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東流、北流之爭
可惜的是,高太后也好,司馬光等人也罷,都是腦袋一根筋的主,決定了的事,就不允許更改了。
為什麼要支持東流呢?
因為高太后、司馬光怕黃河改道進入遼國境內,到時候契丹人就能乘舟來攻,黃河也失去了天險的作用了。
但是,他們沒搞清楚黃河北流的地勢,就憑著臆想,恐懼異族已經到了骨子裡了。其實遼國地勢為北高南低,並且以北沒有河道了,加上現今北流出海口深浚,河道勢必不會移動了。要知道,黃河自元豐四年北流之後,河道擴大,河床加深,經過八年時間的沖刷,黃河入海的速度也很快。結合地形,再看看黃河北流的流勢,就知道黃河改道再向北是不可能的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對於黃河北流會淤壞塘濼。但事實上卻是可塘濼其實早已淤積,失去了防備遼騎的作用。另外,滄州等地的塘濼,早在商胡決口是就已經淤平,這麼多年來也未曾見遼騎南下,可見契丹人也在忌憚著漢人。
可這些事高太后、司馬光不相信啊!於是,東流就有了天然的優勢。這一錯,又是幾百萬貫丟進了黃河裡,連個水花都激打不起來。這些都是張正書不知道的,但經過系統惡補了一番歷史知識,張正書才恍然大悟。但黃河改道,是不可避免的事。
歷史上,黃河不知道改道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會對沿岸百姓帶來滅頂之災。只是事情要一分為二來看,黃河改道雖然會造成生靈塗炭,但是好處也不是沒有的。首先,黃河淤積的泥沙鋪開,那就是千里沃土,看看如今黃河東流就知道了,已經桑麻千里,賦役全復了。其次,是黃河天險的作用,即便讓黃河分流成東、北兩流,但北流還是會在滄州泥沽寨(也就是後世天津)入海。這樣一來,就和遼國形成了天然的界河。遼國固然可以乘舟而下攻打大宋,但是大宋為何不能乘舟而上去攻打遼國?要知道,即便宋軍頹靡,但宋朝水師還是有點東西的,起碼比不擅長
操舟的契丹人厲害多了。野戰打不贏,水戰還怕契丹人不成?最後,黃河北流的好處就是漕運了。很明顯,黃河東流的河道淤塞,再加上地勢升高,河水沖刷不給力,所以河道太過狹窄,不能通行大船。但是北流就不一樣了,河道寬大,河床很深,即便是海船也能通行。一旦海船自海上來,通過北流溯流而上,漕運什麼的都不很問題。
但很可惜,高太后和司馬光只是著眼於防備契丹人,全然沒想過進攻。殊不知最有力的防守就是進攻,一味防守肯定會挨揍的。至於什麼黃河北流會在農耕極發達的河北數州泛濫,毀壞當地的御河漕運和農田水利,進而影響國家財富的積聚和沿邊軍糧的供應云云,都是借口罷了。說白了,司馬光和高太后就是怕打仗,怕一旦契丹人打來,國內民怨四起,那時候大宋的統治根基就會動搖了。但是高太后和司馬光從沒想過打勝仗,一旦打了勝仗,這個顧慮還存在嗎?
所以,北流被人為地堵上了。高太后和司馬光太害怕了,害怕黃河北流會淤塞河北沿邊地區為防禦契丹鐵騎而修造的池塘、湖泊設施,所以他們不顧自然規律,「竭天下之力以塞之」。
不同於熙寧二年黃河盡歸東流,紹聖元年的回河工程,只是讓黃河大部分歸東流而已。
但是,黃河東流地勢高、北流地勢低,回河東流工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引水就高,即使耗費巨額財力,最後也肯定是失敗的。
不遵循「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強行認為「人定勝天」,最後肯定也是失敗的。
趙煦原本也不看好張正書的辦法,但看過了黃河的地勢后,他也認為恢復北流是無可避免的了。只是心疼那丟進黃河的錢銀,從太祖到現在,已經耗費何止數千萬貫?但成果呢?半分都沒,甚至還弄得河北數郡、京東東路民不聊生。
「官家,那工部侍郎王宗望還卧病在床……」章惇提醒道,「若是將此結果告知,豈不是……」
言下之意,是怕王宗望一個激動,就此與世長辭了,那他們就等同殺人兇手了。
張正書卻說道:「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指出來又怎麼了?難道世人都像他一樣,揣著明白裝糊塗,連『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都不懂嗎?」
趙煦沉吟了一番,然後斷然說道:「張家小子說得沒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既然東流不可行,那就徹底推倒罷!」
張正書卻笑著說道:「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不要覺得契丹人會乘舟南下,難道我大宋水師連水戰都打不過契丹人嗎?再說了,黃河復道北流,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水師反攻遼國!」
「嗯?」
對於這個說法,趙煦是眼前一亮:「反攻遼國?」
「對,只要有運兵快船,在和遼國宣戰之後,乘舟而上,在遼國沿海之地,攪個天翻地覆是絕對可行的。到時候,打不過就撤,契丹人也只能是徒負呼呼。然後,再換一個地方打,如此一來,讓契丹人疲於奔命,更能通過乘舟,偷襲幽雲十六州。最起碼,到這裡,也就是泥沽寨附近,一路急行軍。要是運氣好,說不定能一戰而下。就算不能攻下來,也能牽制遼國大部兵馬,不敢亂動。到時候,戰場主動權,還不是掌握在我們大宋手中?」張正書眼前發亮,他這個辦法,其實就是模仿英國攻打蟎清的辦法。
蟎清都拿英國人沒辦法,更別說連水戰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契丹人了。
就是大宋太慫,不敢反攻,才導致有優勢都不會用。
章惇是打過仗的,一聽這個說法,立馬把目光放在了黃河北流,再腦補出幽雲十六州的情況,心中大為震驚:「這小子是隨口說說,還是早有計劃?不過,這個計策還真的可行啊!」
趙煦更是興奮,好不容易才抑制住了:「且慢,等朕滅了夏國,再來說此事……」
說罷,他率先打開了書房的門,走了出去。章惇的反應也不慢,拉了一把還在沉思的張正書,說道:「走罷,跟著官家去探望一下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