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宮
看著老曹和小曹歡歡喜喜地入了巷子,李重延懶洋洋地一揮手,總算吐出兩個字:「回宮!」
王公公緊隨其後悄聲道:「殿下,剛進百泰門的時候宮裡已經遞過來了消息,說陛下有旨意,讓您一回了帝都就去見他。」
「哦?父皇很著急么?」
「似乎是的。」
「可我也急著要見太子妃,怎麼辦?」李重延一臉壞笑。
太久沒見太子妃了,如今已是身懷六甲,就算暫時碰不得,那嬌滴滴的臉孔也讓人想掐上一把。哎呀呀,說起來,其實前些日子裡瀚江邊上遇到的那個女飛賊也很是不錯,別樣風流別樣情,不過論溫順可人,就遠不如我這太子妃了。
李重延光想著鷲尾的臉蛋,卻忘了自己被嚇尿的事兒。
「那您就先去昭華殿,老奴回宮自會想辦法擋上一會兒。」王公公依然笑眯眯地應道。
不知道為什麼,他每次寵著太子的時候,心裡都有種說不出的舒坦。
他見李重延出神地望著角落一臉痴笑,知道他正神遊千里,便回頭示意車夫趕緊進宮。
馬車這一來一回折騰到樟仁宮宮城門口已是過了午時,李重延嚷嚷著不想進皇宮,先去邊兒上的南興樓吃一頓。那兒的宮保雞丁用的是興安庄的童子雞配成德縣的核桃仁再佐以柳必居的黃醬爆炒,堪稱一絕。
王公公正手忙腳亂地從百寶衫里翻找純棉手帕和橘木牙籤,皇城門口處走來一人。
正是溫帝御前的李公公。
「喲,怎麼是李公公。」
「王公公一路辛苦。」
兩個大太監打一照面,說的話跟套好的詞兒一樣順溜。
李公公對著車內就是一拜:「殿下,老奴奉陛下旨意在此等候,要您一到皇宮就立刻入宮覲見。」
李重延眼見遠處的南興樓招牌已是映入眼帘,不耐煩地說道:「可我還沒用膳呢!」
「陛下得知殿下今早入了帝都,已經在常青殿的逸閑閣傳了膳,就等殿下了。」
李重延心裡實在不樂意,南興樓吃不成了,太子妃也見不上了,到底是有什麼事兒要他那麼急著過去,連吃飯的功夫都給佔了。
王公公見李公公的架勢,覺得不同尋常,趕緊悄聲勸道:「殿下,陛下定是太想念您了,咱還是趕緊進宮去吧,可不能讓陛下久等啊。」
李公公堵人都堵到城門口了,還能怎麼樣呢?
李重延煩躁地揮了揮手,示意入城。
馬車飛快地駛入了樟仁宮,過崇景門、迎曦門、承露門,剛到常青門外,忽然停了下來。
王公公正奇怪怎麼還不到常青殿前就停了車,李公公已下車稟道:「殿下,陛下有旨,請您一人隨老奴入殿。」
連王公公也不讓進?
李重延越發驚奇了,當下也只好從命。
父皇今日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李公公帶著李重延到了逸閑閣,連頭都不抬,只匆匆一拜便
退了出去,留下李重延愣在那裡。
閣中茶香陣陣,暖意籠籠,巨大的二十四扇屏風上描繪的是丹青聖手李夢初親筆的猛虎踏澗逐鹿圖。
屏風后依稀衣衫窸窣作響,轉出一人,頭戴四海游龍赤金冠,身著紫金蟠龍錦繡袍,頜下三縷清須,手中一卷詩經,顏似冠玉,笑如春風,正是蒼梧國之主李厚琮。
「皇兒,你可算回來了。」李厚琮滿臉喜色,眼中儘是憐愛。
李重延未入宮時尚有些煩躁,見了李厚琮倒立時拋諸腦後,忙跪下磕頭。
這番情意實是李重延的真心所至,父皇向來疼愛自己,從小到大無不應允,這世上再沒有比父皇可親可敬的人了。
「聽說你還沒用膳,父皇已替你傳了,你快坐下來吃吧。」
「咦,為何一個下人都沒有?」李重延奇怪地看了看四周,只有桌上擺滿了菜肴。
「食不言、寢不語,乃是古訓。可父皇瞧著你歡喜,想要和你說說話,所以就……」
李重延明白了。
按理宮中賜膳,吃完之前是不能說話的。父皇想要自己吃得不拘謹,又不想讓下人們說自己沒規矩,便索性全都遣了出去。
父皇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既愛惜名聲,又總想為兒子撕開道口子,怕把兒子憋得喘不過氣來,卻還說是他想和兒子說話。
李重延會心一笑,「那就請父皇恕兒臣無禮了。」說完,在桌前一坐,拿起筷子便自顧自地吃了起來。
李厚琮見他膚色似乎又黑了些,不禁有些心疼,親手舀了一碗湯羹遞過去。
「新陽縣地處偏僻,我兒此番是受苦了。」
「不苦不苦。」李重延嘻嘻笑道。
