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大新宋> 203 忽必烈的心理

203 忽必烈的心理

  網..,最快更新大新宋最新章節!


  總算是有了一個好消息,黃道婆的加入,讓趙昰的心裏稍微放心一點,但是依舊不能輕鬆下來。


  此時的忠心值,已經達到了一千萬的升級限額,隨意可以升級了,但趙昰卻是沒有心情去升級,且等等看吧,反正已經這樣了。


  因為趙昰突然發現,自己穿越後,雖然打了很多勝仗,但是也發現了自己並沒有改變什麽曆史,而是曆史還在照著他後世的哪個方向行去。


  先以為自己收回了廣州,就算是改變了曆史,再借著這個契機,利用文天祥來牽製文官集團的注意力,然後自己就可以大刀闊斧的實施自己的改革計劃。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就又有了一些準備的時間,大宋也有了喘息的時間,這樣的話,再有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這三傑的黃金組合。隻要有三年,隻要三年的經營和準備,就可以打碎忽必烈那一統天下的美夢。


  但是就算是自己阻止了崖山海戰,自己在局部地區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卻暴露了大宋的實際問題,那就是可以共患難,卻是不能共富貴的那種感覺。


  沒有想到的是,現在滿朝文武,都在聯合著想著怎麽製約皇權,難道這些人不知道,皇朝都快沒有了,你還能製約誰呢?


  趙昰的身上突然有了一種脫力的感覺,慢慢的坐回了椅子裏麵,端起了一杯茶,慢慢的喝了下去。


  茶是苦的,雖然巧兒加了各種香料,依然是苦的,像是自己在上輩子中受到委屈而獨自流下的淚。


  而此時的大都,忽必烈,也在喝著自己倒出的苦茶。


  當張弘範大敗的消息傳到大都的時候,忽必烈正在組織人修撰《平金》、《平宋錄》、《諸國臣服記》等書,還要曾經做過中書左丞相的耶律鑄監修國史。


  他正忙著這些宏大的文史建設,還來不及對對宋室敗亡的殘局采取全麵措施時,傳來張弘範落敗,損失近五萬兵卒,而偽宋的行朝脫身而出,不知去向的消息。


  接到消息時,就忽必烈正在禦花園那條綠樹掩映的小溪邊散步。他喜歡常來這兒走走。這裏有森林的幽靜和流水的聲音,很適合他動中求靜的需要。他是豪放的,但統一中原的偉業又需要他沉穩、冷靜。


  忽必烈常常來這裏冷靜地思考一些問題。一來到這裏,他就不由不想到那位為他設計這麽好的宮殿、這麽好的禦花園的劉秉忠。


  還有劉秉忠的門徒王恂等等,都是建國立業不可缺少的人才。正思謀著在完善眼下的文史建設、來粉飾自己的功績的時間。一個宦官來稟奏張弘範在廣州失敗的消息。


  忽必烈聽著,一聲也沒吭。他隻是麵向赤日高照、沒有一絲雲彩的碧空挺了挺身子。這表情留給宦官的印象是複雜難解的。


  是小事一樁,還是大事降臨?說不清楚。


  宦官自然以為在皇上看來隻是小事一樁,而在忽必烈內心裏卻是大事降臨。


  張弘範的失敗對於大局來說雖無足掛齒,卻將他的如意算盤打掉了。張弘範滅宋是他精心安排的戲碼,他原指望張弘範這個漢人的身份,利用來做好東、南、西、中各地遊散武裝的招降,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武力的征服,這樣,就可早早讓全國安定,早早完成統一大業。

  忽必烈自然是不能容忍這件事情的。但他明白,要毀掉它必先正視它。所以他要從大局著眼,恩威並用。


  忽必烈原來就是這樣對付大宋的,也取得了成功。


  先是對大宋的稍大的軍事力量派專使前往誘降,同時對小王朝賴以支持的地區加緊軍事行動,以迫使小王朝楚歌四麵,難以立足於福州,待行朝開始逃竄之時,再以重兵窮追之。


  這種方略成效見得很快。當時另外一個趙昰在福州成立的王朝時間不久,蒙元大軍在軍事上又連連獲捷。首先是久困未決的揚州、真州被攻下來了,李庭芝、薑才這兩員宋將被除掉,苗再成也戰死,兩淮的宋軍已全部肅清。


  接著阿喇罕、董文炳等率水師攻下了明州,並擒殺了行朝新任的福建察訪使兼安撫的趙與睾,粵北戰事又獲大捷。


  在韶關,經過巷戰,逼得宋守將熊飛赴水而死。而塔出、呂師夔等率領的騎兵從江西打了過來,且連連獲捷。繼處州宋守將李玨投降後,又有瑞安的知府方淇投降。


  這時,南劍州知府王積翁,聞風喪膽,不戰棄城而逃。南劍州素有福州屏障之稱,這實際上是為元軍進攻福州敞開了大門。使元軍很快攻下了建寧府、邵武軍,然後將攻擊的矛頭直指福州。


  就在福州行朝逃亡,形式一片大好之際。


  偏偏廣州城出了問題,首先是很容易的奪了回來,本來以為大局已定。


  除因為蒙古騎兵常年在北方,南方天氣回暖,耐不得高溫之外。


  還有就是北方需要騎兵,所以命張弘範率領著新降的宋軍等等,在江南滅宋,而蒙元本身的騎兵,大部分都調到了西北平叛。


  但是現在真的出問題了,漢人,果然是靠不住的,特別是沒有蒙古人的監視和壓製下,一點點也靠不住。


  忽必烈突然有些後悔起來,如果自己當初堅持不召伯顏回來,一直滅絕了宋室,現在會不會好一點呢?


  想一想,前一段時間,張弘範送來為送的那個什麽步槍,自己已經殺了百十個工匠了,但是這些工匠還說,這種工藝無法複製出來,就是說,連仿造也仿造不出。


  忽必烈試過這種火器的威力,真的是蒙元騎兵的噩夢,如果不研製透徹,忽必烈本人是睡不著的。


  早知道有這樣的武器,朕就不會讓伯顏丞相回來,漢人再能幹,但是比起蒙古人,還差了很多很多。


  此時,忽必烈突然想起伯顏在去西北之前,和自己說過的那些話。


  大概是至元十三年吧,也就是這個時侯。雖然與江南比較起來,大都風冷且幹,但是從陽光看來確實已經是春天了。


  伯顏終於凱族回到大都。帶來了宋朝的德祐小皇帝還有他的母親餘太後。


  小皇帝和餘太後被傳喚至忽必烈的宮殿。殿內席宴大張,滅宋的諸將都一一獲得封賞。這個亡國的小皇帝被授予瀛國公的封號,並且規定必須在成年之後遁入佛門出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