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商議的目的還是商議
又經過一夜的勞累,翌日,趙昰帶著沒有黑眼圈的疲憊,召集了大家商議各種事情。
借用替代傀儡的身體,已經和陳吊眼達成了協議,以陳吊眼所屬的水上人馬,沿著海岸線前往廣州馳援,目的已經不是打仗了,而是去試圖挽回更多的船隻和人力,然後,陳吊眼會帶著船隊,繞個圈子,來瓊州拜見皇上。
當然這個消息,是不能在會議上說的,說出來,趙昰就成了未卜先知的神仙。
這次陳吊眼可以帶領近五千由漁民、疍民組成的隊伍,前往廣州馳援,對於操縱船隻、水上作戰,還是有一定心得體會的,而屆時成功之後,對於瓊州兵力的補充,也是一個大的逆轉。
若是自己真的有一支近三百艘大型戰船,數百艘小船的水師隊伍的話,配合上飛雷筒,再加上陸榮即將研製成的新型車船,對於習慣於陸戰的蒙元兵馬,未必不是一種威脅。
當然,替代傀儡也是一路隨行,但是在廣州,將會去協助鄭虎臣,去增加刺殺李恒等蒙元高級將領的成功率。
文天祥、趙與珞、蘇劉義、鄒洬、陳龍複、劉子俊等十餘人,參與了這次商議,他們在江西、福建等地積累了豐富的與蒙元作戰的經驗,值得參考。
議題是趙昰與文天祥共同製定下的,也算是君臣之間的第一次合作,就是:
崖山行朝的遠景如何,優勢與弱點、若遇險情,該不該救,如何救,救之後該如何?
文縐縐的命題,就猶如朝廷開科取士的一片策論,正好符合麵前所有人的心態。
鄒洬、劉子俊、陳龍複、蕭明哲、蕭資、趙孟溁、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
包括文天祥和趙與珞,雖然與蒙元抗爭日久,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都是士大夫出身,說一句通俗易懂的,那就都是讀書人。
唯一有武將潛質的杜滸,還被趙昰派去了琉球尋求發展,看著下麵坐著的一片青衣儒巾,趙昰歎息著在心裏搖搖頭。
果然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唯一不能否認的,就是這群人的忠心,對大宋的忠心,也可以說是對於自己信仰的忠誠。
但說一句現實的話,那就是口中有江山、胸中有乾坤、腹內有珠璣,但是偏偏就是手足無力,施展不得。
要不是看在上輩子曆史中,這群人的悲慘遭遇,趙昰會說他們,說起來天下無敵,做起來卻是有心無力。
但是自己手下偏偏都是這種人,幸虧他們不是自己的官員,而是作為文天祥開府所招募的幕僚,現在大部分沒有官身,所以是一片的羽扇綸巾。
不過雖然是說起來天下無敵,做起來有心無力。
但是在討論中,卻是將崖山的優劣、地位,還有怎麽救援什麽的,說的頭頭是道。
鄒洬說道:“崖山雖是天險,但是固守也成了墳墓!幾十萬大軍圍你幾個月,隻要斷絕你淡水和糧草,不需多久,旬月即可輕易破之。”
這一點趙昰聽在耳中,卻是記在心裏,而且還想起了上輩子曆史中,崖山因為缺乏淡水,軍卒們要飲用海水,直接引起嘔吐而喪失戰鬥力的事情來。張世傑不會愚蠢到選擇駐紮之地時,不去考慮淡水供應問題。
既然張世傑不愚蠢,趙昰依稀還記得一個野史中記載,好像是有人出賣了水源之地,引動了蒙元軍隊的攻打,以至於斷絕了淡水供應。
是誰出賣了呢?
趙昰不惜流量的損耗,在互聯網上搜索,但是卻是沒有任何結果。
上輩子的宋史,是蒙元修撰的,怎麽會留下如此齷齪的伎倆?代代缺失,再加上野豬皮的再次篡改,曆史已經找不到真相了。
這件事要早點著手才好,但是在崖山行朝,自己卻是一點勢力也沒有,唯一的倚仗,估計就是楊淑妃,但是楊淑妃敢直起腰說話嗎?
至於張世傑和陸秀夫那些老臣子,怎麽可能會相信自己的話,還是那句“年齡是硬傷啊。”
崖山行朝一定要救,這是這次商議達成的共識,因為在行朝內,有著國朝的精英集團,官員和讀書人,是國朝的基石。
這是眾人商議的結果,但是趙昰的眼光越來越冷,他不在意國朝的基石什麽的,他在意的,是大宋滅亡時,殉國的十餘萬百姓,還有就是那兩千艘左右的戰船,就這麽毀掉,或者是便宜蒙元人嗎?
這些才是大宋的基石,至於讀書人,有著上輩子記憶的趙昰覺得,讀書識字是必要的,但是要將寫文章與寫詩,作為選舉官員的衡量標準,這種事,上輩子已經很久都不提倡了。
學會讀書識字,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去做學問,當大儒或者是大學問家,第二就是能夠利用自己能讀書識字的這項技能,去學習真正實用的各種技能。
前者可以用來欣賞,後者卻是可以拿來利用。
對於這些趙昰分的十分清楚,他並不試圖去改變眼前的這些人,他隻希望,能夠培養出真正能明白自己想法的人。
比如鄭虎臣、比如自己的獨立團將士,或許,還可以是陳吊眼、許夫人,以及那些存在於真實世界中,明白隻有真正的實力,才能帶來真正尊嚴的人。
趙昰認為這些人不是不存在,並且相信,這種人會有很多,隻是沒有人人將他們聯合或者召集起來而已。
這是幾天夜裏,他利用替代傀儡,和草莽出身的陳吊眼溝通中了解到的,這也是他產生新的想法的原因。
而眼前的這些人,隻能作為幕僚使用了。
看了看慷慨激昂正在進行著分析的文天祥,趙昰覺得,或許文天祥,還能屬於自己可以爭取的那一部分人。
姑且試一試吧,趙昰有些焦躁了,他突然想到,如果讓這些讀書人談論起來,肯定不是短時間可以結束的事情,這場商議恐怕又要進入到了漫長的爭議之中了。
不過幸好,吳迪麵帶驚榮,匆匆求見趙昰時,說了一件事,終止了大家的討論。
廣州陷落了!
這麽快,廣州就陷落了,鄭虎臣才到廣州多久啊。
說完這件事後,吳迪用眼神提醒皇帝,意思是有內情稟報,於是趙昰果斷的結束了這次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