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密謀和談
光緒苦笑了一聲說:“防?要怎麽防?難不成還能把他的兵馬大元帥撤下來不成?撤了他,誰又能抵住日寇的攻擊?”
翁同龢:“朝廷不乏有擅戰者,皇上可酌情用之。”
光緒:“就算是有將可換,但是載洸肯乖乖地把兵權交出來?”
翁同龢:“君為臣綱,皇上受命於天,天子之令,無論是誰,有多麽崇高的威望,有多強大的權力,都該對皇上唯命是從。若有不從者,便是與天為敵,與天下人為敵,必遭天譴,人人得而誅之。”
光緒聽完之後,沉思了一會兒說:“話雖然是這麽說,可是朕如果現在撤換了他,天下人心也不一定向著朕這一邊,你想一想,他以一己之力,於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瀾,擋住了氣焰囂張的倭寇,重傷來犯之敵,於旅順一役,僅憑一座孤城,數萬之眾便拖住了倭寇一百餘天,甚至還殺傷兩倍於我的敵軍。
在最後迫不得已撤退的時候,還義無反顧地帶著僅存的百姓逃亡,突破層層封鎖,最後竟然還奇跡般地讓大部分人生還了……
如此壯舉,如此功績,連朕都欽佩不已。有時候,朕多麽希望,做成這件事的,是朕,而不是他……
這樣的一個人,你要是在關鍵的時刻撤換掉他,豈不是讓世人說朕,是不仁不義的昏君嗎?”
翁同龢:“皇上此言差矣,前方主帥之所以能成就如此壯舉,那也是皇上慧眼識珠,英明神武,才讓臣下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罷了,說到底,皇上也應當居首功。
既然皇上有如天之德,順應民意,暫且留住他大元帥的位置也罷。當務之急,也隻有快速結束這場戰爭,令四海升平,屆時便可名正言順地收回兵權了。”
光緒閉上眼睛,長歎了一口氣後說:“天下人要是個個都如翁師傅這般忠心耿耿,朕何愁大業不成。隻是,偏偏有些人,卻是道貌岸然,心懷鬼胎,明麵上是朕的臣子,卻從未將朕這個皇上放在眼裏……對了,和談之事進展得如何了?”
翁同龢:‘皇太後已令一眾軍機大臣負責籌辦此事了,這件事,皇上就不要過問了,讓皇太後那邊的人去辦吧。’
光緒眉頭一皺,用略帶憤怒的語氣說:“此事非同小可,事關國家命運,朕豈能不聞不問?”
翁同龢:‘正是因為此事事關重大,臣才鬥膽懇請皇上置身事外。’
光緒:“為何?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翁同龢:“恕臣直言,誰要是促成此事,誰便是華夏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真的要人在上麵簽字,這個人,也不應該是皇上的心腹之人。
隻有置身事外,讓世人將怒火引到別處去,既能保全皇上的天威,又可以借機打擊朋黨勢力,此為一石二鳥之計。”
光緒低下頭捋了捋袖口,沉思了一會兒後又說:“你剛剛說促談之人,必為千古罪人,難道是倭寇提了什麽苛刻的條件?”
翁同龢:“何止苛刻,簡直人神共憤!”
光緒:“那你倒是說說,究竟是什麽條件?”
此刻,在頤和園裏傳來清脆的摔杯聲,緊接著,一陣如雷一般的聲音,響徹了整個園子,令人不寒而栗,“欺天了!小小的倭寇——竟然敢朝我天朝上國提出此等狂妄至極的條件!夜郎自大,恬不知恥!”
一眾軍機大臣在一旁聽得一顫一顫的,不敢搭話。
慈禧:“你們怎麽回話的!”
孫毓文:“沒有皇太後懿旨,我們誰也不敢妄議……”
慈禧:“這條約,萬萬不能答應!誰要是簽了這樣的合約,誰就是本朝的第一罪人!不但要為世人所辱罵,將來入了土,老祖宗也不能容他!”
那幾個軍機大臣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榮祿,榮祿無奈地歎了口氣後,站出來說:“老佛爺……這倭寇提的條款雖然不堪入目,但是也不是不能談的啊。倭寇雖然貪婪成性,攝取無度,但是咱們隻要恩威並施,也能想辦法使其妥協……”
他話還沒有講完,慈禧又衝他怒吼道:“這條約提出來,是想要談的意思嗎!倭寇分明是視我大清如無物!倭寇這是要欺師滅祖啊!”
慈禧抓起桌上的公文,一麵用手指指著上麵的條款,一麵對著榮祿怒喊道:“你瞧瞧這群倭寇提的條件!割讓台灣及附屬島嶼、遼東半島為日本屬地,賠償白銀三億兩、允許日本在大清開采礦場置辦工廠……”
“後麵的本宮都不想念了!單憑前麵割地這一款,便是罪大惡極,上無顏以對祖宗天地,下不能安撫黎民百姓!你以為本宮不要名聲的嗎?去簽這樣喪權辱國的合約!這樣的合約,你敢簽嗎!我就問你你敢簽嗎!”慈禧又猛地將那公文甩到榮祿臉上。
榮祿自討沒趣,還招來一陣怒罵,心裏十分不快,又見了其他軍機大臣畏畏縮縮地站在一旁,不願意吱聲,心裏就更加不痛快了,索性退到了一旁,也不再去回話了。
慈禧衝他們喊道:“怎麽!啞巴啦!沒人敢回話啦!是誰嚷嚷著要和談來著!”
慶親王奕劻見沒人敢出來回話,隻好自個厚著臉皮出來說:“促成和談,是一眾大臣的意見。此次戰爭,耗損巨大,為了支撐此次作戰,已經使得國庫空虛,賦稅沉重,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恐滋生出第二個太平亂軍出來……
何況,如今倭寇已經占據了遼東半島,不僅兵臨龍興之地盛京城下,還控製了進出渤海的咽喉,我軍已經喪失了製海權,倭寇隨時都可以長驅直入,在直隸登陸,將直接威脅到京師,屆時,日寇恐怕會借機提出更加苛刻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