆記本正好要路過她那,隻是走近後,看到那個側臉感覺非常熟悉,等到拿起了筆記本才想起來,這不是晚嘛,但又有點不確定,可就這樣錯過又不甘心,於是就上前試探的詢問看看。
等看見全貌以後還真是蘇晚,長長的睫毛,純淨的大眼睛,隻是以前圓圓的臉不見了,現在都瘦出尖下瞌兒了,身體有些單薄,但是,現在比時候更加的耐看,也更漂亮了。
馮建斌滿心歡喜,臉上露出大大的笑容,激動的道:“晚,是我,是我,是你建斌哥啊”。
這時候蘇晚也想起來了,這不是原主的那個竹馬嗎?長的是挺不錯的,看上去也挺斯文的,不過這樣的人蘇晚見多了,1世紀的大熔爐什麽人沒有,別看儀表堂堂的,內裏什麽樣還不知道呢,有待觀察,何況還和她堂妹扯上了關係,也不知道,有沒有被她堂妹得手。
“建斌哥,真的是你啊,真巧,你是在這裏念大學嗎?”
馮建斌高興的道:“恩,是呀,不過馬上就要畢業了,我現在在這附近的中學實習呢,等畢業了就分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