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麥當娜就是火得不得了(2)
麥當娜就是太不一般。她的生活,給大眾製造了數不勝數的花邊新聞。事業,也讓你們刮目相看,羨慕不已。服了吧?
既然麥當娜歌唱得棒,電影演得也不會太賴吧,你想想,票房收入會低嘛。
8月6日。時代廣場。一萬餘名歌謎影迷擁擠在一起,只是為了看一眼麥姐風采。大家互相傳頌著:麥當娜來參加影片《那女孩是誰》首映式了!
規定的時間過去了一個小時之後,麥當娜的轎車才緩緩駛入國家劇院前停下。人群沸騰,歌迷們欣喜若狂。警察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麥當娜護送到事先搭好的平台上。她對著人群高喊:請安靜!不然我講話大家聽不見。
真他媽的靈!頓時鴉雀無聲,掉根針都能聽見響聲。
歌迷影迷屏住呼吸,期待著麥當娜發表高見。
麥當娜握著標有Z——100(當地最有名的一個搖滾音樂電台)字樣的麥克風,向影迷們說:我猜這就是你們所說的'讓自己出洋相'吧。這太可笑,滑稽。想當初,十年前的夏天,我隻身一人獨闖紐約,人生地不熟。我告訴出租汽車司機就把我送到時代廣場中央,就是今天這地方。當時我驚訝萬分。今天,看到大家熱情高漲,我很驚訝,也很感動,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新片,謝謝大愛!謝——謝!
然而,沒過多久,事情真相大白。為什麼這部影片未經報界宣傳這一正常渠道直接衝進電影院呢?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今日美國》評論員麥克克拉克寫道:騙局。《那女孩是誰》,講的是兩碼事。一個濫標題,風牛馬不相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洛杉磯《時代》也認為此片徹底失敗。《萬象眾生》更絕,直言坦率地講:《女孩是誰》誰也不是,是地地道道的輸家!
總之,仁者見仁,智見智。也難怪大家喜好不一嘛。由它說開去好了。
《紐約時代》雜誌倒頂有面子,通篇貼金之辭,盛讚《那女孩是誰》,基本達到了預計目標。
新聞界混蛋,記者更混蛋。讓他們一搞,到手的錢全他媽跑了!
票房收入一敗塗地。讓人不提便罷,一提就淚漣漣。自首映式之後,《那女孩是誰》在有1200人座席的洛格菲德影院開始公映,觀眾不到60人。你說慘不慘。要知道為製作這部影片共投入2000萬美元。連放九天,票房收入才剛剛510萬美元。就此為止吧。再往下滑非有人跳樓不可。三個月之後,不得不把《那個女孩是誰》改編成音樂電視片。慘啦!
《紐約時代》雜誌的評論員文森特坎比認為好萊塢沒能利用好那幫有才華的演員,頗感痛心。他既諷刺又挖苦地說:你想想,在麥當娜的一幫顧問中,有一個類似辛迪勞普森壞蛋在暗中搗鬼,一切還沒開始就註定要失敗好萊塢是想耙麥當娜當成一個有潛力的、乖巧的性感明顯來培養,期待她有朝一日轟動全球,財富自然滾滾來。可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來,錢先存放在別人那兒吧,不急!
麥當娜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裡,很不以為然。她振振有詞:這部影片不像《上海奇觀》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認為《那女孩是誰》拍得不錯,我為之驕傲、自豪。愛信不信。
影片公映后沒幾天,麥當娜就發現自己捲入了另一場爭執中。那是關於她的出身問題。今日銀屏節目主持人珍波利問起麥當娜的身世。麥當娜泰然自若。
麥當娜:我密執安人。
波利:密執安什麼地方人
麥當娜:海濱城。
波利:是個小城鎮吧
麥當娜:怎麼說呢。是個臭氣熏天的小鎮,在密執安北部。
不知是不是有意這樣安排,電視台播出那次次採訪。麥當娜正好到了底特律做巡迴演出。這下可熱鬧了!
