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寫作素材專輯】(十三)詭雷、陷阱篇
原文鏈接:
正文:
特種技藝之爆破(詭雷、陷阱部份)
發展與沿革
在前面的講次中,我們曾經提及最好的獵人通常也會是最好的尖兵,而同樣的,最好的獵人也幾乎都是最好的詭雷/陷阱裝設高手,因為與捕捉動物的陷阱比起來是差不多的,只是尺寸有些有些改變,而由於人類的進化,反而使嗅覺、聽覺與視覺嚴重的退化,因此安裝獵人的陷阱,往往比獵野獸的陷阱再簡單一些,因此從此角度而言,動物並非完全的不如人類,至少不會自相殘殺,而理由卻往往可笑的很,人類,是否真的能自稱是萬物之靈,有時還真有疑問哩!
隨著人類自以為的文明發展,戰爭形態也不斷的改變與進步,說穿了,就是大規模殘殺同類的技術與裝備愈來愈好,猛獸的攻擊,能殺死對方恐怕就已竭盡全力,而人類藉助刀劍,則可以砍殺數十人仍有餘力,槍枝的發明則使致人於死的人數提升到以千百計,毒氣、飛彈,則再人數提高到數萬。數十萬,核分裂武器則是將人數推向數百萬、甚或數千萬的「最高境界」邁入,然後人類再沾沾自喜的自吹自擂文明的進步,然後一群食古不化的蠹蟲們(他們自稱是學究)再長篇大論的發表他們研究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講遍天下間的道理就是沒人敢說出,其實就是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就是因為人比禽獸更禽獸,所以才會有文明,而這個文明卻是互相屠戮而來的,更沒人願意承認戰爭是文明的延續,而文明是戰爭的後續,人類的整個文明史,其實應說是戰爭史或許更為貼切一些。
但不論如何,戰爭使科技與工藝發展的速度呈幾何成長則是事實,各種技術、理論與裝備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而最特別的,單獨一路發展的,恐怕就非詭雷莫屬了,中國古代的各種奇門兵器,如萬人敵,風火地雷陣等名稱不難想像其特別的設計與用途,而設計者的思路與奇特的外型則更是令人匪疑所思,而這個傳統至今仍然延續者,就像地雷不再只是埋在地里等人來踩,現代的地雷不但可以依聲波、地表震動或熱能引發,更可以從地跳出來主動攻擊目標,其破壞力甚至足以擊落低空飛行的直升機,詭雷也不單單由導絆索引爆,而可藉由雷射光線、紅光線或光電管的無形感應來引爆,而且詭雷也再是以往由炸藥與廢彈筒的組合,而是專門生產的專業用彈種,不過這並不表示傳統的狩獵型陷阱就無用了,相反的,由於過份習慣高科技裝備,乍然遇見此種老掉牙的陷阱反而常常會手足無綽,在越戰中的美軍與阿富汗的蘇軍都可以證明此點。
陷阱
為求方便起見,本文中所提及的詭雷皆指火藥、炸藥等爆炸性彈種及其安裝方法,而將傳統的非爆炸類的狩獵型陷阱歸類為陷阱,以資區別。我們先談陷阱,大體而言,依目的的不同,陷阱可大致區分為捕捉型、獵殺型與傷害型叄大類,而依種類與使用區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體的原理則都是利用地形、地物、繩索、尖刺、巨石巨木等物,配合竹枝、樹榦的彈力與本身的重力,以各種組合的方式加以引誘目標進入陷阱區,使其受伏的各種巧思妙計,以下就分別就不同用途加以說明之。
捕捉型
此型的陷阱大量的使用套索、繩網與彈力支撐物(樹榦、竹枝等)以捕捉、並留下活口為目的,若用於軍事用途時,一般皆以俘獲作戰為主,但在攻擊前的情報??集時亦大量採用,以便由俘虜口中套問出情報用途。本類型的陷阱的設置注意要點在於偽裝與觸發點的固定(詳見圖一、圖二、圖叄),除了對付敵人之外,在求生課程中也是相當重要的捕獲陷阱。
獵殺型
