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好官人> 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

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

  「自然是不行的。」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就如同你所言,還要開發江南,使得沼澤變成糧倉。我這裡還有最先進的種田技術,便是在山上也能開梯田種水稻,還能讓鹽鹼地也長出糧食。


  整個天下,以農為本是沒錯的。糧食的問題,關係到一國興滅。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社會運行規律,本該如此。絕非儒家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幾句『奇技淫巧』的風涼話就能解決的。社會運行的規律,誰違反了,那這個國家必定是不能健康運行的。這就是道,如何皇帝遵循社會這個道,那皇朝延續自然沒問題。如果皇帝解決不了百姓吃飯問題,那皇朝崩塌也是尋常,這就是無道了。皇朝更替,無非就是百姓不滿,起來造反。為何不滿?一是沒飽飯吃,二是沒錢賺。如果能解決兩者問題,百姓有上進通道,社會就能繼續運行。不然,就會推倒重來……」


  趙煦還沒等張正書說完,就忍不住怒斥道:「荒謬!我大宋法三代,效五帝,施仁政,加惠天下,當今聖上愛民如子,如何會……如何會被推倒重來?」


  張正書微笑著,看著趙煦,說道:「真的愛民如子么?我怎麼看到,苛捐雜稅眾多,百姓只能勉強活下去?」


  「這……是因為國庫空虛……」趙煦也心虛了,他知道這幾年來,各地造反不斷,他自然也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還不算無道,只是偏離了社會規律罷了。」張正書淡淡地說道,「人口過多,僅有的土地無法滿足所有人,自然會發生這種事。怎麼辦呢?無非是繼續開墾土地,但如果江南開墾完了呢?還不是要繼續對外擴張?不然的話,我大宋內在矛盾,足以讓皇朝崩塌了。我算過了,大宋的土地能養活這麼多人的,只不過土地不夠分而已。或者說,農業人口太多了,如果能把一部分農業人口轉移到工商業上,那矛盾自然就解決了。怕是你不知道,或者天下人都沒意識到,社會的進步,並非是由於官員,或者由於當今是誰做皇帝。而是因為工匠,因為技術的進步。」


  「荒謬,你在妖言惑眾!」趙煦是個火爆性子,被張正書這麼一說,他自然忍不住了。


  張正書也不著惱,淡淡一笑道:「果真是荒謬嗎?試想一下,古有燧人鑽火,結束了茹毛飲血;有巢造屋,百姓得以不鑽山洞;神農嘗百草,而始有草藥醫人,糧食果腹;嫘祖始蠶,方有絲麻……古之聖賢,為何能受人敬仰;而當下儒家,卻只會抨擊『奇技淫巧』?

  且看看,漢朝時,匈奴不懂冶鐵,被我漢人趕到西方;唐朝時陌刀威武,突厥、高句麗全都被剁碎;今我大宋,有幾項技術,能凌駕於遼國、西夏?怕是沒有罷!技術,才是力量。如果鑽研技術,發明出能投擲數百斤巨石的巨砲,那燕雲十六州,豈不是應聲而下?沒有技術,我漢家就不能重現漢唐榮光!」


  趙煦不吭聲了,他仔細一琢磨,發現張正書說的好像確實是事實。


  「技術,是一個大國的根基。當然,要想成為一個大國,那麼文治武功,士農工商,百姓安居樂業,是缺一不可的。」張正書說著說著,好像忘了眼前這人是當今官家,陷入了自己的設想當中來。「我大宋的命脈,不在土地,而在海洋。海洋之利,百倍于田地產出。雖冒險于波濤之中,但獲利頗豐。若加稅,給出海船隊加稅便是,何必在農戶身上?」


  宋朝的皇帝,自然不是明朝、清朝的皇帝,不知道海貿之利。趙煦是知曉海貿之利的,而且宋朝在海貿的稅收,一年比一年多,早就引起朝野注意了。


  若是一般的秀才,哪裡知道這麼多?趙煦開始懷疑張正書的身份了,突然問道:「你今年幾歲?為何不考科舉?」


  「我剛剛束髮,考科舉非我願。」張正書走到窗邊,這個角度可以看得見大宋的皇宮。「當今的官,清談的多,做實事的少。我在江湖中,能做的事,遠比在廟堂要多。」


  趙煦皺眉道:「何以見得?」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因為當今地方,是胥吏天下,並非官員天下。政令能出官府,卻未必能到鄉里。鄉里上下,全都由胥吏把持著。」


  「但如果你不做官,你的抱負何以實現?」


  趙煦也鬧不明白了,張正書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勇氣,難道他不知道,擁有權力的人,可以一言就把他的努力給弄沒嗎?


  「實現抱負,靠的不是政令。」


  張正書回過頭來,淡淡地說道:「如果靠政令就能讓社會變好,那麼王安石的變法,早該成功了。可惜,他只是學到了商君、李悝的皮毛,變法也只是顧慮到了國家的利益,卻忘了百姓的利益。百姓是很講究實利的,沒有實利的東西,誰給你做?」


  趙煦一愣,他還真的沒想過這個。畢竟他從小就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哀,未嘗知憂,未嘗知勞,未嘗知懼,未嘗知危,哪裡會想到百姓?


  「百姓,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官員,甚至是皇帝,如果不能讓百姓好過了,百姓也會讓他們不好過。一樣的道理,想要天下安定,百姓與官府間相安無事,就要給百姓實利。像青苗法,保馬法等等,都是損耗百姓來肥國家,百姓如何認同?」張正書很平靜地說道,他也不怕趙煦惱了,「而技術,是國力的體現,或許你沒見過,當出現了能打出數百步的弓弩,巨砲,裝備了重甲陌刀的軍隊,是怎麼一個所向披靡。工商,則是社會穩定的潤滑劑。把這三者理順了,那麼天下的頑疾就解開了。


  今我大宋的國庫空虛,積貧積弱的弊病,在於稅收不正確,應減少農稅,增加海貿稅率;在於不重視匠人,技術沒有大進步,不能碾壓遼國、西夏;在於對官員太好,要知道,官僚這東西,向來是得寸進尺的。沒有強硬的法律,止不住官僚貪財、懈政。試看當今官僚,有哪一個是真正為了大宋?絕對私心多過公心!

  我為何不願做官?便是這樣了,做官太多束縛,要面對太多明槍暗箭,黨伐異同。對了,歐陽修那篇《朋黨論》,簡直就是狗屎,君子結黨就不營私了?狗屁,人都是自私的,結黨不營私,就好像相信狗不會吃屎一樣!官僚,是最不能相信的,透過他們的言行,就知道他們背後站著什麼利益集團,能知道他們是為誰在發聲!

  我雖不做官,但一樣會用我的智慧,興起手工業,解決民眾就業問題。同時,向天下傳播種植技術,加速開發江南。新辦報紙,鼓勵發明新技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