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賑災良策
這時候,醇親王府上,盛萬頤拿著一本剛抄錄完的本子來到載洸房門前,敲了敲門。
“是誰啊?”
“是我,主子,盛萬頤。”
“快進來!”
盛萬頤推門而進,又趕緊關上了門,隻見載洸已經坐到了書桌上,拿過盛萬頤遞來的賬本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閱了起來。
盛萬頤在一旁說道:“屬下已經將貝勒想要的所有信息資料全找來了,包括哪個縣受災、被淹毀的田地有多少,落難的百姓有多少,地方官員什麽來曆等等,都記錄在這上麵了。”
載洸邊看著,邊皺了皺眉。“看來,這次災情,比我預想得要嚴重得多。”
“是啊,這次洪澇,給咱們的桑棉產業造成的衝擊也很大,還好部分工廠事先收到了汛情,做好了預防措施,才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江浙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太嚴重了,必須馬上得到治理,地圖帶來了沒有?”
“在這呢。”
盛萬頤又遞過去一張剛剛繪製好的地圖,上麵詳細描繪了河流枝幹、泛濫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程度、人口分布等信息數據。
載洸觀察了一會兒,拿起毛筆,在地圖上麵勾勾圈圈,邊說著:“水土流失輕微的地區,可讓人在河流兩岸植樹造林,鞏固河堤;水土流失中度的地區,可以采用農漁桑相結合農業模式;
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全部改稻為桑。農民沒有資金跟技術去弄,就讓商辦衙門來包辦。浙江適合栽桑產蠶,此舉既能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又能提高農民收入。
至於糧食不足的問題,由長江中上遊的的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供應,這些地方都是產糧食重地,等到河道疏通了,洋人的蒸汽貨船交貨後開過來,再加上鐵路建成,運輸成本一下降,供需平衡、生產效率就都改善了。”
“改稻為桑?那就需要從農民手裏購買田地了。”
“沒錯,用市場價,購買田地,種植桑棉,既能解決當下災情困境,又可借機拓展我們的業務。
棉紡織業利潤空間大,一匹上等的絲綢,在國內能賣到六兩白銀,如果銷到西洋諸國則能賣到十兩白銀以上,能養活更多人。慢慢地積攢資本,再從歐洲那裏,引進先進的技術跟機器,發展重工業。”
盛萬頤聽完,憂心忡忡地說:“這事……錯綜複雜,恐怕沒那麽好辦。一來,這購買田產的錢,我們目前也沒有;二來,改稻為桑,前期投入大,收益又慢,就怕把咱們商辦衙門拖垮;三來,那麽多農民失去了田地,要是都變成流民,怎麽辦?”
載洸在房間裏踱著步子,邊思考邊說著:“這些,我都想到了。我們沒有錢,但是那些商人手上有,這事,還得商辦衙門來辦,有商辦衙門的信用跟業務能力作擔保,可以讓那些商人放心投資,洋人那裏,也可以拉一拉資金,雇傭幾家外國媒體,登幾版廣告。
短時間內,可以籌集到大量資金,既可用於賑災,改造水土,也可以與商業活動相結合,以空間換時間,這是目前最可行的辦法了。
至於風險嘛,肯定是有的,但是這時候,百姓的性命比天都大,眼下邊疆不穩,國內局勢必須盡快穩定下來,不然到時候前線戰事吃緊,後方又出亂子,一定會壞了大局,所以這個風險一定要承擔。
那些失去田地的農民,都想辦法給他們找工作幹,男人可以搞建設,進重工業工廠,女人可以進紡織工廠,以商養商。既能解決百姓生計問題,又可以繼續擴大工業生產。
這次災害,既是一次衝擊,又是一次機遇。”
“那這樣一來,江淮兩地可就要大變天了。未來可以預見,工人的數量將超過農民的數量,人口也將從農村大量地湧入大城裏。”
載洸笑了笑說:“如此一來,現代化城市就具備雛形了,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具備了基礎條件,就以江淮兩地為試點,給咱們日後的改製做一下鋪墊。”
“江淮兩地形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若要如此行事,想必要遭到不少阻撓。”
“這也是我這次讓張謇前去的原因。江淮地區的代表勢力,除了商辦衙門聯合下的新興資本家之外,要麽是代表士紳階層利益的清流黨,要麽就是代表大地主階級的後黨,我們這次,就是要拉攏清流以及部分士紳,一起對抗大地主階級。
這樣,既能從地主手中收回一部分田產土地,還能趁機將農民從地主階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去。”
“可是……咱們商辦衙門目前已經是好多個勢力的眼中釘了,如此行事,勢必遭來更多的非議,屬下恐怕貝勒日後會遭到那群王公大臣的算計。”
“管不了那麽多了,不破不立,若要成大事,就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跟逆流而上的信念。眼下,江淮地區的安危,牽動著整個朝廷。
以最快最穩的方式,將災情控製下去,是清流黨、皇太後,還有本貝勒這些人的共識,這給咱們完成計劃減少了不少阻礙。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等到事情辦完,再出現什麽困難,日後再慢慢解決便是。”
“貝勒為何不將賑災的計策先跟那張謇說明,反而是讓他到了江淮之後,再讓下麵的人告訴他?”
“有些事情,隻有親臨一線勘察,才能得到驗證。你現在跟他說,也是對牛彈琴,他根本就不了解什麽資本理論,更不懂什麽城市化進程。一切等到他到了那裏,才慢慢去體會吧。
何況,那書生也不像是會演戲的樣子,這時候要是將計劃提前告知,他又在翁同龢麵前全盤托出,翁同龢那幫人必定要想盡辦法阻撓,因此,此計隻可先秘而不發,再徐徐圖之。”
“貝勒為何對那張謇如此信任?我看他,也就會寫寫文章,耍耍嘴皮子而已。”
載洸笑笑說:“我看,此人有經世之才,不拘泥於常規舊俗,可堪大用。最重要的一點,他懂得思辨,為人謙和,敢於挑戰權威,容易接受先進事物,就憑這點,就要比那些迂腐守舊的書生要強上百倍。”
載洸頓了頓,又望向了窗外,眼睛裏凝聚了千萬種情緒,“一切,等先打完這場生死攸關的大戰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