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權利下的戰爭(上)
自從這次中原會戰(豫中會戰)和長沙會戰(長衡會戰)以來,我們國家的地位,軍隊的榮譽,尤其是我們一般高級軍官的榮譽,可以說掃地以盡——外國人已經不把我們當作一個軍隊,不把我們軍人當作一個軍人!這種精神上的恥辱,較之於日寇侵占我們的國土,以武力來打擊我們,淩辱我們,還要難受!我們自己招致了這種恥辱,如果再不激發良心,雪恥圖強,使我們中國的軍隊,能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那就無異我們出賣了我們自己的國家一樣!老實告訴大家,現在這個時候,不是我們推諉責任的時候,也不是我們可以辭職的時候,擺在我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不戰勝必滅亡。
……
我們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隻有失敗!我們軍隊裏麵所有的車輛馬匹,輜重武器,不載彈藥,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裏麵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幹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
——豫湘桂大潰敗後,蔣介石在整軍預備會議上的講話(1944年7月21日):
1944年8月7日,衡陽
正當中國軍隊在鬆山,騰衝和龍陵拚命的時候,衡陽之戰也終於迎來了他的尾聲,隨著日軍潮水般的湧入衡陽,也標誌著日軍豫湘桂作戰第二階段取得了勝利。
衡陽守軍指揮官,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看著那份已經簽好了自己名字的“投降書”無奈的歎了口氣。衝著替自己簽下了名字的第三師師長周慶祥,有氣無力的點了點頭。
“軍座!”
周慶祥淚流滿麵的說道:“全軍弟兄17000人,已經有7000餘人殉國,剩下的都是傷病員,還能拿槍的不足一成。我們堅守衡陽47天,弟兄們非死即傷,彈盡糧絕,鬼子已經殺入城內。而那些援軍個個聲稱已經近在咫尺,但無一隻部隊趕到,我們這樣也是逼不得已啊!總得為那些負傷的弟兄們考慮一下。”
“去吧!”
方先覺擺了擺手,無奈的說道:
“我方先覺這個漢奸的罪名算是落實了!”
周慶祥和參謀長孫鳴金立即走了出去,聯係日軍做好投降準備去了。
已經萬念俱灰的方先覺又拿起了自己的手槍,嚇得一旁反而副官頓時緊張起來。還好,他隻是看了看,就又把手槍收回了槍套:
“別擔心,我現在身係上萬兄弟的命,不會這麽自裁的!”
方先覺苦笑了一聲,自嘲的說道。
從衡陽保衛戰伊始,第十軍就獨立抵擋著近9萬日軍的瘋狂進攻,而蔣介石亦調集十餘萬中國軍隊從外圍進攻衡陽,準備為衡陽解圍,裏應外合遏製住日軍的勢頭。參戰部隊不乏74軍,79軍這樣配備美械裝備的王牌部隊。而他們距離衡陽最近的隻有兩天的路程,最遠的也不超過10天。
所以,蔣介石最早很自信的表示讓方先覺堅守2天後,援軍就能到了。然後是,10天,20天。方先覺最後經不再去考慮時間了,隻是機械性的和日軍死戰。
外圍增援的部隊則是開啟了“慢遊模式”,走走停停,聲勢浩大卻進展緩慢。氣的蔣介石給這些部隊下了死命令,必須趕到衡陽參戰。
於是,在第40天左右,74軍,79軍等各部隊都通過通訊表示自己已經殺到了衡陽外圍,這讓方先覺和第十軍官兵士氣大振,以為解圍近在咫尺。然而又是多日血戰後,這些部隊依然在衡陽外圍“激戰”,絲毫沒有殺入衡陽會師的樣子。
方先覺這才發現,這些部隊進攻的區域戰況似乎都不怎麽激烈,這時他才想明白——他死守衡陽,比日軍更惱火的應該就是外圍這些援軍了,他們比日軍更盼著自己被全殲好撤下去,以避免自己部隊和日軍對決,保存自己的實力。
果然,在第十軍投降後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內,那些對蔣介石聲稱“近在咫尺”的部隊瞬間完成了掉頭逃逸的準備,一溜煙跑沒了影,追擊的日軍連他們的影子都沒看到。最後軍事檢討會的時候,他們則紛紛表示“遺憾”,說方先覺再堅持一天他們就能衝入衡陽了……
1944年8月8號
這座豫湘桂戰役中堅持時間最長的城市陷落了,第十軍用自己47天的血戰殺傷日軍近兩萬人,擊斃日軍少將一名,外加病亡等其他因素,日軍損失巨大,也是抗戰開始後罕見的日軍死傷超過中國軍隊的戰役。
