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上供奉
定皇子手下可用之人不多,畢竟他的封地天南道貧瘠,人才、資源都缺,所以時至今日,仍舊羽翼未豐。
一下子轉封到正南道,地盤廣大十倍,這麼多手下不足使用。
因此定皇子說道,「成郡王離開正南道,手下的供奉沒有全部跟隨,有些人不願離開,表示要投入我的麾下。」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供奉同時感到威脅,相比天南道,正南道可謂人才濟濟,相傳大鍊師級別的就有上百個,聽定皇子的意思,他接受了成郡王的手下,固然實力大增,但這些老人的地位就有些危險了。
「皇子殿下,外人不可信!」一位大供奉出言道。
柏滄源急忙糾正道,「是郡王殿下,咱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改口了。」
大供奉改口,「郡王殿下,成郡王在正南道經營多年,這些供奉受了多少好處,如今轉投你的手下,能信得過嗎?」
其餘供奉也都紛紛進言,要定皇子信任他們。
定皇子點點頭,「我明白各位的忠心,說到底本殿的根基還在諸位身上,到了正南道后,還要多多仰仗!」
這話說得暖心,供奉們都放心了,定皇子,哦,現在是定郡王了,他不是過河拆橋的人。
「提前說一句,正南道的規矩甚多,供奉也分三等:上中下。各位到了正南道,本殿做主,你們都是上供奉。」定皇子如此許願。
「效忠定郡王!」
……
封地變換到正南道,定皇子固然要處理大量事務,將皇子府搬遷,而供奉們也忙得很,要收拾洞府,打包離開。
唐樓回到洞府,將門將、童子和侍女等召到面前,對他們說明情況,嚴明來去自由。
不出意外,大部分選擇跟隨,只有少數有家老供養的留在天南道。
唐樓想起,自己的弟子余玉成,還不知道這次的事情,如果回來后,肯定找不到路。
於是,唐樓安排了幾位留下的童子,讓他們將家小搬遷到附近,等候余玉成回歸,向他告知唐樓的去向。
剩下的事情不複雜,東西整體打包,放在儲物指環帶走。
定郡王那邊,物事太多,那些笨重的傢具器械,都放置在馱獸身上搬運,但寶庫內的東西,則是動用珍貴的儲物指環。
郡王府這邊,這次動用的物力驚人,馱著傢具的都是靈獸,而且調動了三十萬民夫,遇山鋪路、遇水架橋。
隊伍當中,修道者畢竟少數,大部分是凡人,有武將侍衛、侍女小廝、馬夫下人等等,還有定郡王的親眷在內,大大拖延了趕路行程。
好在定郡王早有計劃,他帶著心腹的供奉,先去正南道接受封地,剩下的人馬在後面跟著,由剩下的普通供奉看守。
大統朝的地盤上,儘管有靈王鬼王割據,但雙方真刀真槍對戰可以,誰要敢襲擊郡王的親眷隊伍,那就是自尋死路。
定郡王帶著唐樓等一眾供奉,花了五十天時間趕到正南道。
正南道的首府名為正南城,從進入正南道,再到正南城,足足花了十天時間,由此可見正南道面積廣闊,遠超天南道。
正南城內,唐樓終於見到成郡王一行人。
交接封地之時,成郡王和定郡王這對兄弟聚首了。
人皇有九十九個兒子,許多人此生都沒見過,所謂兄弟之情淡漠得很,成郡王和定郡王不是一母所生,只是見過兩三面,平時沒什麼交情。
定郡王眉宇間愁雲籠罩,見到定郡王到來,卻如釋重負說道,「定郡王你來了,為兄這副擔子可以交給你了。」
定郡王謙讓道,「我也是皇命難違,小弟有自知之明,才能不及皇兄萬分之一,正南道這幅擔子,我也是接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成郡王望了他片刻,語重心長說道,「正南道不比邊陲,靈王勢大,我先前一著不慎,送走許多手下,希望定郡王以我為鑒,不要讓我再送走一位兄弟了。」
他這句話說得非常犯忌,定郡王聽了神情不變,微笑回道,「多謝皇兄關心。」
接下來便是交接城中事務,正南道各地真武府、土神廟的冊頁、令符等等,還有封地的各處產業。
交接事務忙了七天七夜,成郡王也不多留,謝絕定郡王的宴請,帶著手下供奉離去。
正南城的郡王府早已清空,定郡王搬入其中,只等親眷等人後續趕來,便能搬入其中,定製牌匾、裝飾府邸。
本以為定郡王輕身前來,帶來供奉不超過十人,搬遷入內冷清無比,可現實情況出乎眾人所料。
郡王府內,早有客人等候。
這些修道者足有六七百人,其中有五十多個大鍊師在內。
「參見定郡王!」
修道者們見定郡王入內,同時向他行禮。
定郡王笑容可掬,連忙伸手虛扶,「快快請起,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還要多仰仗各位輔助!」
帶頭的一位大鍊師供奉,正色道,「定郡王是人皇血脈,又有人皇節杖在手,我等自當傾力相助,絕不推諉。」
定郡王滿意笑道,「好好好,我來為你們引見幾位同道。」
接下來,定郡王將唐樓幾人介紹一遍,末了說道,「這幾位都是我信任的心腹,換成正南城的規矩,就是上供奉。」
唐樓等人也知道,在場的幾百供奉中,真正有威望的,卻是屈指可數的幾位鍊師供奉,剛才發話的那人,名為明燭照,旁邊幾人從表面看來,和他關係融洽,沒什麼齷齪。
「哦,原來如此,幸會幸會!」
明燭照和來自天南道的供奉一一見面,見到柏滄源和唐樓時,微微愣了愣,還是恢復正常。
唐樓注意到,眼前的供奉都有共同特徵,頭上插著發簪,區別在於材質,明燭照和身後的某些大鍊師,頭上發簪為玉質,剩下的供奉們,也有用銅發簪,也有用木發簪的。
正南城的供奉等級明確,上供奉佩戴玉發簪,中供奉是銅發簪,下供奉只有木發簪。
不出意外的話,唐樓以後就要在頭上插一根玉發簪。
另一邊,正南道的本土供奉們,也在觀察唐樓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