「當日朕考慮再三,也曾猶豫要不要把你放到那樣險山惡水的地方去。不過看來我兒心志甚堅,能苦中作樂,真是不枉朕的一片苦心。」
與當初剛出帝都相比,李重延確實變了,至少驕嬌二字中的后一字比先前減了四五分。固然是新陽縣窮苦由不得他挑剔太多,與曹習文交往之間,也潛移默化了不少脾性。
「朕也聽說了,你在新陽縣舉了新政,廣修路,多開渠,還引得匪人替你看守縣城門,很是別出心裁吶。」
「原來父皇知道得如此詳盡。」李重延不由心中得意。
「雖然多花了點銀子,不過以往的縣令就算花了銀子,也從沒辦好過差事,可見我兒確實是聰穎之才。」
李厚琮說的倒並非全是偏愛之辭。往年的縣令申報朝廷的救濟銀子從來就沒少過,可銀子一到縣裡猶如泥入大海,連個聲響都聽不到,原來怎樣的還是怎樣。李重延是比他們花得多了些,可一個多月之內就能如此立竿見影,不可謂不是奇迹。
話說回來,其實就算給了那些縣令同樣的銀子,也絕想不到李重延的這種花法,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日這蒼梧江山交到兒子手上,說不定還真能開出一派新朝新氣象來。
不過有些事上,兒子還
是稚嫩了些,如今時不我待,就算是揠苗助長,也得硬著頭皮教一教他了。
「我兒能獨闢蹊徑整頓政務是件好事,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功績。然而我兒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太子,身為帝王還需要學會的一件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李重延停箸問道:「是什麼?」
「制衡之術。」
哦……制衡。李重延並非沒有聽說過,歷來帝王向來講究制衡之術,只是對李氏王朝來說,這個制衡二字就有些格格不入。世人皆知歷代君王都把朝政委任與慕雲氏,太師府一府獨大,無與爭鋒,從未有過變化。要說制衡二字,從何說起呢?
「你雖不在朝中,但大約也聽說了,如今太師府已成了空府。以前依附於慕雲門閥之下的大臣十有七八,一年前你也曾在這常青殿中對朕說過,看似是我李氏的江山,卻握在他慕雲氏的手裡。如今慕雲氏作了雲散,朝堂的局面為之一變,較之以前已大為改觀。」李厚琮忽然收了方才的慈眉善目,變得嚴肅起來。
「然而這不意味著朝中的大臣們個個都是俯首聽命,若有無可替代或是無出其右者,固然是人中翹楚堪當大任,但也往往難以把控,不易調度,所以才有了這制衡之術。」
「哦……」李重延聽得精神一振,早已擱下了碗盞,仔細聆聽。他從未聽父親說起過這樣的話題。
父親不是只談茶經或是對弈的嗎?朝廷大事也都是委派各個大臣,極少有親力親為的時候。世人有時甚至會詬病父皇有些怠政,父皇卻毫不在意,連這常青殿里的偏殿都取名為逸閑閣,如何忽然改了念頭,這般地勞心勞力起來?
李厚琮繼續說道:「制衡之術共分十六制,其中就有對制與單制之分。」
「父皇,此話作何解?」
「對制,於朝堂來說,顧名思義便是為了防止某些大權在握的官員一枝獨秀,要找尋差不多的力量的官員與之相抗衡,從而讓其二者爭相為帝王所用。」
「哦……」李重延若有所思,問道「可萬一這支獨秀風頭過盛,無人能抗衡呢?」
「那便需要單制,趁其未成尾大不掉之勢前,就防患於未然。朕知道你想要說什麼,慕雲氏其實便是如此,只是朕即位之時,慕雲氏已然把持朝堂,朕想要做些什麼,也是無能為力。所以單制的要訣有兩個字,一個是早。越早出手,越不會被反客為主。」
李重延萬萬想不到父親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一年前他向父親抱怨慕雲佐專權之時,父親對那慕雲佐可是一句壞話都不肯講,如今看來,原來是韜光養晦之策。父親可真是睿智之主!
「父皇當時就問過孩兒,覺得父皇可有智虧之症,孩兒說絕沒有。原來父皇是故意矇騙那慕雲氏……」
李厚琮微微一笑:「好啦,慕雲氏已是作古,就不要再提了。朕方才說的這些道理你可聽明白?」
「父皇說要訣有兩個字,一個是早,另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