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殺青!

  影帝重回十八歲最新章節

  隨著開春,天氣漸漸暖和了,寧遠再去的時候,他們在拍水戰的戲份。


  相較於其他電視劇,除了三國有大場麵的水戰,以及渡江戰役的電影外,就是水滸了。


  之前因為天冷,拍這種戲份實在遭罪,所以就放到後麵,當然最主要還是時間不衝突,如果真趕到冬天,該拍還是要拍。


  這天拍戲間隙,寧遠在那兒開玩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各位好漢先知……”


  然後,寧遠就被一群光著膀子大塊肌肉的壯漢捉住,一起抬著,嘿喲嘿喲的扔進水裏去了,他們還在岸上笑哈哈的問:


  “誰先知?哈哈哈哈,小寧遠,這下誰先知?”


  在劇組這麽長時間,寧遠也跟他們混熟了,他們也都喜歡寧遠這個小弟弟。


  除了個別小演員外,在劇組裏寧遠是最小的,進組時剛過二十的生日。


  不過算起來,在寧遠前世,飾演花榮的修慶,75年的他,進組時也是二十出頭的年紀,就算播出的時候還不到二十三歲。


  看他們拍水戰的場麵倒是挺過癮的,寧遠不怎麽會水都想下去跟著撲騰兩下,何況其他人。


  當初選演員的時候,還麵試了他們的水性,選的都是牛叉人物。


  不僅是水戰,還有那些動作戲,因為選角的時候就有針對性,所以除了一些難度特別大的外,基本上很少用替身。


  就連飾演母夜叉孫二娘的梁麗,在初次跟武鬆見麵時,兩人有場打鬥,開始她也是親自上陣,即使她以前從沒拍過動作戲,也下了一番功夫苦練,再加上袁和平經驗豐富,針對她自身設計調整動作。


  但拍到一半的時候,因為被道具木樁紮破了腳,梁麗才不得不用替身,直到多年後她還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水滸的武戲肯定少不了,基本上隔三差五都會有演員受傷。觀眾看到的十幾分鍾的戲,可能要拍上半個多月,一個動作經常要拍上幾十遍。


  不過,也正因為選角的合適,也在拍攝中給劇組省了不少時間和經費。


  也不僅是演員用心,幕後包括導演,對每一場戲都費心思,哪怕小細節也非常注意,不僅要新,也得適合。


  比如水戰裏的那些水花、氣泡、波紋、血水、火焰、煙霧等等,每次都是他們試驗好多次,才進行拍攝,盡管這樣,在拍攝時也頗費一番功夫。


  但最後效果出來,眾人都非常滿意。


  現在比寧遠前世水滸的拍攝時間又晚了幾年,不僅技術還有設備都有了更新,所以拍攝進度倒比前世快了不少。


  而且因為時間推後,他們對劇本的打磨時間也延長了很久,這就讓拍攝的過程中非常順利,畢竟除了拍攝時發現的小瑕疵外,很少有漏洞。


  包括布景、場景和人物構圖等畫麵,導演和副導演在開拍前也準備得很充分。


  水滸原著通行版本三個,104回、120回和70回,而劇本選擇的就是故事完成度最高、民間傳播也最廣的104回版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改編過程中參考了宋史的真實背景,特別是征方臘的戰役部分,和評書的再創作內容,有些觀眾因為看了原著,覺得有些角色跟原著不太一樣,一般都是參考了評書的在創作過程。


  評書跟原著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會根據觀眾的反饋,每年都會有增添刪改,更符合大眾的口味,比如林衝之死的改編,就來源於此。


  而在原著中,也不知道是作者忘了還是疏忽了,麵對高俅這麽大的仇人被捉上山,最後又被放下山,竟然沒有丁點關於林衝的描寫,就算沒膽子殺他,也不該一點不描寫。


  到最後,原著裏寫的是林衝在征方臘後病死的,相較於改編,就平淡多了,遠不如電視劇裏震撼。


  寧遠因為記憶力好,對原著倒背如流的他,覺得對劇本下手的重點,除了個別人物的時間線有更改外,最主要還是對原著敘事節奏的調整。


  水滸原著,是前期流水介紹人物列傳,以及後期大群戲的形式。


  而劇本的改編,則是把劇情調整為適合影視表現的,有主線人物、有集中矛盾、有主要場景的敘事節奏。


  為此,以梁山聚義為分界線,前半部重點刻畫魯智深,林衝,楊誌,宋江,武鬆這幾個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的際遇來篩選情節,帶出群雄,去掉原著一些配角和支線故事,保證劇情緊湊度。