獵殺型陷阱的主要用途在於嚇阻,套句中國人的話說,就是「殺雞儆猴」,應用的材料種類繁多,方式也是千變萬化,削尖的木材或竹枝以彈力或重力穿透殺傷,或是以巨石、巨木的壓頂而下,其至是毒液的攻擊,舉凡一切可致人於死或傷重不治者,皆屬此類,而應用方式也可由單純的巨物攻擊(如圖四)配合穿透攻擊而成組合式陷阱(如圖四A),而此類的陷阱雖是以玫人於死為目的,但中伏的人在一時叄刻卻也未必就會死掉,但中伏之後的**與慘狀,不但令中伏者極度痛苦,旁觀者亦於心不忍,卻又無法救治,在無奈中耳聞其哀嚎,眼見其慘狀,雖有心救助卻又力有不逮,心中惶恐懼畏,不知何時自己會成為下一個,使人人憂心仲仲,藉此動搖軍心、瓦解其戰鬥意志,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特別是在斷後與阻絕的任務型態中,此類陷阱最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包圍作戰中,故意讓敵人知道已在各大小通路設下此種陷阱,也會收到心理作戰之效,因此此類陷阱的另一層用途則是對敵人心理造成恐懼的心理用途。
傷害型
在作戰中受傷,不但會使受傷者喪失戰力,為了救治與後送傷者,至少會有兩人,因此以簡單的數學來看,一人受傷,則會失去叄人的戰力,而傷者的呼痛聲與血肉模糊的景象對友軍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則更是無法計算,是以非致命性,但卻使人喪失戰力的傷害型陷阱便應運而生。本類型的陷阱與前述致命陷阱在多方面相當類似,目的也大致相同,但傷害型陷則多了幾種方式的運用,以圖九的陷阱為例,一但當踩入此陷阱後四方尖刺皆會刺入腳踝上方,位置剛巧高於戰鬥靴的高度,而也正是人體小腿叄頭肌腱的位置所在,人體的肌腱受損若不儘快加以縫合處理,則肌腱會自然收縮而致無法拉長、復原,輕者終身長短腳,成為跛子,嚴重者則從此報廢一肢,終身殘疾,而在戰場上若是受到此種傷害,傷口的感染、發炎,狀況好的話,截肢處理,還可留下小命一條,否則的話,可能就是來世再見了。
當然,各種陷阱的用法與設置技術千變萬化,存乎一心,筆者在此例舉一些曾出現於各戰役的知名陷阱名稱,讀者可自行想像其構造與用途:制滑機(還可分為踏??式制滑機、掛鉤式制滑機與拉??式制滑機叄種基本型)、心戰門(裝於被包圍陣地或村落的出入必經道路口上,著重宣傳與殺傷的效果)、雙套分??、空中飛人、鱷魚嘴、木箭罩、狗頭斬、怪手、橫掃悶棍、老虎嘴、吊網、倒掛金鉤、打頭針、詭橋……等,如果前述種種陷阱再配合詭雷使用話,那就願天神保佑您的敵人,給他們一個痛快吧!
詭雷
嚴格的說起來,詭雷的設置與傳統雷陣的設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是詭雷的設置更為精巧與詭詐罷了,因此在談到各種詭雷的特種技藝之前,我們還是必須先了解各種正規的地雷(包括人員殺傷地雷、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與反裝甲地雷等)、道路、開闊地與城填區布雷原則與陣地防衛布雷法、小部隊/大部隊行進路線阻絕布雷法等戰鬥工兵的課程,當完成了這些基本的技術與知識後,我們才可能從中發展更上一層的詭雷設置與反制技巧。
與爆破入門課程相同的,學習佈雷的第一課是了解各種不同用途的雷體結構、成份與動作原理,然後才能了解如何反制與拆除,而現代的工藝技術則使每顆雷體結構都精密異常,拆彈成了一門藝術,即使是同一位教官所教出的學員,每個人的手法、習慣與愛好都不會完全相同,但他們所學的都是相同的,就好像同樣的需求,不同的軟體工程師卻會寫出完全不同的程式一樣的道理,但不論再怎麽不同,要拆的物件與先後順序還是得一樣的,所以說在小異之中還是大同的道理的。還有一點要提的是,在拆彈人員的甄選上,除了基本智商的要求外、細心與承受壓力的程度都是審查的重點,而在訓練[的過程中體能則是另一個訓練重點,因為炸彈與詭雷的裝設位置往往極為巧妙,不是要爬個半天就是得以瑜咖的姿劫維持個把鐘頭來進行拆彈,若是此時因為體力不繼,人撐不住掉了下來,或是累得雙手發抖剪錯了線,那才真的冤枉哩。