日軍對方先覺也是敬佩有加,遵守了約定,給予第十軍傷員醫療救助,並且將其遣散回家,少部分則編入偽軍。而方先覺本人則前往南京偽政權任職。
不過,抵達南京的方先覺不久就在軍統的幫助下從南京逃脫返回重慶,而那些第十軍的老部下們也一個個想辦法逃脫,連士兵都開了小差,無一人當漢奸。
隻可惜有了這個汙點,方先覺從此在未被重用,隻被安排閑職,1949年逃往台灣,退役後又受到評擊,於1983年病故於台北。
當蔣介石看到衡陽失守的戰報時已經氣得暴跳如雷,他一麵痛罵薛嶽無能,一麵對那些增援部隊的將領予以處分——但是那些將領都是他的嫡係將領,所以這些處分也就變成了象征性的處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衡陽的失守意味著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又進了一步,桂林已經無遮無攔的呈現在日軍眼前。更為糟糕的是,這裏作為桂係地盤,中央軍進駐的大部分都是在湖南撤下來的部隊,總兵力甚至比日軍還要少。
一係列的慘敗讓蔣介石臉上無光,更別說他馬上還要會見史迪威,討論史迪威的“新職務”問題。
1944年8月20日
當密支那戰役最終以慘勝結束的時候,駐印軍總司令,盟軍亞洲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掛著他剛剛獲得的四星上將軍銜(此刻美軍並未設立五星上將軍銜,擁有四星上將軍銜的僅有馬歇爾,艾森豪威爾,阿諾德,麥克阿瑟,尼米茲幾人),便迫不及待的飛到了重慶,以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來麵見蔣介石。
除了要向這位“盟軍亞洲戰區總司令”匯報密支那的戰果以及駐印軍的狀態外,史迪威還帶來了總統特使赫爾利少將,一起來詢問關於他“新職務”的相關問題。
早在7月份,當豫中會戰以一種恥辱的方式結束時,由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提出,羅斯福總統核準的一份關於史迪威的新任命就送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上,而這個任命也算是史無前例了——要求任命史迪威將軍為中國戰區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
當然,這封電報也委婉的指出並非想要架空蔣介石,蔣介石依然是中國的最高領袖,而史迪威的新職務隻是相當於前敵總司令,替他來指揮前線的中國軍隊和將來在中國登陸的美軍,以替代那些屢戰屢敗的中國將軍,將來也能達到聯合作戰的效果——畢竟這位將軍已經在指揮駐印軍的反攻中證明了自己指揮中國軍隊的能力,而他被賦予的角色有點像“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
看到這封電報,蔣介石感受到了一種屈辱——要同為盟國領袖的蔣介石將自己部隊的指揮權交給一個美國將軍,在盟國中還是第一次。哪怕是此刻已經完成諾曼底登陸的盟軍來說,英軍甚至法軍指揮權都在各國自己的將領手上,名義上的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也無權指揮其他國家全部的部隊。
不過此刻,在歐洲,蘇軍已經殺入波蘭境內,華沙起義爆發,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納粹德國的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在太平洋,塞班島之戰結束,美軍獲得了絕對的製空權和製海權,應可以使用轟炸機直接轟炸日本本土。就連英軍也取得了英帕爾戰役的全麵勝利,開始反擊——直到史迪威將所有美國飛機都抽調到中國應對豫湘桂戰役,才讓他們的反擊不得不延遲了幾個月。
作為盟國中的一員,當1944年下半年所有盟國都在發動反擊的時候,豫湘桂戰役一路慘敗的情景也驚動了整個同盟國,甚至直接影響了盟軍在東南亞的反攻計劃,讓蔣介石臉上無光。
陳納德提出的空中作戰計劃早已經破產(陳納德提出過隻依靠空軍就能打敗日本,隻要給他足夠的飛機和燃油炸彈,他就能阻擋日軍進攻),中國陸軍的一路慘敗也讓美國開始擔心哪怕是占領了日本本土,美軍也要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投入大量兵力來一點一點解決日軍。
