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有點心黑不要臉的勁兒!
不過是兩家孩子打個架而已,趙老二竟然還專門下旨斥責,這個皇帝這麽閑的嗎?
這算什麽?
玩平衡各打五十大板嗎?
楊勳挑眉踏出了房門。
兩個正在不平楊家遭到斥責的丫鬟聽到腳步聲,回頭看到楊勳一愣。
“三公子,您……您都聽到了。”
楊勳‘嗯’了一聲,腳步沒停,朝著前院而去。
兩個丫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苦了臉。
“完了完了,夫人都說了這事不讓三公子知道的。”
“這也怪我,早知道就不來找你了,讓夫人知道定是要怪我們多嘴。”
兩個丫鬟如何想,楊勳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那道斥責的聖旨。
前世逛論壇,對於大宋這個趙老二,網友們的評價可是不怎麽樣。
他倒黴,穿越到了大宋,遇上了趙光義做皇帝。
更倒黴的是,楊家在曆史上一門忠良。
若是他搞事,以楊家在大宋的地位,好歹也會給他尋一個官職。
趙老二重文抑武,偏偏楊家一門武將,如此的皇帝,讓他效力,他心裏憋屈。
可若是他要搞事……
就楊家那一根筋要做忠臣的一大家子,搞的了嗎?
怕是他前頭說了要搞事,後頭這一家子便能嚇死吧?
也或許,是直接綁了他交給趙老二,大義滅親?
且莫管趙老二曆史評價如何,就現在這個年代裏,他風評還是很不錯的。
百姓畏懼皇權畏懼皇家,再加上也非亂世,他若想幹點什麽怕是不易。
楊勳一路走一路想,想的腦袋都疼了,總算是到了前院。
隻是卻沒看到傳旨的太監,隻有老楊夫妻倆坐在前廳,不知在說些什麽,看見他時,止住了交談。
“三兒,你怎麽過來了?身體可好些?頭還疼嗎?”
一看見他,便宜娘佘賽花便劈裏啪啦的一頓詢問“先前叫人給你做的湯可喝了?”
“娘,爹。”楊勳給兩人見了禮,落了座,這才有些心虛的回答便宜娘的話“喝了一些。”
其實他隻嚐了一口,還吐了。
隻是便宜娘這麽問了,想來那湯定是便宜娘專門叫人弄得,一番盛情叫他給吐了,自然是有些心虛的。
佘賽花一看自家兒子的樣子便覺得不對,剛想說話便被楊勳搶了先“娘,我聽說宮裏來人傳旨了?”
一直坐在一旁跟尊雕塑似的老楊瞅了瞅楊勳,又看了看佘賽花,搖了搖頭道“三兒你身體還沒好,莫要操心這些事情,還是好好將養身體。”
“其他事情,有爹和娘在。”
一聽這話楊勳便知道了,老楊和便宜娘是不打算讓自己知道這事了。
否則那丫鬟也不會專門背著自己說。
不管兩人是因為怕自己內疚,還是隻因為自己年紀小不讓自己操心這些事,情他領了,可該知道的,他必須得知道。
這關係到他以後走什麽樣的路,要不要出仕,從係統裏抽到的東西,要不要拿出來。
“你們莫要瞞我,我已經聽說了,官家下旨斥責楊家。”
“爹、娘,此事明明就是王家的錯,雖說我們打斷了王規的腿,可也是他動手在先,我們不過討個公道罷了。”
“官家如此行事,未免有失公允。”
一聽楊勳的話,夫妻倆頓時嚇得白了臉。
“你這孩子,怎能妄議官家?”
“你你你,你住口!”楊繼業氣急,拍案而起“你可知道這些話若是傳了出去,會為楊家招來天大的禍事?”
“難道你想讓楊家萬劫不複?”
他原本就是降將,在朝中總要夾著尾巴做人,免得惹來帝王猜忌。
哪知自家兒子竟是膽大包天,連官家都敢非議,差點沒嚇死他!
這熊崽子,以往蔫不拉噠讓人看了著急,現在倒是不蔫了,可卻變得膽大包天。
他對官家心有不忿,將來若是領了官職,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避免不了應酬,若還是這般口無遮攔,怕是楊家離滅九族不遠了。
“三兒啊。”佘賽花被兒子幾句話說的心驚肉跳“你要知道禍從口出,有些話可不能亂說。”
“楊家看著風光,在朝中也有不少朋友,可看楊家不順眼的也大有人在。”
“這些話若是傳了出去,讓楊家政敵聽到,到時在官家麵前參楊家一本,到時一家子都得不了好。”
看這兩口子的態度,楊勳明白了,自己想要攛掇楊家造反,要比登天還難。
況且現在楊家人都還在,還沒到後期楊家男人皆戰死,隻留滿門婦孺的時候。
就是自己想做些什麽,也得背著這兩口子,不能讓他們覺察到。
“兒一時情急,這才失言,爹娘放心,以後兒不會再說這樣的話了。”楊勳很是痛快的改口,把話轉向另一邊。
“爹、娘,兒還有另一件事要說。”
“韓三娘救了兒子,現如今兒子身體也無甚大礙,是否該上門感謝感謝人家的救命之恩?”
他說這話倒不是為了去找個機會再見見小姑娘,而是想要見見未來嶽父嶽母,還有那一幫子大小舅子。
提前先見見人,摸摸他們的性情,也好找出他們的弱點逐一攻破。
事關自己終身幸福,這事可不能馬虎啊。
再一個,不管他以後是走文官的路子還是走武將的路子,這不識禮數的帽子可不能戴上,不然它影響前程!
佘賽花早知道自家兒子沒了記憶之後突然看上了韓三娘,是以這三兒一撅屁股,她就知道這小子要拉什麽屎!
什麽去感謝人家的救命之恩?
怕是要去打探底細的吧!
不過也成。
難得這木頭一般的混小子開了竅,知道往家劃拉媳婦兒了,這是好事兒!
若是還如原先一般,她何時才能有個三兒媳,才能抱上孫子?
說不定這輩子想看見三兒媳都是奢望!
“即便你不說,我與你爹原本也是打算明日去一趟韓家,謝謝韓家的救命之恩。”
楊勳聽了眼睛猛然一亮“娘啊,這救命之恩得親自去謝才有誠意。”
“要不,兒與你們一起走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