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賣(2)
第172章 大賣(2)
也就是說,《龍蛇演義》的前兩冊在今天有可能會破萬。
「加印!趕緊加印!」
江峰甚至都顧不得吃飯,馬上聯繫上了印刷公司,馬上對兩本書進行加印。
至於加印多少本。
《誅仙》兩冊,各自加印五萬本。
《龍蛇演義》兩冊,各自加印六萬本。
當天晚上十點。
霓虹出版社所有的編輯都沒有下班,而是在等候今日的銷售報表。
終於,在十點十五分時候,一個員工將銷售報表送來。
江峰拿過銷售報表直接落在《誅仙》和《龍蛇演義》上,至於其他的書,還值得關注嗎?
當看完兩本書的一日銷量后,江峰就忍不住咧嘴笑了起來。
「總編,有多少啊?」
一個編輯好奇問。
「是啊總編,快給我們說說!」
這次,江峰沒有賣關子,咳嗽了一聲道:「《誅仙》第一冊整日銷量為一萬本!」
「哇哦!」
聽到這個數據所有編輯都歡呼了起來,因為《誅仙》的首印只有一萬本,銷量一萬本代表所有的書都賣光了,雖然江峰中午就催促印刷公司加印,但依舊趕不上今天下午的銷售,但能趕上明日的銷售。
江峰繼續宣布:「《誅仙》第二冊,整日銷量為一萬本。」
編輯們再次歡呼。
「下面,我來宣布下《龍蛇演義》的銷量,第一冊銷量八千,第二冊銷量也是八千!」
對於《龍蛇演義》這本書,江峰充滿了遺憾,本來它的銷量已經比《誅仙》還好的,可他們錯估了形勢,只首印了八千本。
同時,江峰對這本書的作者也多了幾分佩服,兩本完全不同類型的書,都能寫得這麼好。
第二日是周六。
《誅仙》兩冊的銷量達到了兩萬五千本。
《龍神演義》兩冊的銷量真正爆發了,兩冊達到了三萬六千本,平均一萬八的銷量,這個銷量完全超出了霓虹出版社的想象。
如果說,前兩日,只是《誅仙》和《龍蛇演義》的粉絲在支持,那麼,第三日,就是口碑的發酵。
所以,周日的銷量也十分不俗,而且依舊有所上升。
《誅仙》兩冊書再創兩萬八千本的銷量。
而《龍蛇演義》更加的逆天,兩冊書直接達到了四萬二千本,僅僅用了三天,《龍神演義》就成為了霓虹出版社單冊銷量最高的書。
同時,三天下來,兩本四冊書的銷量已經超過十五萬本。
因為印刷得越多,印刷成本就越低,所以,除去各種開銷,一本書,出版社大概有兩元的利潤,所以,僅僅三天,這兩本書就給出版社帶來了超過三十萬的利潤。
周一。
《誅仙》和《龍蛇演義》的銷量有所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不大。
但在周二,口碑再次發酵,因為購買書的主要群體都是來自中學生和高中生,經過一天的宣傳,許多學生都知道了這兩本書的存在。
因為一本書才六元,四本書一起買也就二十多元,所以,許多學生都一起買了。
因此,周二的銷量又有了很大的增長。
《誅仙》兩冊達到四千三千本。
而《龍蛇演義》兩冊的銷量則達到了五萬六千本。
周六。
彎彎周暢銷榜換榜了。
《龍蛇演義》第一冊以十八三千本的銷量高居榜首,詭異的是,第二名依舊是《龍蛇演義》,《龍蛇演義》第二冊以十八萬一千五百本拍在暢銷周榜第二。
排在第三的是《誅仙》第一冊,周銷量剛好十六萬出頭。
排在第四的還是《誅仙》,不過是第二冊,銷量在十五萬八千本。
看到這個排行榜,彎彎的整個出版設幾乎齊齊失聲,調查后,他們發現了更加詭異的事情,兩本書不止都是由同一個公司出版,而且還是同一個作者。
第二周。
《誅仙》和《龍蛇演義》的銷量都有所下降,但單冊的銷量都達到了十萬本以上。
霓虹出版社推測,這兩本書一個月的銷量應該能達到單冊四十萬。
在上個月的暢銷榜上,排在第一名的是由烏龍出版社出版的《惡魔劍客》第九冊,上月單冊總銷量達到了五十三萬本。
在每周的例會上,一個主編向江峰提議,應該將《誅仙》和《龍蛇演義》的後續出版給拿下,畢竟他們只簽了前十冊。
另外個主編則瞄上了周青的另外本書《佛本是道》,希望把這本書的繁體版權也拿下。
對於這兩個提議,江峰都通過,並交給其中一個主編去辦這件事。
另一邊,紫陽高中,高三三班。
班主任鄧高明正在極力強調,離高考只有30天,已經到了火燒屁股的時候。
對於這樣的話,大家早就聽膩,根本就沒有半點反應。
而且,在這個最後的時間,不少學生都開始了最後的瘋狂,瘋狂的結果便是,班裡多了幾對小情侶。
如果在往常,他們最多玩玩地下情,但現在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他們已經變得明目張胆起來。
中午。
周青接到了來自彎彎霓虹出版社的電話。
對此,他早有預料,因為他的讀者,在書評區貼出了暢銷榜的照片,因此,周青知道,他的兩本書都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只要不是傻子,霓虹出版社就會儘快敲定兩本書的後續版權。
果然,在電話中對方提到了兩本書的完整繁體版權,表示,完全可以以用兩萬每冊以及百分之五的分成買下十冊后的繁體出版。
周青雖然不知道霓虹出版社具體能賺多少,但《龍蛇演義》兩周下來,一冊的銷量就達到了三十萬左右,一月應該能達到四十萬,說不定五十萬都有可能。
就算一本書賺兩元,一冊書也能給他們帶來八十萬到一百萬的利潤,四冊書就能給他們帶來三百多萬的利潤。
而且,這還只是彎彎的銷量,一旦一本書大火后,他們還可以推到香江,以及東南亞。
到那時利潤絕對能超過一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