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殘漢虎膽> 第111章 深謀遠慮

第111章 深謀遠慮

  聽聞薑遠祝自己一路平安,玉姬知道這便是道別之語了,於是躬身向他行禮:“出生入死的同袍要緊,薑參軍快去吧。”


  薑遠點點頭,忽然心中起了一個念頭,問道:“玉姬應該不是你的真名吧,你的本名是什麽?”


  “玉瀛,瀛海的瀛。”


  “很大氣的名字。”


  “薑參軍的名字也很大氣。”她淡淡笑著,補充道:“像是做大事的人。”


  薑遠第一次在她麵前流露出些許不好意思的神態,說一聲“走了”,便匆匆離開了院子。


  他有點怕自己再多和她聊下去會開始舍不得,因為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女人還是很漂亮的,而且並不是腦袋空空的花瓶。


  費小姐要是再過個五六年,是不是也會像她那樣變得容易讓男人目眩神迷呢?薑遠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想象。


  “呸。”他忽然醒悟過來,好不容易忍住了抽自己一巴掌的衝動。


  溫柔鄉是英雄塚,翻譯成現代人流行的話那就是心中無女人拔劍自然神,匡扶漢室本就是逆天而行,豈能三心二意?

  在心中默默背誦諸葛亮滿腔忠義情真意切寫就的《出師表》,薑遠把腦海中的雜念全部排除。眼下牂牁郡的事情差不多完了,該把目光重新放到漢中前線了。


  可惜自己身在南中消息閉塞,不知道東吳諸葛恪在淮南進展如何。


  薑遠此時恨不得立刻飛回成都,找到義父薑維打聽吳軍北伐的最新消息。


  雖然薑遠素來對吳軍的戰鬥力持鄙夷態度,但諸葛恪手中好歹是二十萬人馬,這兵力數字目前漢軍想都不敢想。若是薑維手中有二十萬戰力與如今漢中駐軍相匹的大軍,恐怕早就踏破雍涼劍指長安了。


  要養兵就要有錢糧,要擴軍就要有兵源,錢糧和兵源才是富國強軍的根本。經過劉備、諸葛亮、蔣琬和費禕先後數十年經營,朝廷對蜀地的掌控已經基本達到飽和,在不發生體製或技術革命的前提下想要依靠蜀地實現富國強軍已經不太現實了。


  畢竟,如今的稅收在薑遠看來已經很高了,所幸諸葛亮時代建立的嚴刑峻法和公平原則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貪汙的發生,讓這筆錢能夠切實進入國庫並最終轉化為漢軍北伐的軍資。


  但南中還有很大的潛力,而開發這些潛力的前提必須是徹底清除掉像朱巡和魏犀那樣歧視蠻族的地方官員,並改變自諸葛亮時代以來對南中一貫采取的的掠奪壓迫政策。


  僅從效率和穩定而言,掠奪也遠遠比不上建立穩定統治後依法獲得的稅收,還會給南中埋下作亂反抗的隱患。


  像朱巡治理牂牁郡時,太守府的影響力基本出不了且蘭城,且政府與南蠻勢如水火,雖有軍隊可以鎮壓叛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薑遠在心中思考改變的辦法,但一時間也沒有太好的主意。如果真的有顯而易見切實可行的辦法,諸葛亮、蔣琬和費禕他們想必早就做了,即便他們總領一國軍政殫精竭慮無暇顧及,底下也總會有慧眼遠識的人提出建言……


  但時至今日南中地區卻依然是半個爛攤子,難道真的就無計可施嗎?

  前往醫營的路上,薑遠一直在想南中的問題,最後他得出結論:要開拓南中並非做不到,但相對的蜀漢朝廷勢必會在前期付出一些代價。


  這代價將會是從人力物力到軍力全方麵的,首先開發南中勢必要耗費國庫大量錢糧,讓本就因師旅屢出用兵頻繁而緊張的國庫麵臨更大的壓力。


  其次,因為國庫開支重心向南中遷移,漢軍的北伐行動將會受到牽製。也許三到五年間無法發起大規模的北伐,也無法擴軍備戰增強實力,甚至還要向南中地區調派軍隊配合開拓計劃、保衛開發成果。


  最後,伴隨著對南中地區的開發和加強統治,地方官員會出現人才缺口,前期這些人員委任也要從蜀地輸出政務人才,還得是那種不怕艱險、忠於朝廷且對南蠻不持歧視態度的人才。


  隻有舍得付出這些代價,才有可能加強對南中地區的掌控和開發。薑遠想到此處,已經覺得舉步維艱,光是讓漢軍暫停北伐攻勢,恐怕就會觸怒義父薑維和主戰派將士。


  按理說,蔣琬、費禕主政的時代,漢軍幾乎沒有進行大的作戰,本該有這個時間和人力物力加強南中。但可惜的是蔣琬曾經提出過順漢水東下進攻上庸的“東征計劃”,並為此在漢水上遊建立船塢和水軍營地操練水師,然而該計劃最終擱淺,投在水軍上的努力和開支等於竹籃打水付諸東流。


  而費禕因掌權初期便組織了抵禦曹爽伐蜀的興勢之戰,謹慎的他選擇把軍費大多用在了打造漢中外圍固若金湯的圍守防線上,之後又支持薑維數次偏師出征,同樣錯過了開發南中的良機。


  現在,蜀漢軍政的權力即將交付到義父薑維手中,但薑遠憑借自己對曆史的了解,知道義父對開發南中根本沒有興趣。


  作為諸葛亮北伐意誌的繼承者,義父的眼中或許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打穿曹魏的雍涼防線,把漢旗插到長安城頭。


  “時不我待”,薑遠的心中冒出了這個詞,如今已是延熙十六年的夏季,曹魏逐漸捋順了諸多後患,中原的民心也早已悄然改變。


  想當初關羽北伐襄樊,中原豪傑響應紛紛,以至於曹操想要遷都以避鋒芒。


  三十年前諸葛亮一伐,隴西三郡望風而降,街亭失利後漢軍撤退,三郡百姓大多願意背井離鄉跟隨諸葛亮遷入蜀中。


  而如今,這樣的場麵已經很難再遇見了。


  開發並穩固南中的時間,也許他們已經耗不起……


  但薑遠還是打算等回到成都後抽空把自己關於南中的想法寫成書簡遞給義父和朝廷,即便明知自己人微言輕,他還是不想放棄這份破局的可能性。


  也許有人能想到平衡南中和北伐的辦法呢?若能雙管齊下齊頭並進,那是最好不過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