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好官人> 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

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

  「郎君,該起身了……」


  張正書睡得迷迷糊糊的,被曾瑾菡溫柔的推搡之下,才逐漸醒來。知覺回來后,感覺臉上痒痒的,睜開眼就看到曾瑾菡拿著自己的秀髮,在他的臉上來回划著。


  「什麼時辰了?」


  張正書抓住了曾瑾菡的手,輕輕用力就把她攬入懷中。


  「你這懶人,都日上三竿了還睡……」


  曾瑾菡輕輕掙扎卻掙不脫,只能任由他輕薄了。


  張正書也是無奈,昨晚她睡得倒是很香,可憐張正書那是失眠到差不多五更天才睡著的。


  「起身就起身吧……」


  雖然很想賴床不起,但想著這始終是客船,只能將將起床了。洗漱過後,收拾了行李,準備進城吃早飯。


  說到早飯,所有人都餓得前肚貼后肚了。也是,吃魚哪裡能吃飽的,只一夜就餓了。


  給了船錢,謝過船家,一行人慢慢地往明州城走去。這時候,蘇熙就充當起導遊了,畢竟是土生土長的明州人嘛,他不做導遊誰做導遊?


  「我說小明啊,這明州城裡有啥好吃的,你給介紹介紹?」


  聽了張正書這句話,所有人都看向了蘇熙。沒辦法,都餓了。特別是史陌和劉忠兩個練武之人,更感到飢腸轆轆。


  「來到明州,自然是要嘗嘗這面結的……」


  蘇熙笑著說到,「我也挺懷念面結的味道,皮薄、嫩滑,餡里都是肉……」


  說著,蘇熙就帶著他們到了一家面結店,張正書定睛一看,這面結果然是有些特色,像墨西哥卷一樣,四個一捆,放進湯里一滾,浮上來就起鍋。撒上點蔥花,要是不頂餓還可以加個米線啥的。這碗面結夠分量,而且也不算貴,一大碗加上米線什麼的才十文錢。


  「沒辦法,這是明州人才吃的,裡面包裹的是豬肉。蘇子都說了,這豬肉是『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只有明州人將豬肉做餡,包在面結里,才做出這等美味。」蘇熙解釋道,可張正書他們已經等不及了,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頤。


  蘇熙也嘆了一聲,開始吃將起來。


  曾瑾菡說道:「這什麼面結,倒有點像汴京城的『餶飿兒』。」


  張正書卻是知道的,宋朝人叫餃子是「餛飩」,叫餛飩是「餶飿兒」。也就是說,宋朝還沒有「餃子」這個說法,甚至連「扁食」這個詞兒都沒有,餛飩就是餃子。而宋朝的餛飩,包得很大,很複雜,造型像朵花,含苞未放,可以用鐵簽子串起來烤著吃,所以才叫「餶飿兒」。


  「這面結可比『餶飿兒』大多了。」蘇熙笑道,「若是食量小的,四個就飽。」


  張正書點了點頭,這面結確實挺實在的,皮薄肉多,最是能治肚子。也幸好豬肉便宜,價錢低下,所以這面結尋常人家也吃得起。往明州城裡看去,一排早點攤都是面結攤子。


  一碗面結過後,張正書抹了抹嘴,覺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劉忠和史陌他們兩個,又要多了一大碗,稀溜溜吃完了才拍拍肚子。


  「要找一家客舍么?」


  張正書知道,這宋朝可沒有客棧的說法,而且挺潮流的,叫做「旅館」、「客舍」、「旅舍」。至於客棧,那是宋代之後民間才出現的說法了。在宋朝,最流行的說法還是「客舍」。比如唐朝詩人王維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里就有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可見這「客舍」、「旅舍」的說法是唐朝就有的了。


  也是穿越了宋朝才知道,後世那些背景唐宋的神劇,動不動就說客棧,能把不少有歷史素養的人都雷死!後世不是拍不出有質量的電視劇,而是編劇根本沒下功夫。這些事,找個歷史教授指點一下,完全就可以避免的錯誤。可是呢,改了嗎?並沒有。還有,那些個稱呼,張正書也是不想吐槽。唐朝、宋朝皇帝后、宮裡的妃子,一口一個哀家,哀你麻痹啊,人家是太后死了老公才叫哀家的,平常時人家都自稱我,或者「吾」。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居然還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電視劇里,真的呵呵了。


  甚至,皇帝太后都沒掛呢,謚號都叫出來了,真的讓人一秒鐘齣戲!


  幸好張正書回不去了,不然那些天、朝神劇,張正書能從服裝到語言,吐槽幾萬字!


  蘇熙也有點尷尬:「小官人,要不你先隨我回家一趟罷……若是可能,就在我家住下了……」


  張正書也知道,蘇熙這麼做完全是拿他當擋箭牌的。不過嘛,張正書也樂意做這個擋箭牌。畢竟像蘇熙這樣的人才難得,張正書怎麼對待都不為過。且不說他能獨自鼓搞出玻璃來,就是他那僅次於曾瑾菡的悟性,要是調、教得好了,那是百分百超過沈括,成為中國版的「牛頓」的。


  「也好,那你帶路吧。聽聞你也是明州的富家子,倒要去看看明州的宅院,有個什麼新奇布置……」


  張正書隨口一句,就幫蘇熙解了尷尬,蘇熙是感激不已。


  投桃報李,蘇熙一路上盡職盡責地當起了導遊,在明州城裡指點著景點。


  張正書知道,這明州城就是後世的寧波,是唐朝開元年間設立的州府。但這明州城嘛,確實不太大,跟後世的小縣城也差不到哪裡去。只走了幾步路,就差不多逛完了。明州最為人稱道的,還是那港口,算是宋朝里很大的港口了,怪不得朝廷會在明州設立市舶司。


  最多的,還是沿海那些造船作坊,張正書有心去取取經,但苦於沒門路,宋朝工匠的戒備心也很重,怕是學不到什麼東西。


  「小明啊,你家有造船作坊嗎?」


  張正書隨口問道,要是能通過蘇家進入造船作坊那也不錯。


  「沒有,只有船隊……」


  蘇熙說道,「小官人還想在明州買下一個造船作坊嗎?」


  張正書搖了搖頭,說道:「一個造船作坊都吃不消了,還來第二個……」他是準備把杭州打造成一個宋朝航海基地的,為何還要在明州這裡設立分舵呢?要是造船作坊賺錢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