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呂布看向郭嘉,語氣倒很是客氣:「先生有何建言?」
「建言稱不上,只覺恐怕有詐爾。」郭嘉笑了一笑:「曹操此人,狡詐多智,自立一勢后,除為復仇恨屠徐州外,皆是謀定後動。既然如此,又豈會將希望依託於袁紹一人身上?怕是哄袁紹先打頭陣,他則分兵,一軍隨其出征,一軍美其名曰佐其固守後方,實為伺機謀取青州罷了。」
呂布挑了挑眉,不置可否:「噢?」
他雖未明確反對,而是露出個需要考慮的、模稜兩可的神情,可燕清與郭嘉又如何看不出來,這其實就代表了個不情願,只不便直說才做拖延的態度?
顯然在驕勇好戰的呂布看來,自個兒能按得住性子沒同時跟暗通款曲的兩窩狗賊(袁紹和公孫瓚)開火,而是老老實實地梳理內政,安撫民眾,就已經是他們祖墳冒煙得來的大恩大德了。
現袁紹竟挑釁上門,還不知死活地擺出要一決雌雄的囂張態度,呂布要能對此淡然處之,那才叫怪哉了——他只是得燕清耳濡目染下,知道心機深沉的益處,自學成才,變得臉厚心黑了些,卻不是真的修身養性,成膽小怕事了。
不過比起憤怒,他更高興自己不必再閑得發慌,既有機會磨一磨帳下一些個新兵蛋子,也能好好活動活動筋骨。
哪兒還樂意玩迂迴婉轉,陰人不見血的各種路數,只想痛痛快快,酣暢淋漓地剛個正面,提戟策馬,彎弓搭箭,叫這群小鱉孫有來無回。
聽郭嘉的提醒后,燕清心頭隱有所動,還未來得及細忖,驀然得郭嘉一個『全靠你了』的如絲媚眼,唯有飛快一捋思緒,溫聲勸道:「奉孝所說不差,曹操此人,曾得子將點評,是為亂世梟雄爾,若非形勢所迫,怎會真心甘於錦繡其外、敗絮其中之袁紹麾下,為其馬前卒?難不成真心指望曾對他所遇之難袖手旁觀的袁紹當真論功行賞,給他加官進爵不成?」
別說袁紹吃過一次養虎為患的虧,不會輕易再給曹操脫出去獨立的機會,哪怕他真有重用寵信曹操的心,被他帳中那些勾心鬥角的行家湧上來一陣瓜分,再大的功績也所剩無幾。
「袁紹固然溺愛幼子袁尚,然一來礙於禮法,二來長子袁譚頗有威信,不好立其為嗣。」燕清憶起袁紹在史上的作為,不得不說這爹雖然優柔寡斷,也很是偏心,但到底護短的,為假裝一視同仁,把兒子派出去各領一州刺史之職,說是如此便於考察其能耐:「為堵住眾人之口,亦為安袁譚之心,也為防公孫瓚臨陣變卦,怕是會在臨行前任命袁譚做青州刺史,與北海孔融、公孫瓚所派田楷呈對峙之勢。」
「三股勢各自為營,以曹操之能,先借袁紹之手牽制我等,就可逐個擊破,以奪青州為安身立命之本:袁譚才能有限,又是初來乍到,不足為懼;孔融弱質文人,又剛退黃巾賊寇,元氣大傷,帳中亦無將才可用,速攻可破;田楷實力雄厚最為棘手,卻可謊報前線軍情,以利誘出,調虎離山後,順利鳩佔鵲巢,叫他無處可回。」就看劉備能不能看穿這些伎倆,說話又夠不夠分量,能不能壓住想分一杯羹的田楷了。
呂布即刻頷首,深以為然道:「曹操果真是另有圖謀。」
這態度對比之下是如此鮮明,直叫郭嘉默默地翻了個白眼。
燕清欣然道:「正是。曹操所打的,估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主意,無論此役是袁紹僥倖慘勝,還是兵敗萎靡不振,他皆有進退餘地。」
呂布專註地凝視著燕清,連連點頭,半晌才慢慢悠悠地開了口,虛心求教道:「重光所言甚是。既如此,布當如何防備?」
燕清還未開口,郭嘉就懶洋洋地插話道:「不難。主公只需暗置一得力幹將隨機應變,再留三萬人馬於豫州待命,如此一來,無論是劉表得勸有所異動,還是青州局勢發生變化,都不叫曹操有機可乘。」
燕清從善如流地點了點頭,眸光閃耀地送上一記發自肺腑的馬屁:「主公有虓虎之勇,又具奇略之佐,由您自率主力拒敵於官渡,可作萬人之敵,何況此回是敵寡我眾?定不出差池。」
沐浴在心愛的祭酒這混雜了期待和崇拜的目光中,呂布昂然挺胸,只覺渾身飄飄然,毫不猶豫地就應承了下來:「二位先生皆有此意,布何來不聽之理?不過對付袁紹小兒,何須動用如此多人!有布在此,定叫他寸進尺退,聞風喪膽!」
燕清見目的順利達成,笑眯眯地連聲道好,就將還意氣風發的呂布拋在了一邊,認真跟郭嘉商榷起了這鎮守的人選來。
為了讓被當槍使的袁紹察覺不出他的真實用心,曹操只能領軍隨其前往官渡,而把待機奇襲的重任交給心腹大將。
無需直接跟曹操對上,那就好辦得多了。恰巧賈詡已從長安完成了煽風點火的任務,再有個幾天就能趕回許昌,由他擔起督軍一職,搭配個肯聽諫言的勇將,定能萬無一失。
正在歸途中的賈詡還不知道,自己這還沒趕回去,就又被燕清給惦記上了。
只是,這人大概會是誰呢?