史迪威的報告則從一個側麵說明了慘敗的原因——當蔣介石還在向駐印軍要兵的時候,他在西北的40萬大軍還在“監視共產黨”,並沒有投入到對日作戰中。而像湯恩伯之流將領明明一潰千裏,卻仗著自己是蔣介石的親信有恃無恐,從河南戰敗回來,繼續擔任他的陸軍第三方麵軍司令。大量分配給蔣介石的美械裝備物資被囤積起來出現在黑市上,不少儲存在河南的倉庫裏的,竟然還沒拆封就落在日軍手上,以至於在豫湘桂作戰的日軍一線部隊開始大量使用美械裝備。依靠繳獲的裝備竟然武裝起了兩個師團,而且,這兩個師團獲得的“補充”比那些日式武裝的部隊更加充足——光繳獲的彈藥就有數萬噸,武器數千噸,還有500噸糧食和400噸煤,以及大量航空燃油和各種藥品。這些物資都是犧牲了上千名美國飛行員才得以運到中國的。
而好容易訓練武裝起來的美械師竟然被拆分成若幹“半美械師”使用,剩下的貪汙腐敗簡直就是日常了。而配合日軍作戰的偽軍部隊竟然有的還在繼續領取重慶方麵發的軍餉等等,都讓馬歇爾對蔣介石這位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士官,近似於“通敵”的行為表示了質疑——照這個速度下去,恐怕蔣介石堅持不到美軍登陸就會丟掉中國剩下的土地。
於是馬歇爾和羅斯福才打算讓史迪威替蔣介石來進行指揮,以確保戰爭能繼續下去。
不過,對於這一職務,雖然讓蔣介石感到倍感屈辱,但是他也很清楚自己是“吃美國人飯”的,又不敢公然反對。再說這一任命並不對他的統治有什麽實際影響,也就是史迪威多一個名義上的頭銜而已。他甚至有自信當著史迪威的麵直言不諱的告訴他——你要是能指揮的動我手下的任何一個師,算我輸。
要知道,在現在的中國,官兵聽命令時看的不是下命令人的頭銜,而是看具體下命令的人,這隻國民革命軍本質上還是封建色彩濃厚的軍閥軍隊,隻認長官,不認官銜。在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新任的“代總統”李宗仁上台後才赫然發現,自己指揮不動手下任何一個中央軍的部隊,而這些部隊的命令和報告則源源不斷的往來於在溪口“養老”的蔣介石,宛如國防部搬到了蔣介石的溪口老家……。
為今之計,反倒是可以利用史迪威這個“新職務”來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
想到這裏,他立即給羅斯福發出了同意史迪威赴任的三個先決條件:
1,共產黨軍隊在歸國民政府實際指揮前不能交給史迪威。
2,對史迪威具體的職權做出規定。
3,所有美援物資將由蔣介石直接負責接收和管理。
對此,羅斯福總統同意的他的建議,並且安排自己的私人代表赫爾利少將協調這些行動的具體實施。
9月7日,正當鬆山被徹底收複,而龍陵之戰陷入焦灼的時候。史迪威意氣風發的再次來到了中國,就他自己新職務的問題開始和蔣介石商討。
當然,深知蔣介石秉性的史迪威知道美援物資是自己唯一能夠討價還價的本錢,因此,在這上麵堅持不相讓,他同意交出自己的分配權,但是堅持應該由一個美軍和中國方麵代表組成的共同委員會來分配使用。
對共產黨軍隊,史迪威早就通過自己的情報網絡和派駐延安的觀察團了解了情況,並且和他們取得了聯係。他認為這是中國一隻鬥誌昂揚的生力軍,應該得到援助,才能給日軍更大的殺傷,這點符合中國和盟國在擊敗日本方麵的共同利益。
當豫湘桂戰役的國軍在瘋狂潰敗之時,背後的八路軍也立即出動,四處偷襲因為調兵後空虛的日軍後方,導致日軍不得不抽調很多已經參戰的部隊回防。隻是因為他們過於缺乏重裝備,缺乏攻堅力量和支援火力,才無法取得更大的戰果。
國軍在豫湘桂會戰中先後丟掉了40個師的裝備,包括大量美械裝備,如果這些裝備送給共產黨部隊的話,那麽日軍別說大陸交通線了,自身在中國的控製區都有被攔腰斬斷的可能。
正當史迪威在職務交接,權限等問題上研究之時。1944年9月16日,蔣介石卻突然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官邸,連同羅斯福特使赫爾利少將。接著,他開門見山的命令駐印軍立即向八莫發動進攻。以支援龍陵的作戰。
對此,史迪威直接拒絕了他——駐印軍連續作戰死傷慘重,現在正在加緊修整,偵察敵情,預計10月就可以發動反擊。現在龍陵一線的情況並不過於緊急,沒必要這麽提前反擊。
麵對此景,蔣介石則直接威脅要停止滇西反攻,把遠征軍撤回來用於抵擋桂林進犯的日軍,希望以此來獲得談判的主動權。
不料史迪威根本不吃他那套,直言不諱的問道——如果缺乏兵力的話,國軍在陝北的胡宗南部40個師,兵器齊備,一直在陝北無所事事,為什麽不調陝北的部隊過來增援?
