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
曾瑾菡伸手彈了彈張正書的腦門,輕笑道:「你想甚麼,我還不知曉啊?看你要弄個武俠小說,就知道你想學武了。」
張正書把她的柔荑握得更緊了些,說道:「我也是想鍛煉鍛煉而已,你瞧我這身子骨,雖然比之前好多了,但還是有些『弱不禁風』的。萬一到了洞房那日,都……」
「啊……」曾瑾菡沒想到張正書說著說著就不正經了,登時燥紅了臉頰,紅撲撲的,一路延伸至耳垂上,煞是好看。張正書也沒想到,他這句故意撩逗的話,居然會讓曾瑾菡起這麼大的反應,鼻端嗅著那若有若無的蘭香麝氣,張正書也是一陣心神搖曳。
「你這人,好生可惡!」
曾瑾菡掙脫了張正書的掌控,羞紅的臉頰啐道:「說這些臊人的話,和那些腌臢之人有何區別?」
張正書故意裝出一副不明白的模樣,說道:「我說的是實話啊,身子骨不好的人,到了洞房之時是很危險的,萬一得了馬上風……」
「呸呸呸,你還說,你還說……」
曾瑾菡揮動著小粉拳,逮住張正書就是一陣捶打。好在這種捶打,更多的是情侶間的打情罵俏,張正書則故意大呼小叫的,讓曾瑾菡更是羞煞了臉頰,白中透紅的肌膚,看得張正書是樂不可支。要是生活日日如此,沒有煩心的事多好?
打鬧了一陣之後,曾瑾菡因為驚動了京華報社中的僮僕,而不得不紅著臉跑開了。
而張正書臉皮厚,則好似沒事人一樣,大大方方地去忙自己的事了。
這一次,張正書要去碼頭,去解決船隊的問題。
沒錯,就是曾家的船隊,因為過得兩三月就到封凍期了,超市想要冬日開張的話,必須提早去解決南邊特色貨物的問題。不然的話,那這個超市就沒有意義了。在冬季,是絲綢的滯銷期,因為沒有人會選擇冬天穿比較輕薄的絲綢,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比較厚的蜀錦之類的錦緞。所以,曾家船隊在冬日是很清閑的,即便是秋季,也不見得有多忙。所以,張正書就是瞧見了這個時機,才租下了曾家的船隊。
「小官人,你這是要去哪啊?」
剛剛帶著來財出門的張正書,就被那兩個皇城司親事官給纏上來了。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出城!」
「小官人,王公事說了,讓我們兩人日後專門負責小官人的安全……」
這兩個皇城司親事官還沒說完,就被張正書打斷了:「知道了,你們以後跟著就行,沒事別出手,知道嗎?」
張正書這兩天招募武人,也算是略懂得怎麼看一個人的武技高低。總的來說,看著這人是不是手上關節有厚繭,再看看他的眼睛,是不是有精光隱隱表露。如果符合這幾條,基本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了。
很明顯,這兩個皇城司親事官就是這樣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兩人還是王慶的心腹。
不過,張正書本來也沒打算隱瞞誰,他做的生意不是一般人能模仿得來的,也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讓皇城司看著就看著吧,只要不出來攪和那就沒事了。
擺平了這兩個皇城司親事官,張正書才帶著來財,直往東水門而去。
東水門是汴河流經的城門,因為有汴河的灌溉,汴梁城才能作為北宋的都城。如果不是汴河,那麼汴梁城是沒辦法養活這麼多人口的。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天吃掉的糧食都不知幾何了。看著汴河上往來不絕的船隻就知道了,這一條宋朝境內最繁華的河流,大小船隻吆喝著聲音,慢慢地駛入城中。船隻一過欄門,還要小心撐駛,免得與對面的船隻碰撞了。在船頭操縱船篙的篙手,不斷的向掌櫓的櫓手發出口令,岸上的纖工也在喊著號子,櫓工的汴河號子與纖工的汴河號子迴響在空中,市井中俚語鄙話之聲響徹河面,汴河內外顯得一片繁忙。
臨水而建的碼頭,在汴河兩岸也有不少。
因為私糧入城,私人開闢了碼頭,專門為了運輸糧食。這也算得上是北宋的創舉,官倉在市場上的地位不斷下降,而商賈主導的糧食市場影響力卻不斷上升。這都是因為官糧運輸火耗實在太多了,十亭的糧食運到汴梁城起碼要消耗一半。
正常來說,兩三成火耗已經頂天了。
但是,宋朝的吏治腐敗,上下其手之下,火耗過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也難怪私人糧商能活得這麼滋潤了,完全是官員給的機會啊!這些私糧一運到汴梁城郊外就開始卸船,卸下后都將被運往糧商深巷裡的私倉之中。看似朝廷得了實利,因為省卻了漕糧運輸的火耗問題。但危機也隨之而來,朝廷失去了對糧食價格的掌控,平常年間還好。但是到了災年荒年,那樂子就大發了。前一段時間,京師地震,汴梁城的糧食瞬間出現了波動。從一斗米一百二三十文錢,瞬間飆升到斗米近兩百文錢。
還好官倉中還有糧食,前兩年大宋也算是豐收年,所以才沒有進一步散布恐慌,糧食價格也因此可以控制下來。
但現在因為地震的影響還沒退散,汴梁城中的糧價還是在斗米一百五十文上下,讓很多低收入的貧民叫苦不迭。
張家在汴梁城中也有糧鋪,張根富也一併交由張正書打理了。畢竟張家田地這麼多,每年的佃租交上來,就是一個很客觀的數字,甚至要比官倉中的糧食要多。
張正書的策略是,永遠比同行少一兩文錢出售糧食。可以說,汴梁城中糧食價格能降下來,而且穩定地維持在這個價格,張家出了不少力。但是,僅憑一個張家,怎麼都無法把糧價壓低到以前的價格。因為張家沒有後續的糧食輸入,可其他奸商卻是能依靠河運來運輸糧食的。再加上朝廷鼓勵糧商運糧商到西北,甚至不惜以軍功來誘惑,也分散了糧食的去向,汴梁城中糧食價格高漲,也就說得過去了。
張正書要去的,就是那些奸商為了運輸糧食而建立的碼頭。
當然,張正書找的是曾家船隊。
看著汴河上來往的船隻,張正書一時間也有點愣神,到底哪一個是曾家的船隊啊?
「早知道就找一個曾家的人來了,也不用這般抓瞎……」
張正書嘆了口氣,找到了停靠在岸邊的一個船家,問道:「船家,請問杭州曾家的船隊在哪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