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無視禮法
人太聰明了,就會想得多,就會要得多。一旦被聰明所誤,一生就蹉跎過去了。
特別是在古代,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兒、魚玄機、左棻、蕭觀音、薛濤、蘇蕙、謝道韞……看到這些個名字都知道了,幾乎每一個都是悲劇收場。無他,在古代女子太聰明,眼界自然也高。可由於禮法的束縛,思想的禁錮,女人失去了獨立人格,失去了自我價值,失去了與男子平等生活、學習、工作、競爭的機會,才智難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可那些才華橫溢、感情豐富的才女們無法如其他的平凡女子一樣,面對現實無動於衷,麻木不仁,聽天由命。越是優秀的女子,越不願向男尊女卑的世俗低頭。從而飽受世俗眼觀的折磨,註定了才女們在男尊女卑的世俗下的無盡痛苦與悲劇命運。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曾瑾菡沒遇到穿越后的張正書,那麼她可能一輩子不嫁人,孤獨終老;也可能嫁給一個平凡的商賈,鬱郁不得志一輩子;甚至還可能看破紅塵,最後落髮為尼……不管是哪種結局都是悲劇。在古代女子太聰慧,特別是曾瑾菡這種智多近乎妖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是悲劇。
生在最不幸的時代,曾瑾菡最幸運的就是碰到了張正書。
「先不忙著回報社,去曾家的後門……」
張正書突然吩咐道,讓馬車夫大吃一驚:「小官人,這成親之前不宜見新娘子啊,很不吉利的……」
「很不吉利?」張正書差點沒笑出豬聲來,這簡直是荒謬。雖然張正書先前不相信鬼神,可無端端穿越了,稍稍動搖了他的信念。即便如此,張正書卻對「婚禮前見面,婚後不相見」的說法嗤之以鼻。根據系統說的,這完全是一個流傳千年的謊言罷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聯合在一起,就是包辦式婚姻。如果是在後世,這種包辦式婚姻或許會受到單身狗們的歡迎——在後世結婚可比古代難多了。但是在古代,這就會釀出很多悲劇了。你能想象,男的在進入洞房后,揭開紅頭蓋一看——卧槽,居然是一個炒雞大丑女!這種感覺是怎樣的呢?你會在一剎那間覺得人生已經失去了意義,已經沒有了活下去的慾望。換一個場景,女子被掀開了紅蓋頭,看到她已經成親的郎君是一個武大郎形象,或者滿臉麻子、地中海、肥胖得像個球……這女子估計連自盡的心情都有了。
盲婚啞嫁最大的弊病就是確定了婚禮后,如果見面了一方不滿意,肯定會鬧著解除婚姻。這是雙方家長不願意看到的,為了避免尷尬,會禁止婚前見面。在古代社會裡,退婚可是最被人詬病的,一輩子都會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這種可能,所以婚前能不見面就不見面了。等生米煮成熟飯後,即便是想反悔也難了,在古代合離都是要被說閑話的,哪怕是在風氣寬鬆的唐宋也一樣。
當然了,宋朝還有個另類版本的相親,也算是最大限度杜絕了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的習俗,可不是說改就改的。
不過,張正書卻是個視封建禮法為無物的主,自然不在乎這個了。
「叫你去就去,別磨磨蹭蹭的。」張正書笑過之後,帶著威嚴的口吻說道。
「可是……真的不吉利啊……」馬車夫覺得委屈,他可是為張小官人著想的。
張正書一副無所謂的口氣說道:「不吉利又如何?我擔得起!」
拗不過張小官人,這馬車夫只能調轉馬頭,四輪馬車緩慢往景明坊曾家駛去。
不多時,就來到了曾家的後院。張正書非常熟稔地敲開了後院的門,在曾家僮僕阻攔之前,飛快地甩掉了他們,還警告說他們如果驚動了曾文儼,那他們就丟掉工作了。這些曾家僮僕立時被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了。
「這張小官人也太離經叛道了罷!」
「怕是他根本不在乎禮法哩!」
「壞事了,這會給兩家帶來禍事的啊!」
「這可咋辦哩,又不能報給員外……」
「要不我等去跟兩位曾小員外說?」
「這主意不錯!」
……
張正書輕車熟路摸到了曾瑾菡的閨房外面,卻聽到裡面傳來聲音:「這花釵大袖,好生繁瑣啊……」張正書聽得出,這是曾瑾菡的聲音。
「小娘子,這女子一生人就穿一回花釵大袖,繁瑣也要穿哩!」嗯,這個是若桃的聲音。
張正書也是好奇,別說他了,就連那倒霉鬼也沒見過成親的場面是怎樣的。不過,那倒霉鬼倒是見過汴梁城中的人迎親,好長的一支隊伍。為什麼宋朝女子的嫁妝要那麼多?單單是這「花釵大袖」,就價格不菲了。在宋朝成親,所用禮服可不像後世那般能租憑一二的,全都要提前跟裁縫說好,裁量了身材后訂做的。要是婚禮太急,怕是連細釵禮衣都做不成,只會貽笑大方。
這花釵大袖,也就是細釵禮衣了,不同蟎清那醜陋的服飾,這可是正統的漢服大袖衫。這種大袖衫是屬於貴族禮服的一種,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及出嫁等。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花釵大袖」。
這種「花釵大袖」乃是錦繡長裙,裙子用錦帶繫於胸部,寬大的下擺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內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透明紗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風流百態,卻又不失端莊。女子穿上這種細釵禮衣,沒有矯揉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而是顯得落落大方,得體之外還彰顯大氣。細釵禮衣上的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這樣的禮服,是文化的體現,又豈是蒙元、蟎清之類能比擬的?
可惜的是,張正書並沒有眼福,能看到這樣的「花釵大袖」。畢竟這是貴族禮衣,非重要場合才能看到。就算是新娘子穿的大紅「花釵大袖」,也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除非是親屬才能見證拜堂一刻,還能進洞房鬧一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