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之最強皇子> 第535章 甘願做後勤!

第535章 甘願做後勤!

  第535章 甘願做後勤!

  既然沒有辦法俯下身去,給予這些為了大唐帝國的疆土.……

  為了大唐帝國千千萬萬的百姓,以及整個帝國的明天和未來,堅守在邊疆,奮鬥抗擊外來侵略者,圖強在第一戰線的話。


  那麼他賢王李恪身為大唐帝國的三皇子,說得更為準確一些的話便是整個大唐帝國未來的皇位接班人,現任的儲君,既然沒有辦法用實際的行動。


  對這些戍守大唐帝國西南邊疆,捨身取義的大唐帝國數千名將士們,進行心靈方面的安撫.……

  或者是精神方面的鼓勵.……

  那麼,就用嘴皮子功夫,就用溫文爾雅卻不失去禮貌,知書達理卻又是不卑不亢,語氣絕對的溫柔,道理也絕對的正確。


  不得不說的是……

  在大唐帝國的眾將領心慕當中,定然是在秋風瑟瑟的吐蕃高原吹拂之下,依舊是能夠感覺得到如沐春風的自然與和諧。


  此刻,大唐帝國的三皇子、賢王李恪內心的世界當中所想的是.……

  「同時,他們也會下意識地對自己擁有的主子,是明辨是非、知書達理。」


  「能夠儘可能地做得到雨露均沾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和幸福。


  「罪臣.……多謝賢王殿下的寬容大量。今生為大唐人,死亦為大唐的鬼魂,還望賢王殿下再給機會.……」


  「讓罪臣繼續為大唐的軍隊作出貢獻。哪怕是死,罪臣也希望將自己的鮮血,流淌在庭州這一片疆域當中。」


  「就算是丟掉了性命,罪臣也希望來世能夠再做大唐人,再次為殿下效力。」


  「很好。」賢王李恪的金身先是若有所思,隨後語氣變得比之前更為的親切,更為的和藹。


  若是有人能夠感受得到此時賢王李恪面部表情變化的話,一定會很是驚訝於他逐漸變得笑意盎然的面部。


  「你有這一份心,本王也很是寬慰。不過.……」


  「庭州方面的戰事,本王已經安排給了薛仁貴還有大唐帝國的鋼狼部隊。」


  「也就是吾等大唐帝國的第一隻武道修行者組成的部隊。他們跟柴將軍一樣,負有一腔熱血,想要在戰場上面熱血奮戰。」


  「無論是生來為了富貴,為了繼續激斗,為了建立功勛,為了安定一方太平,為了大唐的未來。」


  「還是死了成為烈士,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實現,為了來生再做大唐人,他們作為今時今日大唐帝國最為年輕,也最具潛力的武道軍團,本王實在找不出再好地理由,去拒絕他們忠肝義膽。」


  「要為吾等大唐帝國,將埋藏於西南邊境的這一塊毒瘤,這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爆炸的黑火藥。」


  「同時也要將極有可能發展成下一個突厥蠻族的高原蠻族,徹徹底底地剷除。」


  「一勞永逸地給予大唐帝國的西南邊疆得以百年之內,不遭到戰火的荼毒,得到至少百年的發展機會。」


  「所以.……本王便是決定將庭州的所有戰事,以及消滅吐蕃蠻族的、摧毀吐蕃王城的事物,交予他們了!」


  柴紹大將軍及其身後跪著的大唐帝國的戍邊將士們聽到了賢王李恪已經確定了要將庭州城池的防禦工作……

  還有進攻吐蕃王城的任務,以及消滅松干贊布及其背後家族的艱巨工程,都交給了薛仁貴統率之下的大唐帝國鋼狼部隊……

  這一支剛剛在大唐帝國冉冉升起的年輕又極具潛力的武道軍團時,他們的心裏面先是咯噔一下.……

  然後很快就變得有些沮喪,有些難過,又有些頹廢,又感到自己非常的無能,雖然有著以身報國、抗戰殺敵、嗜血沙場的內心,卻是沒有打敗敵人、攻克城池、消滅生長、成長於吐蕃高原的超脫世俗力量的武道修行者和修法者,所以就連給旁人做陪襯的資格都沒有.……

  想到了這些林林總總的負面情感和負面思維,他們的心情自然沒有哪個是好的,不過很快.……

  他們在大唐帝國的三皇子、賢王李恪這一名大唐帝國未來的國君敦敦教導的言辭當中,算是找到了一絲絲的慰藉和欣然,他們總算找了理由.……

  不!

  應該是找到了合適自我身份和能力的定位,找到了其他方式和手段,成就自身、報效國家的事情……

  那便是將第一線的戰場,毫無願意、義無反顧地讓給大唐帝國欣欣燃起的新興勢力.……

  自己則是負責軍隊的補給,軍隊的後勤,還有後方民眾的救助和幫助,安排百姓們的撤退路線……

  這些事情,雖然沒有上到戰場,跟前線的敵人展開生死博弈,男人與男人之間、戰士與戰士之間、勇士與勇士之間的血腥戰鬥來得爽快,來得熱血。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軍隊的後勤,是必須要有人去做的,而且還要做得好,補給到位了才能讓上到前線戰場的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奮勇殺敵。


  而百姓們的撤退和組織民兵防禦,搭建臨時救助站的事宜和工作,更是需要有人去完成,而且還是要以最優異的方式,將其完成!


  前者關乎的是戰局,後者則是關係戰局、國內的政治。


  畢竟平定外部的戰爭或者叛亂,就必須要把內部的人心和混亂穩定住了,將極有可能引起禍亂的苗頭給熄滅了……

  如此一來,才有可能避免內外交困,乃至是生靈塗炭,歹人趁機而入、擾亂國家及政權,甚至是導致國家的覆滅。


  畢竟,無論是以賢王李恪當世人的眼光,看待華夏一千多年的歷史,還是以李恪後世人的視角,看待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


  一個國家的覆滅往往不會是因為外敵的入侵,而是國家的內亂。


  所以每一個朝代的統治末期,絕對是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戰火紛飛,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而哪怕是外敵不入侵,王朝也會自然走向毀滅,只是民族不改變罷了。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隋朝跟秦朝一模一樣,只是存在了兩個皇帝,時隔不過五十年就因為內亂、軍閥割據,從而導致滅亡。


  而導致隋朝的末期統治民怨四起,狼煙四起,千瘡百孔的原因,便是對外戰爭的大量投入以及接二連三地失敗。


  其次便是統治者不那麼厚道,身處於高位卻不思慮自身的地位和顧慮,跑去雲遊「仙界」,熱衷於後宮酒池肉林,荒廢朝政。


  而就算不荒廢朝政,也沒有外敵的入侵,統治者若是不體恤民情,不順從民意,惹起了民怨和民怒,距離滅亡也絕對不會遠。


  比如……

  最為經典的便是東漢的末年,不就分成了三個國家,成就了數百名軍師、武將、能人異士們了嘛。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

  重視後勤,重視民情,關注民生,在一場戰役當中,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環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