人員殺傷地雷
前面提到,現代的地雷己經不再是獃獃的被埋在地底下等人來踩,己經發展出能跳起來飛身炸人的功力了,例如在南斯拉夫-波士尼亞中一役成名的「跳躍蓓蒂」,就是在觸發後會跳起至人身褲檔部位後引爆,射出碎片與鋼珠,雖不致於死,但由於長久以來的男具崇拜心理影響,大部份的男性戰士是寧可戰死或斷臂失足,也不願那話兒受到一丁點傷害,因此以這種恐懼心理所設計的地雷所發揮的遏止效用要比實際的殺傷力來得大多了。
而另一種不可不提的人員殺傷雷則是闊刀地雷(Claymore,又名克雷莫地雷,美軍編號M18),這種定向人員殺傷雷可依裝設方位與角度指定攻擊方向,可以遙控引爆,也可以導絆索引爆,爆炸面積廣大,安全性高,各國都廣為採用。闊刀地雷的外形呈圓弧的片狀,其主要成份是C4炸藥與2500顆鋼珠所組成,凸面平均布滿鋼珠,為攻擊面,凹面則平鋪C4炸藥,為安全面,彈體下方有兩組折收式支架,每組兩支,以利裝設時使用,彈體上方有一個固定式照明,可於安裝前先行校準預計受彈面,闊刀地雷的殺傷範圍為攻擊面正前方60度方位內,2m高,50m縱深之範圍皆為有效殺傷區,最大彈片飛距可達250m,除了人員外,一般車輛與裝甲層較薄弱的載重車都是攻擊目標,通常最理想的架設位置是在小山坡或土堤上,攻擊面50m縱深,落差2.5m者為最理想位置,而裝設時則以彈體與地表垂直為原則,闊刀地雷在儲放與攜是非備炸狀態的,在體的上方有叄處起爆管插槽,於裝設後再行裝設,以維安全,遙控器采電子起爆,形狀像個打孔機,在彈開保險簧後,記得要連按叄下,否則電力不足以引爆,許多新手經常會忘了此點,若欲采導絆索時,使用的起爆雷管與遙控雷管是不同的,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人員殺傷雷還有另一個不得不提,卻又是較為罕見的,就是棒狀地雷,一般地雷通常是圓型的,必需很準確的壓到感應區才會有反應,但人的腳實在不大,直接踩中的機率並不高,而若是布雷過密,使人員心生警??反而不美,因此折衷方案便是擴大受壓面積,而改變原始構型則是最佳的選擇,也因此原先的圓盤構型便改為長柱棒型,不但受壓面積增大,破壞面積也隨之增大,以往踩到地雷或許只有那個人倒霉,但若是踩到棒狀人員殺傷雷,可連左右鄰兵都得為你的疏忽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對裝備這些地雷的人員而言,這更是一個天大的??音,以往需埋設100個地雷的雷區,使用棒狀地雷後,只需30~40個就能達到相同的密度效果,而且可預期破壞力更大,是相當理想的兵器,唯一的缺點就是體積過大,無法大量配發以步行或輕型載具移動的小型部隊,對戰部隊而言這是個嚴重的致命傷。
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
大部份的軍事術語中,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都被稱之為大型人員殺傷雷,但這個名稱並不恰當,依標準爆破值而言,2lb(0.9kg,純TNT爆炸威力,下同)以上的裝藥量才可能對人體造成致命性的傷害,20lb(9kg)以上的裝藥量才可能對裝甲車造成無法修復的破壞,那麽以13lb(5.9kg)的裝藥量來作人員殺傷彈是否過於浪費?而且也無法對裝甲車輛作有效破壞,因此者認為此種規格的雷體應重新分類為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而事實上大部份的部隊對此種地雷的應用對象也如字面所述,不過由於其構造與引爆動作都與人員殺傷雷相同,只是體積大了幾號,因此當初整理後勤軍備分類的那群軍事半文盲的預官們就這樣亂七八糟的分類下去,而大家也就糊裡糊塗的用了這麽些年,而在應用上,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與人員殺傷雷也是經常混合使用,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但這仍不是一種標準的分類方式。