西恩又一次獲准外出,也來到底特律觀看麥當娜演出,為她捧場。這兒才是她真正的故鄉啊。演出過半,麥當娜停了下來。往事不堪回首。想當年這兒還是一片茂密的叢林,她在那兒騎車玩耍。如今叢林不見,倒豎起了這座音樂廳。
麥當娜面對四萬二千名熱情觀眾,激動地說:我非常討厭他們把樹全砍光,建了這座音樂廳。接著,麥當娜趁熱打鐵談起那次不愉快的電視採訪。她解釋說:我並不認為海濱城臭不可聞。我說的是股邪味。我不是指J那兒的人臭不可聞。我指的是那座化工廠,就在我外婆家附近。我這麼說,毫無惡意,並不想招惹是非,引起混亂、騷動。我就是在那兒長大的嘛。我以後不會再這麼亂講了。講完之後,麥當娜順水推舟,向親愛的歌迷以及家鄉的父老鄉親奉獻了一曲新作:《招惹是非》。
麥當娜能得要死。麥當娜好戲連台。
正當麥姐即將開往歐洲大陸一展歌喉之際,《綠房子》再次把她的裸照登了出來。裡面登了八頁之多的麥當娜裸體照片,都是她當模特時照的那些。面對這些麥當娜早就同意發行的照片,她的律師也無能為力,一點轍也沒有。更糟的是,有好事者把這些東西寄給了在監獄服刑的西恩。麥當娜氣憤不已,嚴厲譴責《綠房子》卑劣的行徑,說他們真讓人噁心。
無巧不成書。麥當娜的英國之行也頗讓人噁心。
英國倫敦艦隊街——該街以報館集中著稱,這街名是從河名來的,跟艦隊實在沒有關係。后特指倫敦報業,新聞界。在麥當娜8月15日到來之前,敦艦隊街就大肆渲染麥當娜是壞女孩。
儘管麥當娜的搖滾歌曲稱霸全球,英國也不例外,但是小肚雞腸的英國人仍念念不忘十八個月之前麥當娜在大不列顛拍《上海奇觀》時的種種醜惡形象。想起她那盛氣凌人的樣子英國人就氣得咬牙切齒。
倫敦優雅漂亮的里茲飯店經理就覺得麥當娜一般般,沒什麼了禾起。所以當麥當娜的助手去給麥當娜訂個套房時,經理說:沒門!有關人員淡淡一笑:麥當娜是什麼東西?我們不伺侯!
報界特壞。麥當娜8月15日風風火火地到達倫敦時,非常失望.老百姓冷冰冰,一點也不熱情。這全是讓新聞界給煽的。真該死!
麥當娜自然也不是好惹的。她有意讓她的全班人馬遲到九十分種出現在希思羅機場。二百多名瘋狂的歌迷一個個振臂高呼:我們要見麥當娜!我們要見麥當娜!
麥當娜很會控制局勢,她在上賓士驕車之前,不斷地向歌迷揮手致意。有位警察說,報界詳細報道了麥當娜到達英國的消息,但用心險惡。
好事多磨。溫布雷大型露天運動場周圍近二千名居民聯名寫信給地方當局,抗議麥當娜舉行音樂會可能帶來的噪音。別的歌星也在這裡舉行過音樂會,為什麼對麥當娜就另眼看待,雞蛋裡挑骨頭嘛!
為了安撫周圍居民,當局在附近住家的屋頂上安裝了分貝儀,以保證音樂會不至於太喧鬧,影響了神經脆弱的英國人。
麥當娜才不去管什麼噪音不噪音,要唱就使勁唱,你睡不著覺活該!不服氣搬家好了。
那天晚上,麥當娜身穿黑色的緊身胸衣,面對七萬七千名觀眾,一展歌喉,處處風流。一曲《敞開你的心扉》歌罷,觀眾如痴如醉,不能自控。看台上煙花爆竹四起,十分熱鬧。
保安人員不得不用水亂龍頭來對付這些狂熱的歌迷。幾十個歌迷奮過度,昏了過去,趕緊被人抬到邊道上去,要不準會被踩死。精彩的混亂中,內褲一個接一個扔向舞台,落在麥姐的腳下。這是不是噪音?
