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任務
種田術是什麼鬼?張正書都要哭了,這算什麼事啊!要是武術還好,起碼能強身健體,畢竟張正書這身體比普通人都不如。能抽到騎術就更厲害了,鮮衣怒馬的,在北宋就相當於後世開著一輛拉風的跑車,絕對是裝13的典範。哪怕是廚藝也好,會做飯也是不錯的,起碼能滿足口舌之欲。可是這種田術是什麼鬼?讓張正書去種田嗎?
好在張正書這一聲叫,沒有把那兩個婢女模樣的女子驚醒。畢竟她們也是很累的了,照顧了張正書一整天。此刻,除非有人推搡,她們才可能醒來。
狠狠吐槽了一番的張正書,無奈地在系統中調出了【物品欄】,那本好像書籍一樣的「種田術」,靜靜地躺在格子里。這也是【物品欄】里唯一的物品。
「看來,還是要學習那種田術么?」
「已經確認信息,學習種田術。」
就在張正書的念頭剛剛落下的時候,那電腦合成的聲音突然就響了起來,給了張正書一個悶聲暴擊。
「喂,我什麼時候確定要學『種田術』了?你搞清楚狀況好不好,你到底是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智障啊?」
張正書氣得破口大罵,結果那系統鳥都不鳥。又是一陣金光閃爍之後,系統再次提示:「已經學習了一級種田術,上限十級。種田術獲得的經驗,也將變成人物經驗。同時,自動觸發任務:升級到十級種田術。獎勵:消耗品*1,額外抽獎機會*1。同時更新下一次抽獎經驗值:10000。」
「嗯,還有任務?」
張正書有點無語了,這簡直是不給活路啊!從已知的情況來看,他要想身體變壯,就必須提升人物等級。可提升人物等級呢,就必須錘鍊技能才行。技能獲得的經驗,等同人物經驗,這是最關鍵的。經驗值達到一萬以後,就有一次抽獎機會了。再加上完成任務獎勵的抽獎機會,就是兩次抽獎機會,還有一個額外的消耗品。
要是這樣看的話,也還是不錯的嘛!
這時候,張正書再打開了自身屬性界面看了看。
【人物】:張正書,別名(軒奴),曾用名(張振凡)
【狀態】:健康
【等級】:0
【生命】:30/30
【體能】:10/10
【經驗值】:0
【輪盤抽獎】:無
【技能】:種田術1級
【基本屬性】:力量(1),敏捷(3),體質(1),精神(21)
【特殊屬性】:悟性(5),根骨(0),洞察(21/21)
【物品欄】:無
【任務】:種田術升級到十級。任務獎勵:消耗品*1,額外抽獎機會*1
【商場】:尚未開啟
……
「嗯,我的腦子裡好像突然多了很多東西啊?」
稍稍一思索的張正書就發現了,他的腦子裡突然多了很多關於農事方面的知識,從《汜勝之書》到《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再到後世的無土培養,雜交水稻,甚至農藥、化肥的合成,耕作農具的製作,全都應有盡有。
「哇,要是這個年代把雜交水稻弄出來,豈不是不愁沒飯吃了?」
張正書突然來了興緻,說到底,中國之所以頻繁改朝換代,不過是因為中國人……太能生了。根據張正書所知,唐代最鼎盛的時候,也不過區區五千萬人而已。到了宋代,人口幾近倍增。現在元符年間的人口,已經突破一個億了,也就是宋朝人說的一萬萬人。
這麼多的人口,還能保持穩定的糧價,除了宋朝官府鼓勵耕織,不抑兼并以外,就是耕作技術的提高了。精耕細作,已經深入人心。而且人口逐漸南移,開始初步開發了江南。有了這個基礎,宋朝才能養得活這麼多人口。
但是……想到宋徽宗自己找死,為了個人通道,開始盤剝百姓,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為了個人欣賞奇石,不遠萬里從江南拉來的太湖石,還大肆修建園林,建立了延福宮和艮岳;為了個人花銷,任用蔡京等奸臣宦官,巧立名目,增稅加賦,苛捐雜稅,搜刮民財……
本來北宋好端端的,被宋徽宗這麼一鬧,得,鬧沒了。
中國歷史上,還真的就找不到一個還出於繁盛時期的朝代被北方游牧民族所滅的,獨宋一家。如果宋徽宗不是這麼作死,宋朝因為還是有救的,因為北宋滅亡只是一個意外而已。但意外有時候又往往是註定了的,誰叫宋朝攤上了宋徽宗這樣一個皇帝呢?
張正書想起來了,雖然北宋末年宰相都很渣,但這是一個比渣的年代。雖然章家和張正書有舊怨了,但章惇這人的能力不是蓋的。可是宋徽宗上台後罷了章惇的相,又罷了韓琦長子韓忠彥的相,結果蔡京獨相長達三年之久,北宋的禍根就此埋下了。蔡京是誰?他只是一個政治投機者,做開封府府尹的時候,他能做到鐵面無私,做宰相的時候,他也能做到賄賂公行,賣官鬻爵,弄得天下怨恨紛起,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臭名昭著的「稻田務」,強征暴斂,農民大量逃荒,糧食生產難以為繼,北方便起義不斷了。
中國歷史的怪圈,大抵都是這樣的。糧食跟不上人口的發展,就必定會發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起義。農民就活不下去了,哪裡會跟你再做什麼順民?所以你看,糧食問題重不重要?
雖然,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會減稅減賦,與民休息。但人啊,總是記吃不記打,往往生活一好起來,就忘乎所以了。宋徽宗就是這麼個典型,怪不得後世評論他說,「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不知道民眾勞苦的皇帝,他還會考慮泥腿子的死活嗎?所以,北宋的悲劇,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要是種好田了,這靖康恥能不能避免了?」
張正書想了想,好像有這麼點關聯。
宋江、方臘的起義,讓朝廷的部分禁軍死在了內訌中,導致在抵擋金國兵鋒時,根本沒有足夠的士卒。別看北宋號稱有軍隊百萬,但其實真正能作戰的,卻僅僅只有十幾萬。為什麼呢?原來啊,北宋士兵的組成,北宋招士兵都是招募一些流民和貧農,哪裡有天災人禍,朝廷就去哪裡招募士兵,這樣一來,士兵素質低下,當兵只是混口飯吃,哪裡有什麼戰鬥力?不過就是拿起了槍桿的泥腿子罷了。要府兵制,或者是屯田制,這樣的農民兵也是有戰鬥力的。可惜,宋朝的兵制是募兵制,這就悲劇了。
本來就不多的主力軍,在北方不斷的起義中消耗了這麼多,新的軍隊又沒有訓練好,戰力下降太多了。以至於靖康之恥時,北宋明明有五十萬大軍,卻被區區七萬金兵殺得丟盔棄甲,連徽欽二帝都被擄了去!
好在,如今為時未晚。努力種田,或許能阻止悲劇的產生。
只是現在都快秋天了,種什麼好呢?
作為一個之前兩眼一抹黑,只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富家子弟,讓張正書腦補出汴梁附近的農作物種植情況,還是有點難為他了。
「算了算了,明天再說吧!」
也許是剛剛傷愈,張正書覺得精神很是疲累,此刻眼皮都在打架了。
月色如水,銀光泄下一地。照在粉牆黛瓦之上,頗具韻味,猶如一幅水墨畫。
一夜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