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與人員殺傷雷的最大不同除了體積之外,啟動方式的不同也是特之一,人員殺傷雷絕大部份都是壓髮式的,而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除了壓發(壓力可調整,以免浪費珍貴的雷體於過於小型的目標,不符成本效益)外,松發(壓一次開保險,讓前輪通過,壓第二次引爆,炸掉後輪)、震動式、磁感性誘發、音響頻率引發都可以套用於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上,而前一講所提的野戰急造炸藥也可以當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用,而且成本更為低廉,但是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的鋪設方式則是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成效驗收的重點,這點我們在下面會提到。
反裝甲地雷
反裝甲地雷的適用對象包括所有裝甲運兵車、戰車、自走炮車、裝甲戰場救援車、裝甲彈補車、與飛彈發射車等配備防護裝甲之車輛,當然對一般載重車輛也可適用,而由於現代冶金技術的進步,裝甲防護的能力愈來愈好,即使是最薄弱的頂部與底部,也都可抵擋普通的次口徑炮彈與地雷的攻擊,也因此現在的反裝甲地雷威力也愈來愈大,目前的反裝甲地雷己達到了35lb(15.9kg)的裝藥量,但對於新式的主力戰車而言,仍無法致其於無法動彈的地步,解決的辦法是改變裝葯,使用質量相同,但威力更大的炸藥來取代原先的裝葯,但由於地雷裝葯要求有固態存放、高穩定性、成本低廉等種種要求,可變通之選擇並不多,因此裝兩個地雷於同一點是另一種較常見的方法,裝設的法是將第一枚地雷面朝下埋放,底部朝上,放置足以涵蓋整個雷體的石塊與承載力之後,放下第二枚地雷,面朝上,兩枚地雷是背對背相對,再加以掩蓋,而若是地雷有安全插銷則在掩埋前拔除,或是地雷屬於可線控引爆者,則亦先將引爆線拉出呈備炸狀態,以此種方式的埋設,是要在觸發時,將第一枚地雷引爆,而由於面向下,爆炸力會將第一與第二枚地雷推出地面,而第二枚地雷在撞及裝甲車底後再行引爆,達到最大效果,記得前一講的爆破篇中提到,在鐵材爆破時若無填壓物時,裝藥量需加30%,反之,填塞後的同等裝藥量亦即提升30%的破爆力,如此一來,爆炸力的提升相對所造成的破壞也更大了,如此做法是最簡便有效的,在各國的工兵課程中都會提及。
與道路暨一般車輛破壞地雷相同,反裝甲地雷的引爆方式也分使用壓髮式、,松髮式、震動式、磁感性誘發、音響頻率引發都可以套用外,無線遙控、線導引爆與導絆索也都是可應用於反裝甲地雷,另外,在北約成員國中,許多國家的教令都提到以米蘭反裝甲飛彈藏於樹後,而在道路兩側的樹榦綁上導絆索,以擊發米蘭飛彈的設置方式,教令中亦稱其為反裝甲地雷(Anti-TankMine,ATM),但這實應該算是反裝甲詭雷才是,不過不管如何,這都是以擊毀戰車為目的的設計,都是裝甲獵殺小組想出來的玩意兒,但教令提到的重點到不全是定義不明的東東,像是雷陣的布置就是蠻值得一提的。
道路布雷原則