燕清在腦海中將曹操早期帳下的虎將名字過了一輪:史上曹魏鼎鼎有名的五子良將,裡頭的徐晃和張遼已慘遭算計,深深落入呂布魔掌,再有個張郃還在袁紹麾下,正被燕清兀自虎視眈眈。而碩果僅存的倆人,一是于禁於去年才拜入其下,又在徐州之後才漸得升遷,無甚可能;另一個則是樂進,還沒到乍露頭角的時候,不過是個小吏罷了。
多是正值壯年的八虎將,倒更有可能。其中夏侯尚、曹真與曹丕歲數相近,現在還是小屁孩,可忽略不計;日後虎豹騎那赫赫有名的督帥曹純現資歷尚淺,也不做考慮;曹休是曹操宿衛,定會與他寸步不離;夏侯惇在袁紹處求過援軍,又曾遭軟禁,被其熟知,為免惹起注意,也不便離開;夏侯淵在史上的官渡之中是負責糧草督運的,不知會否有所變動;那除此之外,就剩下近隨曹操轉戰四方、又有過獻馬救命之恩的曹純,以及多次擔任先鋒,在徐州時還擔起過先別攻他處、再與大軍會和一任的曹仁了。
燕清忽福至心靈,道:「剛巧公瑾不久前被委任做青州別駕……」
呂布還在發懵,郭嘉就迅速接上話來:「重光的意思,是讓伯符去?」
燕清笑道:「正是!多虧公孫瓚的美意,才叫有這江東雙傑裡應外合,叫人見識何為珠聯璧合之威。」
在他們營中,還能找出比這對總角之交更默契合拍,哪怕相隔萬里,也心心相印的搭檔嗎?
郭嘉微微抿唇,意味深長地看著燕清。
在他和呂布眼裡,無論是燕清這份完全不拘泥於年歲的愛才之心,甚至是這隱約流露出的悠然神往,都很不可思議。
不過是兩個鋒芒小露,未及弱冠的青年,雖有美玉之資,到底資歷尚淺,所經考驗不足,怎重光就如此另眼相看,屢次放心地委以重任?
只是當郭嘉轉念一想,聯繫到自己身上后,又不覺得奇怪了:世間似燕清這般既有相千里馬的伯樂之才,又具不拘一格的用人之心的,恐怕也不可能挑得出第二個來,自不能以常理推斷。
燕清道:「主公與奉孝認為如何?」
無論如何,郭嘉都對燕清這份才能極為看重與信任,自無反對之意:「重光此見,嘉深信服。」
呂布更是爽快:「好。」
如此一來,他大可放心地省下賈詡來,請對方也來官渡好了。
因剛剛已派出過遞信的人,如今是來不及喚回了,燕清趕緊喚來信使,將新的指令送去。
「我軍做為先驅,明日巳時開拔,勢必痛擊袁紹。」呂布將調兵另悉數派下后,又派人喊來張遼、甘寧二人,命令道:「你們各領一軍,速點五千步卒,一千弩兵,二千弓兵與五千輕騎,若有延誤,軍紀不容!」
跟鏗然應是,對這駕輕就熟的張遼不同,甘寧激動得脖頸都紅了,終於徹底將這些天里的隱憂一掃而空——雖呂布表現得並不記仇,表面也很是厚待,可還有什麼比在這大規模的作戰當中,容許他個初來乍到,只在揚州剿匪攢了些資歷的前水匪頭頭獨領一軍,帶萬餘人馬更顯信任的?!
呂布將事兒吩咐下去后,並不著急跑軍營一趟,整頓己軍人馬,而是一臉漠然地重新坐下,看向揚州刺史與揚州別駕。
只見燕清與郭嘉笑眯眯地挨得親親密密,討論得渾然忘我,哪怕看法偶有分歧,一方也能口吻輕快地很快將另一方說服,和諧愉樂,默契十足。
根本不似袁紹帳下那看著人才濟濟,多是勾心鬥角,結黨營私的硝煙瀰漫。
呂布卻半點不為這份可貴的和睦感到欣慰動容,身為主公,他的存在感無疑被弱化得十分可憐,若不是燕清堅持在敲定每個主意之前,都先徵詢他的意見,就真的像被遺忘了一般。
「可憐」的呂布不動聲色地聽著,一邊滿不在乎地慢慢地舒展著健實的身軀,一邊將一手撐在溫暖光滑的虎皮坐毯上,不著痕迹地朝著燕清的衣擺之下,緩緩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