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最寶貴
但問題是,歐陽修他看不到,狄青雖然在樞密使的位置上不得志,但那也是武官的標杆啊!坐在這個位置上,能提撥多少有能力的武官?偏生歐陽修多事,要不是他,恐怕宋仁宗還不會貶謫狄青。要是狄青扎穩了根,提拔了有用的將才,說不定宋朝的武運就此亨通了。可惜,被歐陽修這麼一弄,大宋武人的脊樑算是徹底斷了,也造就了一系列對西夏的慘敗。可見,腐儒身居高位,對國家傷害有多大。
宋朝像歐陽修這樣的官還有很多,自以為才高八斗,政事、黨爭那是手到擒來。奈何眼高手低,做啥啥不成,幹啥啥失敗,最後一事無成。這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太高估自己了,也太沒有情商,太不懂做官了。
但彭元量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張正書是一個做官的好料子,就算是現在,他的政治嗅覺比一般官員都要靈敏得多。要知道,彭元量只是說了党項人要幹嘛,張正書就能猜出了朝中鬥爭的大概,這已經是天才級別的了。張正書對朝中勢力分派並不算了解,可他已經猜得九八不離十,這樣的能力,甚至有點駭人聽聞了。
當然,彭元量要是知道這並非張正書的能力,而是系統的能力,恐怕他就不會有這番評價了。
張正書也是驚喜,原來系統的「全景預演」,居然還能用在推測事件上面!
「小官人對此事,是怎麼看的?」彭元量已經有點考較的意思了。
張正書不以為然地說道:「這能有啥看法?大宋立國以來,文武形同水火。能削弱武人在禁軍的影響力,那些文人士大夫高興都來不及。不過,利用文武的矛盾,達到想要達到的目的,這就行了。要是將門要鬧,就看官家怎麼安撫了。我給的主意是,蜂窩煤作坊給他們一點股份,彌補他們的損失就好。不就是錢嘛,多大點事……」
彭元量是一臉黑線,什麼叫「不就是錢嘛」,要知道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誰跟你「大桶張家」一樣,財大氣粗的?就算是皇帝趙煦,用起錢來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花多了就不夠軍餉了。要是其他皇帝就沒趙煦這麼小心翼翼了,反正他們不想著打仗,怎麼享受怎麼來嘛!
比如歷史上的宋徽宗,為了個人喜好,得,壘起一座艮岳,弄出一個皇家園林來,耗資數萬萬。還命各地收藏奇石,供他觀賞。閑來沒事,畫幾幅畫,寫幾個字,踢個蹴鞠,打個捶丸,生活多有滋有味?
反倒是趙煦,每日還算兢兢業業,用度向他老爹宋神宗看齊,能減就減。但省下來的錢,不是成了官員的俸祿,就是成了軍餉。皇帝也苦啊!彭元量是最深有體會的了,有時候他甚至還想直接給京中富賈來個抄家,好幫補國庫缺額。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真做了恐怕江山都要動搖了。
張正書察顏閱色,看到這個煞神死太監好像有點不爽的樣子,裡面轉了口吻:「……那個我的意思是,將門也是伸手要錢的,反正蜂窩煤生意也不小,足夠給他們要的好處,他們也不會拒絕的。況且我跟官家說了,這蜂窩煤作坊不止是在開封有,等條件成熟了,要推廣到全國的。全國都造蜂窩煤,那利潤有多少?分點錢出去,給將門代為管理,讓他們頭疼銷售的事,這是大賺特賺啊!」
「如何能賺?」
不是彭元量見識不夠,是因為他不太明白壟斷的含義。如果不是暴利,那麼壟斷有何意義?
「彭內官,你想想啊,除了開封府以外,其他地方都用將門的人去做事。賺了錢,就算朝廷拿三成也好,這裡面的錢有多少了?往少里說,都差不多能和鹽稅相提並論了……」張正書完全沒有誇大,看看後世的煤老闆多有錢就知道了。恰好中國是個產煤大國,煤炭資源異常豐富。僅僅是大同府一地,露天的煤礦就有好幾個了。製成了蜂窩煤之後,成本又低,甚至還能通過水路,一直南下供應各地。
再加上蜂窩煤極其便宜,百姓沒理由不買賬的。
朝廷用蜂窩煤的錢來整飭禁軍,增強戰力。同時還能充實軍餉,一舉兩得!
「朝廷如何能拿三成?起碼得要七成!」
彭元量霸道地說了這麼一句,但張正書卻笑而不語。
除非是有張正書培養的會計人才去管賬,不然的話,那些將門會乖乖把七成利潤奉上?想都別想!千方百計做假賬,截留錢銀才是將門的本事。財帛動人心,面對這樣的巨利,沒有人能不心動的。再加上,將門不是沒有實力。特別是西北禁軍,那實力簡直爆表。其他地方或許不敢太過出格,可西北將門一定是大肆貪墨的,這種事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了。
只能說,這個彭元量想得太簡單。
不過,這種事張正書也沒必要點破。將門終歸絕無沒有那麼高,再加上大宋祖制就是讓他們賺錢,讓他們享樂至死的,看看開國大將石守信就知道了,揮金如土不說,甚至富可敵國。宋太祖,宋太宗一句話都沒說他,甚至還隱隱鼓勵他這麼干。
要是趙煦看不過眼,張正書自然也會推薦技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只不過去一趟西北,將會是九死一生的。
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而斷送一個優秀的會計,張正書覺得這筆帳不划算。
人才,才是最寶貴的。
錢算什麼,沒錢可以再賺,可重新培養一個人才,卻需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
想到這,張正書突然問道:「官家制定攻夏計劃了沒?」
「這是軍國大事,咱家怎生知曉?」
彭元量淡淡地說道,「難不成,你有什麼妙計要獻給官家不成?」說實在的,彭元量並不覺得張正書的計策有多高明,甚至還覺得有些幼稚,不是老成謀國之言。畢竟他作為趙煦的貼身高手,是時時刻刻都要站崗保護的,張正書和趙煦說的話,他全都聽在了耳中。「幸好官家沒有一時衝動,聽了你這小子的煽動……」彭元量心道,「若是如你小子所言,大宋早就危機四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