不論是人員或車輛,想在地面以最快速度行進,沿著現成道路行走是錯不了的,而且條條道路都是點至點的連結線,生的國進行作戰,更是最可靠的指標,但也因如此,在道路上埋地雷是一定會有所收穫,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依對付對象的不同,雷陣通常也會分成反人員雷陣、反車輛(含裝甲車)雷陣與混合雷陣,我們就先來談談反人員雷陣。
反人員雷陣
一般部隊的行進隊形都有標準可依循,而特戰部隊的行進隊形也在基礎篇中提到過,但不論那一種隊形,都是得沿著道路行走,我們就先談談四種萬用陣型。
A型布置法
本陣的布雷位與小組隊形中的大雁隊形是一樣的,以五枚一群地雷呈A字型擺放,每邊兩枚,正中央頂點一枚,每枚間隔1.5m,群與群間隔5m,每群寬5m,而若是道路寬超過5m,則另行埋設一群,但與相鄰的一群則有著1~3m的落差,一般以5~10群為一組,每組間距150m,每次裝設以5組為上限,一般都以一組就會招致工兵除雷,因此再多都無用武之地,所以就無浪費彈藥的必要。
二、叄型布置法
此陣式與二、叄防禦陣式是一樣的,隊型與奧運的5圈組合是一樣的,第一列叄枚,枚與枚間距1.5m,第二列兩枚,間距1.5~2.5m,位置正巧是第一列的一、二與二、叄枚間空隙的中間點,第一列與第二列間隔1.5~2m,五枚一群,群與群間隔3m,五群一組,可將每群依正五邊形的五邊線組合,形成一組大圓盤陣式,而或是以不完全平行的方式組合,以達完全阻絕的效果,或是由水平轉垂直,形成之字型布雷陣(英語系國家則稱其為C式布雷法),或者以二、叄、二的叄列組合成小型的梅花陣,是一種衍生型極多的基本陣型。
斜方陣
本陣式的形狀與美軍的士官臂章極為相似,故又名「士官條碼(SurgonBarcode)」,通常會以一路3~5枚由路肩斜向上每隔1.5m放置一枚,斜向封鎖道路,每2、3路後改由另一側起始,但要注意的是,若是我方人員可能會通過此路段時,則一般會於路肩留一處2m寬之通路,使人員與車輛能以S型路徑通過布雷路段,當然事先得有雷區布署圖才行,但也由於行經路線為S型,故又有人稱本布雷法為S型布雷法,此種布雷法最常見於布雷車所投射之雷陣,而布雷車所投射之雷陣另一種較常見的則是圓盤式。
放射線布雷陣
此種布雷法亦稱之為X型布雷陣或投射布雷法,每組九枚,一枚為圓心,其餘八枚分為四支觸角分別向45度、135度、225度與295度角射出,每枝觸角兩枚,每枚間隔1.5m,也可以兩組重疊在一起呈米字型,而這與航海圖的同心圓投射海圖極為相像,故才會有投射佈雷的名稱出現,而一部隊在應用時經常會以半個米字型的半圓型作為布雷區,而此型雷區又被稱為D型布雷區,在許多的場合皆可應用此陣型,你們還會再見到它的。
反車輛(含裝車輛)雷陣
車輛行走於道路的位置並不難知道,就是輪距罷了,反車輛的布雷陣的要點通常是復原道路的原狀上,特別是人工處理過的柏油路、石板路,由於在復原時必需加壓,要如何加壓而不觸發地雷便成為最大的問題,而新舊材料不同顏色也是需加以克服的問題,但若排除這些問題,在原始道路或是受損道路上不需考慮前述問題的道路上,一航最常選擇的布雷法多是二、叄布雷法,以垂直的方式鋪設於兩側輪距線上,或是以X型的四處頂角位於輪軸線內,而捨去觸角中間的那枚地雷,而在路正中再埋設一枚,以防車輛不行走輪軸線而行駛其他道路面上時的備用雷,另外,以平行布雷法埋設於輪軸線內的陣式,一舉炸兩個前輪的做法也是常見,而反車輛的雷陣,通常以2組一群,以防止雷體失效時有第二組備用,而群與群之間距則以1000~1500m為標準,因為道路一但前導車受襲,後續車輛劫必受阻,而在排除期間,掃雷小組必將出動清掃前方道路,故意將距離拉開,可鬆懈敵人的警戒,並使掃雷小組過份勞累而失誤,而當然啦,聰明的你一定會問如果後續車輛駛離道路從無路地區行進怎麽辦?別忘了,軍用車輛通常都具備某種程度的越野功能,而這就是我們即下面將要提到的。
開闊地布雷原則