  而後半部,主要就是梁山好漢四處征戰。


  不過這部分也有改編,一是合並了一些雷同的不太精彩的戰役,再一個就是特別突出圍繞招安的矛盾。


  比如增加方臘部屬與梁山好漢的交情,甚至黑牛還跟方臘手下一妹子暗送秋波,與後麵刀兵相見形成反差。


  還增加了征方臘的過程中,宋江和高俅爭鬥的戲。


  再就是砍掉了征遼的戲,招安徹底成了內鬥炮灰大杯具。


  對原著較明顯的改動還有這兩個:一是改掉了好漢們的黑梗。


  比如鴛鴦樓一場給武鬆美化,還有林衝下山做投名狀的時候,增加了放過落難母子、蒼涼慨歎的戲,畢竟他連殺仇人,都是在一欺再欺的情況下,徹底絕望了才殺了那倆要燒死他的家夥,何況無辜人。


  而扈三娘嫁給矮腳虎,也增加被真情打動的戲,雖然這裏有點扯。


  但在水滸之前,就有不少腳本把他倆湊成一起了,原著作者估計也就是直接拿來用了,這麽多年下來,總不能非把人家兩口子拆散吧。


  而且裏麵像公孫勝這樣的妖道形象,以及那些鬼啊魂啊鬥法的東西,都給去掉了……更不能拍成一部神話劇。


  再就是女性的改編,小潘她們就不說了,有血有肉,而李師師的改編,也讓人感歎,水滸裏總有一些下場不錯的好漢,比如李師師收拾金銀細軟,跟著燕小乙歸隱山林泛舟湖上,這結局簡直太美不敢想了!


  當然,最牛叉的應該是此時站在寧遠旁邊,光著膀子的楊寶光飾演的混江龍李俊,這位哥,在原著中征方臘後詐病歸隱,後來又跟童威童猛兩兄弟造船去了海外,最後成了暹羅國主,在清代的那本《水滸後傳》裏還有詳細描寫。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拍到了初夏,水戰也拍完了,終於拍到最後一場戲。


  打虎。


  不僅是武鬆,還有李逵,兩場打虎戲特意安排到了最後。


  而且,連真老虎都用上了。


  找馬戲團租了一隻孟加拉虎,威風凜凜的,關在籠子裏都能感受它的彪悍,就是眼皮子一直耷拉著,眯著眼,跟睡不飽似的。


  老虎不能給它吃得太飽,吃太飽了它不動,不會配合做動作,但是如果不吃飽,演員在麵對它的時候就有很大風險,就算丁海峰的武鬆也招架不住。


  當時就是一頭老虎和丁海峰在一個區域,其他人都被趕出去,隻保留了導演和攝影,主要怕老虎發威的時候出意外。


  結果這頭老虎還不配合,老是睡覺,根本沒法拍。


  隻能用這頭老虎跟趙曉銳配合,拍了李逵打虎的戲,當然也不全是真老虎,基本上真真假假,但這已經是冒著風險了。


  而武鬆打虎太出名了,當然不能像李逵那樣,所以這頭老虎沒法拍,隻能又換了一頭老虎。


  這頭老虎不如前一頭大,但性子看起來更野一些,丁海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武鬆打虎的戲。


  因為大家都被清理走了,寧遠也沒看到這一幕,但耗費的時間還比較長,不時還能聽到林子裏老虎的叫聲,的確挺震撼的。


  看旁邊副導演陸濤那隻二哈就知道,嚇得腿一軟,直接趴地上去了,逗得寧遠他們哈哈大笑,而陸濤則無語的踢了踢他:

  “你平時的勁頭呢?這會兒裝死狗了?”