在美麗的法蘭西共和國,麥當娜也遇到了一股股小型衝擊,當然跟英國的遭遇不一樣。麥當娜想在巴黎南部的國家公園舉辦她的演唱會。那是個很美的地方。
國家公園建於17世紀,是著名的建築設計矩安德烈諾特。他是凡爾賽宮傑作的設計人。該公園以其修剪整齊的草坪聞名全國。該市的市長皮埃爾林根巴赫確信那十萬名搖滾歌迷會把公園給毀了,不辭辛苦前來干涉。他說:我對麥當娜了解不多,但我知道在公園裡舉行這種演唱會並不合適。本人讀過不少關於麥當娜的文章,不太感冒。
你不欣賞不要緊。只能說明你是頭蠢豬。
天下誰人不識君。年僅二十四歲的克勞德希克就特崇拜麥當娜,知道這丫頭是誰嗎說出來準會嚇你一大跳。克芳德希克乃當今法國總理兼巴黎市市長的千金小姐。
她熱情奔放,四處遊說,當然把老爸也拖進來參與此事。她讓保守的老爸坐下來,聽一聽麥當娜的唱片,然後把一大摞有關麥當娜的新聞簡報弄過來給他看。
總理決定出面干預,要求林根巴赫做出讓步。然後,總理接受了法國最著名的青年刊物《領獎台》的採訪。他解釋說,他之所以支持麥當娜的事業,是因為麥當娜是個偉大而美貌絕倫的藝術家。她是超一流歌號手。
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展示了一向穿得筆挺的總理先生居然輕裝上陣,汗衫和工裝褲,正聽女兒給他的索尼隨身聽。持懷疑論者說希克總理明年要競選法國總統,此舉是想拉年青人的選票。總理坦然一笑,並不是這樣。之後錄音界的稅收減了一半。
《大千世界》雜誌登出了穿著汗衫工裝褲的總理風采照片,還酸不溜秋地來句:瞧,那小子是誰法國前文化部長郎傑克妙語連珠:我擔心下一步總理會穿靴子、戴耳環。
麥當娜非常感激總理大人。
麥當娜非常愉快地接受了總理的邀請,來到市政廳做客。麥當娜和總理及其家人談笑風生,不知不覺一小時過去了。麥當娜回想起當年跟迪斯科舞星赫南德茲來法國巴黎的情景,感慨萬千。麥當娜慷慨解囊,向總理遞上了一張八萬三千美元的支票,捐獻給法國愛滋病研究事業。
總理以其鮮明的法國風格吻了麥當娜的兩頰,向她表示感謝。來而不往非禮也,麥當娜以其美國味十足的狗熊擁抱款待了總理先生。
麥當娜如願以償。說在哪兒唱就能在哪兒唱,倍兒開心。
那天晚上。美麗的國家公園,人頭攢動,十三萬瘋狂歌迷前來捧場。人如海,歌如潮。麥當娜在這裡創下了一項全法國的最高紀錄:搖滾演唱會觀眾最多。從未有過這樣的轟動。
感謝——可愛的法國佬!
下一站去哪?對了,都靈——義大利美麗的城市。
麥當娜又可以跟堂兄姐妹團聚了,真不容易。
與此同時,壞小子西恩還在牢里蹲著呢,他一心一意地期待著九月中旬之後他就可以重新獲得自由,那該多美啊。西恩告訴一個來探監的人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以後會冷靜處世,重新做人。一切都會趨於平靜。
他錯了,精彩的戲才剛剛開始。等著瞧吧,西恩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