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苟富貴
在宋朝,深刻地詮釋了什麼叫「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因為當兵不僅要黥面,還得被罵做「賊配軍」。若不是走投無路,沒有人願意當兵的。軍人地位之低,就跟罪犯是一個等級的。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
而即便從禁軍中抽調的精英組成的皇城司,那也只是在矮子里挑高個子,且不說識不識字,就連腦袋都比一般人要遲鈍。這種人,或許能當一個好士兵,但要做暗探,還是差了那麼點味道。
好在大宋還有另外一個特務機構安撫司,網羅天下人才,總算是拉起了特務班子,才算是在各國的諜戰中佔據了一定優勢。要是靠皇城司,宋朝早就岌岌可危了。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這樣的特務機構,這樣潛藏在黑暗中的人必定是少不了的。當然,安撫司表面上可能只是一個虛職,俗稱「帥司」,由一路最重要的州府長官兼任,主管這一路的軍政,也兼管民政、司法和財政等等。這裡面的等等,就大有學問了。因為是「帥司」,自然要掌管情報一事了,那麼組織暗探就理所當然了。
看著這個皇城司親事官,張正書不為察覺地嘆了口氣,說道:「那我要出城,你能跟著我?」
「若是沒有特旨,自是不行的。但我倆例外,因為官家指定要護你周全,自是你去哪,我等跟著去哪了……」這個皇城司親事官嘿嘿一笑道。
張正書倒也沒什麼好說的,哪裡是趙煦安排的,都是王慶一手主導的罷了。這兩人頭腦簡單,容易被王慶洗腦控制。安插在張正書身邊做一個喉舌,倒也不錯。好在張正書並不打算追究這種事,因為這是非常時期,各國暗探在汴梁城中明爭暗鬥,刺殺的事絕對不會就止一次。多一個人保護自己,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可以說,張正書比任何人都要怕死,沒辦法,他已經死過一次了!
於是,張正書就默許了這件事。恐怕只有拉起自己的保鏢人手,張正書才會拒絕皇城司對他的「保護」吧?
「對了,那劉忠現在怎麼樣了?雖然是個反賊頭子,但瞧起來並不壞,好好改造改造,應該是個忠心的人……」
也許是被張正書這麼一念叨,家在外城的劉忠,毫無預兆地打了個噴嚏。
「劉大郎遮莫是著涼了?」
「才做了護院,切莫要保重身子啊!」
「劉大郎身子如此健壯,怎是著涼的了?莫非是哪家小娘子,念叨他了罷!」
「哈哈哈哈哈……」
……
在外城,都是一些貧苦百姓居住的地方,可以說這裡就是汴梁城中的貧民窟。其中,「鬼樊樓」的出入口,就隱藏在這一帶。此地魚龍混雜,三流九教之輩無所不有。當然,大部分百姓都是良善之人,比如劉忠的鄰居,都是汴河上的挑夫。這些挑夫每日下工之後,最大的樂子就是聚在一起,或吃些劣酒,或談天說地,或交流見聞……
今日最大的事,自然就是劉忠做了張家護院了。
做了大戶人家的護院,基本就等於加入了狗腿子的行列。雖然還是民,但也是上民了,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受人尊敬,甚至要比禁軍受歡迎得多。劉忠尚未婚娶,也因此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搶手貨。這不,得知劉忠要「高就」的消息,貧民窟里已經有不少小娘子對他暗送秋波了。
貧民是最渴望上進的,也是最渴望安穩的。劉忠能「跳槽」到張家,幾乎是這些貧民想象力的極限了。雖然,大戶人家的狗腿子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在汴梁城中有不少富戶是專一打點衙門,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的,但在「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中,這都不是事。從這一點來看,宋朝的風氣並不算淳樸,甚至貧民的生存環境還極為惡劣。
放在平日里,這些挑夫和劉忠的關係並不算太好。因為劉忠氣力大,攬的活計也多,結算的工錢也多,早就被同行排擠了。今日的情形,只不過是劉忠得了「富貴」之後,同行過來巴結罷了。
好在劉忠極為享受這樣的氛圍,也沒有追究這些昔日同行排擠的行為。
「多謝諸位吉言,日後若得富貴,必不相忘!」劉忠大言不慚地說道,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麼樣。
這些個挑夫聽了,都大喜過望。他們都是失了土地的流民,要不是還有兩膀子氣力,恐怕就要淪為乞丐了。雖說宋朝的乞丐也不賴,還能有組織有紀律,也能吃飽飯,但終歸還是做個自由的百姓好,起碼不用受人白眼。從這個角度上說,大部分宋人還是很有自尊心的,也不算沒救。真正沒救的,是宋朝的社會上層,也就是那些達官貴人。
「苟富貴,莫相忘,劉大郎果是良善人!」
聽著這些昔日同行的恭維,一時間劉忠也飄飄然了。
好在,他沒有忘了明天要做什麼,推卻了眾人請吃酒的好意,他轉身回到了狹窄的屋中,收拾了包裹,結算了房租,就等明日趕赴張家,當一名光榮的護院了。要是他祖上知道他的子孫,竟然墮落到要去做個護院,恐怕連棺材板都壓不住了。但沒辦法,這不是宋初那會,宋初那會雖然尊崇文人,但武人也還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起碼軍功是實打實的,還會獎賞分明,授爵授田。但現在?先別說武人的地位,就算是武官,在街上遇見文官也要躲避!
從宋太祖開始,「崇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得到確立,即側重於以儒家道德思想治國,推崇文治而排斥武功,以求長治久安。為了防止唐末的亂世,宋朝強調文治,重心在內,迴避、放棄武功。為了防止將領干擾政策,又實施「將從中御」之法,對武將處處設防,不斷鉗制打壓。
所以,宋朝雖然打勝仗的時候比打敗仗的時候多,但是勝仗卻是小仗,大仗幾乎都敗了。根源就在這種「崇文抑武」的治國方略上。如果不從根本扭轉,即便宋朝中興一時,最後也還是要給異族滅亡的。想想女真人、蒙古人的強悍,已經軟了骨頭的文人士大夫,哪裡有勇氣與面對野蠻人一樣的異族?沒有了國防的國家,能有幾個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