此處所指的開闊地,泛指所有適合車輛運動的平坦地、草原與小丘陵地,而對象則包括人員與車輛,但不論是人員或是車輛,雷區的布署都以廣正面,多層重疊為大原則,而對付人員與車輛的原則則些略略;的不同,先談人員的;人員的平面地形行進以水平單線,多層阻擋,而在路口與重點通道則使用道路布雷陣型的任一種都行,但一般以圓盤陣式或放射線陣式為主要選擇,人員開闊地地形的重點在於山坡丘陵地的佈雷,一般步兵的習慣與教令都要求部隊必須取得制高點,因此一定是有樓就上、有山就爬,因此在丘陵地周遭部署地雷會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成效,一般的選擇是使用闊刀地雷,因為闊刀地雷的攻擊面有50m縱深,2m高。60度廣的扇面,裝設時以彈體與地表垂直為原則,面對山坡下方落差2.5m者為最理想位置,而攻擊距離則以雷體的有效距離為準,,不過此種方式不容易引爆,只有以電子短路板裝設於攻擊區,當受壓後造成短路以脈衝電流引爆雷體,但此法容易遭大自然界中的靜電、雷擊、風霜雪雨露而引爆,因此此法僅適用於乾燥地區的短時間布置,而不適宜作長時間的被動設置,不過另一個選擇則是以人為起爆器加以引爆,但由於引爆者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轉進或預防第二波攻擊皆是考慮要點,因此將闊刀地雷以觸髮式引信,配合複雜架設的導絆索便成為最佳的選擇,但由於觸髮式引信極為敏感,因此不論是那一種的闊刀地雷架設方式都不適合長時間備用,只能依預期敵人來臨前架設是需注意的一點。
與人員相同的,反車輛的雷陣在開闊地形時也是以丘陵為重點,但不同的是車輛是以不上丘陵為原則,特別是戰車,由於戰車在向上時,正前方與下方的視野會遭受自身車體的阻擋而無法看清前方狀況,而且戰車巨大的車身位處陵線時則更是完美的標靶,因此大部份的戰車野戰教令中都一再告誡不得上丘陵或位處陵線,因此戰車組員在遭遇丘陵地時皆會沿著丘陵地前進,一方面不會暴露自身,另一方面也可藉丘陵地形掩護車體,因此,反(裝甲)車輛雷陣就應沿著丘陵地底部的等高線垂直佈雷,每線雷寬6m,以交叉橫阻的方式布放,整個雷陣呈方形,而長寬比以5:3為最佳比例,實際的構形則依現場的地形而有所調整,但是由於作戰概念的轉變,現代的裝甲部隊甚少單獨行動,一般皆會協同步兵作戰或擁有專屬的裝騎兵,因此在埋設反(裝甲)車輛地雷時,反人員地雷也需同步埋設,而比例則是一枚反戰車雷配一組(五枚)人員殺傷雷,人員殺傷雷以D型部署,反戰車雷則裝於半圓的頂部,將其連線就像一隻香檳酒杯,不過這可是高爆炸性的酒杯,所以說酒是穿腸毒藥一點也不錯,這種酒還是少碰為妙喔。
城鎮區布雷原則
城鎮地區的布雷原則與開闊地的布雷原則相同,先找到相關的教令或野戰作業準則,然後再反其道而行便是了,不過與丘陵地的布雷原則相同,在建??物轉角處是布雷重點,而其他所有可作為掩蔽物的周遭道路也都是佈雷的重點區域,主要的各種布雷陣則依道路布雷原則施行,不過在城鎮地區的布雷大部份則屬於人員殺傷的詭雷,而種類則有許多的詭異設計,我們在下面會再提及。
陣地防衛布雷法
此處所指的陣地是野外屯駐陣地,空曠、孤立且無險可守,一般此種陣地都是易攻難守之地,但為了某些戰略上的要求(例如沙漠中的綠洲,或交通線樞鈕),仍然必需派兵駐守,因此仍有布雷防守的必要,以一般的教令而言,攻擊方一定是先以長程火炮或空中支援火力先行炸射,俟陣地反擊火力減弱後,再以步戰協同作業攻至城下,再以步兵配合戰鬥工兵做攻城的最後短兵相接,因此佈雷的原則就反其道而行,在長程火炮的射程先布置(裝甲)車輛雷陣,先行破壞火炮,而位置當然就選攻擊陣地的最佳射擊位置,這是遠程佈雷;再來在陣地外圍的戰車炮、自走炮等裝甲戰鬥車輛承載火炮的射程線布置數道不等的反(裝甲)車輛雷陣,每線前後差距不宜大過500m,而由陣地防守線最外層算起,向外推1500m開始以酒杯配套方式,密集布放人員傷雷與反(裝甲)車輛雷陣,一舉??滅進犯的裝甲戰鬥車與步兵,另外在最外層防守前方的150m內則以帶刺鐵絲網、各式陷阱、闊刀地雷、導絆索牽扯殺傷性手榴彈,或是一枚手榴彈配3~5枚黃??