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第五百九十四章 德國人的威脅

第五百九十四章 德國人的威脅

  龍椅上的光緒氣得身體直發抖,稍稍冷靜下來之後,也恢複了理智。經曆了這麽多大風大浪,再加上獨立處理政務、推行變法維新的政治經驗,讓他處理起危機來相較之前成熟了不少。


  光緒:“朕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這樣各執一詞,要吵到什麽時候?國家剛剛經曆過一場大戰的消耗,舉債度日,朝廷也在推行變法維新的政策,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開戰不是首選,應該想辦法避免戰爭。”


  奕劻:“懲治相關官吏,給德國人一個交代,可平息德國人的怒火,避免戰亂。”


  翁同龢:“據老夫所知,那被殺的德國傳教士本就是一個不遵法紀、為非作歹之人,他仗著自己洋人的身份,就在當地作威作福、欺淩百姓,當地百姓不堪其擾,痛惡其人,這才對他動了殺人,此人死有餘辜。”


  奕劻:“翁師傅,畢竟人是死在我們的國土上的,要是不給德國人一個交代,他們怎能善罷甘休?”


  翁同龢:“給德國人交代,那何人來給我大清的百姓一個交代!”


  光緒:“你們都別吵了……”光緒又望向在一旁沉默已久的載洸。自從上次收到德國人要強占膠州灣的相關情報之後,光緒知道隻有載洸有足夠的才能可以應對這樣的複雜事件,總是會在涉及到軍國大事的朝會上一並召他上殿。


  但是光緒還是不願意將他放回到軍機大臣的職位上,雖然在形式上他已經相當於入軍機了,但是卻是沒有名分,今天皇上可以用你,明天也可以棄你。


  從雍正一朝開始設立的軍機處,一開始隻是一個處理西北軍務的臨時機構,後來漸漸演變成為總攬軍政大權的中樞決策機構。實權遠遠超過內閣。軍機處不下屬機構,所以權力雖大,但並不同於宰相,仍同皇帝的秘書班子。通俗點來說,軍機大臣都是在為皇帝一人打工,而此刻的載洸充其量隻是一個臨時工。


  載洸現在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隻要光緒不叫他回答,他便不開口,不知道是在避免與其他權臣之間的衝突,還是為了應付光緒多疑的心理。


  光緒:“載洸,你覺得此事應該怎麽處理最為妥當。”


  載洸:“德國人狼子野心,覬覦我大清已久,前陣子意欲租借膠州灣給軍艦過冬就是前兆,一計不成,才有今日這一次刁難,即便是沒有此次傳教士被殺事件,德國人也會尋找理由挑釁,逼迫我大清妥協,以達到強占膠州灣的目的。


  因此,即便我們嚴懲相關的官吏,德國人也不會就此罷休的,反而會折損了朝廷的威嚴,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傷了國人的情感。可是德國人那邊也要有所交代。


  臣建議,此刻應該嚴旨飭令山東巡撫李秉衡迅速逮捕凶手,以防止事態擴大。要是捉不到元凶,就找幾個死囚,先應付一下德國人。”


  光緒:“這樣子做……能穩住德國人嗎?”


  載洸:“不能。這件事隻是個引子,無論我們怎麽處理,德國人還是會借機發難,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膠州灣,強占膠州灣,作為他們日後在東亞進行殖民擴張的橋頭堡,這才是他們的戰略目標。


  據臣收到的情報分析來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收到此消息之後,已經是急不可耐了,急於露出他的爪牙,甚至對媒體揚言一定會占領膠州灣作為回報。


  同時,威廉二世已經草擬了發給駐紮在吳淞的棣立斯海軍上將的諭令,要他率領全部軍艦駛往膠州,占領合適地點,用任何方式,控製膠州灣,還就此事知會了俄國沙皇,後者表示會全力支持德國人這一行動。”


  光緒:“讓英法兩國從中調停,可否?”


  載洸:“德國人近些年國力迅速崛起,大肆擴張,連英法這兩個傳統強國都不放在眼裏,而英法兩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也不願因此得罪德國人。讓英法兩國調停,恐徒勞無功,英法那邊臣可盡量去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但絕不能完全寄希望於洋人,我們需要靠自身努力度過難關。”


  光緒:“也就是說,我們與德國這一戰,是不可避免了……守住膠州灣,咱們有信心嗎?”


  光緒沒有點名載洸,載洸便不冒尖。這樣的話,當然由掌握全國軍情的兵部尚書孫毓文來回答最為合適,孫毓文見到載洸不應答,便回到:“德國人遠道而來,實力必定有所下降;守一時或許可行,然久守的話,以我大清目前國力,怕是難以支撐。”


  奕劻:“皇上,還是應該爭取和平,避免戰亂,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與敵人交火。”


  光緒:“什麽叫萬不得已?德國人要是真的把軍艦開到膠州灣來,這算不算萬不得已?”


  眾臣都沉默了好一會兒,翁同龢站出來,激憤地說:“臣願拚死一戰!以報皇恩!”


  光緒:“朕知道翁師傅的報國之心,但翁師傅是儒臣,擅長不在軍事。你們覺得,若是真要打,我大清有幾分把握可以贏?”


  這個問題更是無人敢答,眼下這樣的國情,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輕言戰爭。


  光緒:“孫毓文,你覺得呢?”


  孫毓文:“就論守住膠州灣而言,我軍與德國人尚有一戰之力。德國人現在來了七艘軍艦,約莫八千人,但是兩國一旦正式開戰,德國人還可繼續從歐洲本土源源不斷調兵增援,到時候,我們麵對的敵人就不止這幾千人了。何況,德國人戰艦槍炮之威力遠勝我大清,全力進攻,我軍恐難以招架。”


  光緒:“你有何退敵之策?”


  孫毓文:“臣才疏學淺,不敢誤了軍國大事。醇王爺或許有妙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