  寧遠笑道:“它此刻內心是崩潰的,在老虎麵前,估計大多數都得腿軟。”


  “哈哈哈哈……”眾人再次樂了。


  武鬆打虎,可以說是整個《水滸》最花心思去拍的一場戲了,武二郎的威名也正是從這一場戲奠定江湖地位的。


  因為所用的老虎都是真虎,對演員很具危險性,所以把它放作水滸殺青前的最後一場戲。


  在寧遠前世,丁海峰後來接受采訪說:“那個時候因為年輕,根本就不考慮後果,再說辛苦了這麽久,付出這麽多心血,最後一場戲一定要把它拍好。”


  李逵的扮演者趙曉銳也在采訪裏說道:“當時劇組買了十萬塊保險,如果真的掛了,當時十萬塊也夠家裏人花幾年了。”


  這一次,丁海峰出來的時候,大家問他感受,他直接擺手,累得話都不想說了,後來歇了好一會兒,他才苦笑道:


  “太嚇人了,到了跟前我渾身就緊繃,眼神裏隻有緊張了,還好導演說這神色這反應非常很真實,要不然根本集中不了精神去演。”


  雖然寥寥數語,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風險,別說被咬,就算被爪子撓一下,也不是那麽好受的。


  養貓的人就知道,被舔一下那感覺就像是磨砂一樣的粗糙,並不像人類舌頭那麽柔軟,因為上麵有倒刺。


  當然貓的倒刺並不明顯,而老虎就不一樣了,它舌頭上的倒刺可鋒利得多,而且跟爪子一樣伸縮自如,一旦全部張開,舔一下人就得掉塊皮。


  所以,沒有任何成功是可以隨隨便便的。


  那些拿布娃娃當老虎的,雖然不能說不好,畢竟人身安全也重要,但對觀眾來說,看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種緊張刺激的感覺了。


  即使未來有了高科技,可以用電腦來做特效,但在綠幕裏拍這種戲,就算再精湛的演技,那神色、那渾身的緊張感,能跟麵對真老虎一樣嗎?


  別說老虎了,寧遠想起以前,用點燃的香去放鞭炮,還沒點手就開始哆嗦。


  當然不是那種成卷的盤炮,而是正月初一的時候,在街上撿別人家昨晚上燃放過,但沒有炸響的漏網之魚那時候沒錢買火柴炮,隻能撿這種過癮。


  這種炮因為從盤炮裏炸出來的,可能地上有水,或者撞到地上熄滅了,沒有引燃,但引線已經燒掉大半,隻剩下頂多一兩厘米,所以一旦點燃要立即扔掉,否則就得炸手裏去。


  從這點看,丁曉峰和趙曉銳,真是牛嗶!


  不過劇組也提前給他們買了保險,前世那一版是幾年前,買賠付十萬的保險還行,現在肯定不夠了,買的三十萬的。


  雖然這個金額跟未來比不值一提,但就現在來說,相較於他們的片酬,已經是整部戲的好幾倍。


  隻不過,再多的賠付,對他們和家人來說,都不如生命重要,但為了事業,他們隻能克服。


  拍完後,在場的所有人都給他們鼓掌,還有人獻花。


  但這個時候,寧遠腦海裏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為什麽導演把打虎的戲安排到最後?

  細思恐極……


  殺青了,大家都興高采烈,在酒店的宴會廳裏,一個個喝得紅光滿麵。


  因為現在到夏天了,都喝的啤酒,雖然是啤的也架不住量大,最後廁所那邊都人滿為患。


  殺青宴,劉歡也來了,現場演唱了易茗和趙季平作詞作曲的那首《好漢歌》。


  易茗和趙季平合作了很多歌曲,包括《大宅門》等一大票膾炙人口的音樂,都出自他倆之手。


  而易茗的夫人童蕾也是一位作曲家,那首九十年代響徹神州大地的《好人一生平安》,就是他們夫妻倆創作的,而這首歌,也是李雪刀當年主演《渴望》的主題曲。


  親耳在現場聽這種粗獷的音樂,哪怕酒店的音響沒有音樂廳那麽好,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最後大家都合唱起來: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

  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嘿嘿、嘿呦嘿嘿……”


  最後大家東倒西歪上樓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在那兒唱,當又唱一遍開頭:“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


  寧遠冷不丁的接了《魯冰花》那句:“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於是,所有人都被帶偏了,當回過神來再想重唱的時候發現,尼瑪,找不到調兒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