燃燒彈的組合做為被動防禦工具,另前上一講提到野戰急造炸藥、炸彈、燒夷彈、燃燒筒與各式急造炸彈都能在此時派上用場,然後在防線內則準備好火??發射器(這個是可以自己動手DIY的)、重機槍(彈鏈的組合可以改為穿甲彈、曳光彈、高爆彈、燃燒彈與一般彈的組合,視庫存彈藥而定,此種組合的最大好是對什麽目標都可以打,不必換彈鏈,也不考慮合用與否,卯起來打就對了)、迫擊炮、榴彈槍與個人輕兵器,當這些都完成後,剩下的就是等那一刻的到來了,不過由於此種作戰模式,對攻守雙方的人員、武器、裝備、時間、金錢與士氣的耗損都是相當驚人的,孫子兵法的謀攻篇就提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攻城作戰一般較少採用,不過一經使用,絕對是可歌可泣的,君不見古今中外最偉大的步兵戰功,不都發生在攻擊的奮不顧生與舍己忘我的死守不退嗎?
由於陣地屬空地中的一點,又無險可守,整個陣地的周遭360度都是防守重點,一般以米字型防禦布雷法最常採用,而中心點就是陣地本身,將外層防衛點連成就是佈雷的基準線,而縱深則如前所述,但若是時間許可,截斷進犯敵軍的交通線,使其無法派兵前來攻擊則是斧底抽薪之妙計,而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在行進路線上佈雷。
部隊行進路線阻絕布雷法
部隊的行進路線並一定是道路,而佈雷的地質也未必是土質,因此佈雷的技術與難度都增加了不少,而雷區大小與位置的選擇則挑戰指揮官的戰術素養,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選擇的條件在叄千多年前的軍事學家孫子便已說明的相當的清楚了,孫子兵法上有云:「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雷區的選擇就在「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這四點上,首先設計有利條件,或使其他條件都不復存在,非選不可,而在行進路線上利用時機製造混亂的情勢,這並不難,把一個大規模的部隊引到一個狹小的集結處,本身的部隊調動就夠調度人員吐血了,其情況怎是一個亂字了得,但由於大軍集結,防禦勢必強盛,此我我方只適合準備,而不應行動,否則無異以卵擊石,當條件都符合後,再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使敵人繼續進入陷阱之中,那我們就成功一半了。
成功要件的另一半則是雷區的陣勢,由於對象是部隊,雷區的形狀取捨於敵軍的隊形,廣敵以廣正面行進,則雷區自然是橫條型,或以縱隊前進,則自然是以道路兩側與中央部位做平行埋設為最佳的選擇,而若是敵人沿著山區做迂迴前進,則布雷基準線則以等高線做依據,但山谷溪流等低處則不適合埋設地雷,以免因潮濕而使炸藥失效,而適合在水裡架設導絆索,於兩側乾燥處以闊刀地雷做立式地雷的設置,而雷區的間距則視地形而作調整,而若能配合伏擊部隊則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能以小博大,以最小代價收最大成效,這也是特戰部隊成立的目的。
詭雷
所謂的詭雷,就是在敵人最想像不到的地方設置,讓敵人在最無防備的時候受到傷害的陷阱,但由於使用的是高爆性材料,故稱為詭雷,最簡單的詭雷就是利用一枚拔除安全插銷的手榴彈,而以其他會令敵人感興趣的物體置於壓板上,等敵人一拿開上壓的物體,轟!願他的靈魂安息。在越戰時期,越共便經常在美軍的??體上裝設詭雷,而當經過的其他美軍想幫同僚收??時,他們的家人不欠就會收到一紙通知,說明令郎己為了國家與人類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光榮的為國捐軀了,導致後來,美軍發現路上有同僚??體時不是前往收??,而是先以步槍掃射一輪,確定無詭雷後才會前往收??,如此的做法雖然使被人體詭雷傷害的人員大幅減少,但對第一線戰鬥人員的士氣卻產生嚴重的打擊,因為每個人都想成為死後還要被同僚掃射的對象,士兵們開始畏縮,戰勢開始一倒,最後終於輸了越戰。