蔣介石再次勃然大怒,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起了共產黨的“危害”。仿佛胡宗南的部隊一走,在陝北就會有不計其數的共產黨軍隊不顧抗日大計,一路殺入重慶推翻國民政府。
隻是史迪威早就看過自己人從延安發來的情報,不但破除了共產黨所謂“遊而不擊”的傳聞,而且類似什麽“種鴉片”之類的誹謗也早已經被打破。甚至有美國記者揪住隨行的國民黨官員,要他們在“沿途並未發現任何鴉片種植”的聲明上簽字。所以他對於共產黨八路軍的態度都十分友好,認為這是一隻對反法西斯戰爭有利的生力軍。而且他們主力集中在晉冀魯豫地區,在延安根本沒多少兵力。
雙方再次不歡而散,蔣介石則向衛立煌發出了“攻擊立止”的命令。
隻是他以為自己將了史迪威一軍,沒想到當史迪威將蔣介石的威脅停止滇西反攻的報告發給羅斯福的時候,羅斯福震怒了。
他毫不客氣的給蔣介石寫了一封言辭激烈的信,表示如果蔣介石停止對中印交通線打通的作戰,將永遠失去這個打通交通線的機會。那樣帶來的一切後果蔣介石必須自己接受,並承擔個人責任,美軍將沒有義務再次使用駝峰航線冒著危險來運輸物資。同時麵對華南災難性的戰果,必須立即讓史迪威臨危上任,統籌指揮中國軍隊,才能緩解華南地區的危機情況。
受到羅斯福如此強硬的態度,蔣介石再次慫了,他一麵在日記中寫下:“此為餘生平之最大恥辱也!”一麵在衛立煌還來不及向他提出質疑的時候收回了成命,讓遠征軍按照原計劃對龍陵發動進攻。
史迪威再次取得了勝利,他迫不及待的帶著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向蔣介石遞交了自己作為“中國軍隊總指揮”的第一份作戰計劃書,包括任命白崇禧為貴州前敵司令指揮整個桂林的戰役(現任指揮官張發奎對於保護桂係的地盤一點都不上心),立即從西北胡宗南部調動6個師南下增援,槍決在桂林地區臨陣脫逃的93師師長等。
史迪威還沒正式赴任就開始準備幹涉前線的指揮權了!
這一點讓控製欲極強的蔣介石頓時渾身趕到渾身難受。然而,讓他看到後麵的內容竟然包括準備讓八路軍在黃河以北發動大規模反擊的計劃後就再也坐不住了——其他的無所謂,他還能控製,但是一旦碰到了共產黨,這些就已經超出了他的底線。
計劃的附錄中還列出了史迪威對於使用八路軍作戰的計劃:
1,共產黨承認蔣介石的最高權力,,通過史迪威接受國民政府的命令。
2,在黃河以北使用共產黨的軍隊,不與中央軍接觸。
3,立即向共產黨軍隊提供5個美械師的裝備和軍火,並且提供足夠的火炮支援。
4,提供後勤保障,確保這些共產黨美械師始終保持充分的實力。
5,國共雙方在打敗日本人前停止對政治的討論。
從1927年起蔣介石頂著賣國的帽子,向列強奴顏婢膝,殺害自己的國民黨員超過60萬人,甚至可以放棄北伐,放棄東北。抗戰開始後秘密和日軍談判。甚至在日軍掃蕩時讓部隊配合日軍進攻八路軍,以至於掃蕩八路軍的日軍開始將重慶方麵的國民黨軍稱為“友軍”。這一切還不是為了消滅共產黨?
在蔣介石眼裏,把土地和人民丟給日本人不要緊,反正到時候美國人打贏了能收回來,還是要還給自己的。
但是現在史迪威竟然要讓共產黨鳥槍換炮,換上美式裝備去打日本人?那黃河以北的日軍不都要遭殃了?萬一那些地盤都落到了共產黨手裏,將來怎麽拿回來?這還了得?
就在此時,軍統送來了報告——早在9月13日,史迪威就在重慶會見了兩名共產黨的代表,似乎已經開始協商對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具體使用和援助問題。
“史迪威竟敢通共!”
蔣介石終於忍無可忍了——如果史迪威不是名聲在外的美國四星上將,他早就讓戴笠把他幹掉了。
他一把把這份計劃扔在了地上,叫來了外交部長宋子文:
“我不能放棄三民主義之民主信仰,坐視史迪威赤化中國。通知羅斯福,立即召回史迪威,否則,中國將退出同盟國!單獨和日德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