但詭雷的設計倒不一定是立即殺傷,也有那種碰了沒事,用過才知道的詭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東線的德軍發現蘇大兵們很喜歡使用虜獲的德制裝備,甚至有時在防線後徹時來不及帶走的木棍式手榴彈,會從自己的背後飛過來攻擊自己,因此德軍就故意做了許多起爆引信超短的手榴彈,普通的在拉出底部護蓋的同時,會拉動連在護蓋上的引繩,而引繩則連著一顆玻璃珠,當玻璃珠被拉動時,珠體表面的塗料與內管壁會因摩擦而產生火花(原理與材料都與安全火柴相同)點燃引信,由引信燒至起爆葯的時間大約是3~5秒,而這些改裝過的手榴彈起爆時間都不足一秒,其至是取消引信,直接點燃起爆葯,使這些手榴彈一拉就爆,再於各種情況下讓蘇軍檢去這些手榴彈,讓他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日耳曼工藝技術比起斯拉夫人的又如何;而同理在越戰時期,美軍的綠扁帽與海豹特種部隊,也將俘獲的中共56式步槍彈加以改造後,再送回去,這些改造過的槍彈雖一的用途就是膛炸,不但讓那群越共吃足了苦頭,還用力的向中共抗議,為什麽拿這些製造不的東西給越共用,為此,這兩個社會主義愛好者的革命同志還著實互相不爽了好一陣子。
詭雷的設計通常都在最平常、最不起眼的東西上動手腳,例如,當人一走進漆黑的房間,第一件事便是去找電燈開關,因此將燈泡拆下,沿著玻璃與銅圈接合處切開,在玻璃球體內裝滿炸藥,再裝上銅圈,裝回燈座,一打開開關,通電後所造成的火花就可引燃炸藥,好啦,一個詭雷就這麽完成了,簡單易學,方便好用;不過大部份的詭雷還是以導絆索的應用為最大宗,而這中間則仍有一門學問,首先是導絆索位置的設定,低絆索的水平高度有兩個最合適的高度,距地面5cm或15cm,因為現代的士兵大都穿著長統戰鬥皮靴,5cm的高度會接觸的位置正是鞋頭的位置,而一般的戰鬥靴鞋頭皆有某種程度的強化或硬化處理,而且大部份的鞋頭與腳指間皆會有空隙,皮鞋頭的微小碰觸,比較不會直接傳達到腳部或被查覺到,而15cm的高度則是靴筒開口高度與打綁腿的位置,靴筒開口位置都會加縫一層邊以強化整體強度,而前方則有鞋帶孔與鞋帶,加上綁腿、兩層褲管與長時期行軍的重量及磨擦,全身上下最不想也不會有感覺的部位大概就是這兒了,別說一條細線,就怕連踢到石頭都懶得叫痛了,這時人疲馬乏,正是觸雷的最好地點,但導絆索一般不是釣魚線就是細鋼絲,兩種都會反光,因此在裝好詭雷與導絆索後,記得要做去光處理,一般的做法是以口紅型偽裝膏置於其上,而以另一隻手的手指置於導絆索之下,上下同時加壓,將偽裝膏均勻的塗於線上,再抹去過多的偽裝膏就算完成了,不過仍容易遭雨水、露水而暴露目標是要注意的一點。
另一種詭雷則複雜許多,那就是反拆詭雷,這種詭雷的特色就是放著不管也許沒事,一但動手去拆就會炸掉,最簡單的設計就是張力釋放裝置,前面我們所提的導絆索大都是采張力裝置,兩者都是使用強力彈簧隔開兩極,不同的是張力裝置是以插銷的型態固定彈簧,一旦拉開就會使彈簧將兩極彈在一起,但此法只要剪斷導絆索,則插銷仍可處於安全位置,而張力釋放裝置則是直接以導絆索拉住彈簧,若是直接剪斷導絆索則會使彈簧釋放,造成爆炸,而若是不剪斷,則此詭雷仍處於備炸狀態也實在是令人煩惱,這便是安裝者與拆彈者之間的鬥力了,至於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到底鹿死誰手,那就真的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