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宋吹> 第426章 缺馬的大宋二

第426章 缺馬的大宋二

  公馬勇猛好戰,體力強壯,膽大機警,攻擊力強,但缺點也很明顯,它們脾氣暴躁,性烈,凶猛好鬥,一旦到了發情期就很難駕馭。作為騎兵來說,誰也不想天天騎在一個定時炸彈上。


  公馬性淫,發情期一到,要是不給啪啪啪,它能帶著將軍跑到敵方軍營送人頭你信不信。


  沒有母馬的時候,還會強搶民驢,所以,才會繁殖出驢騾。就是公馬和母驢繁殖的後代。


  為了報複馬,村頭的驢乘著夜黑風高,也偷偷地把母馬給辦了,於是又有了馬騾。就是公驢和母馬繁殖的後代。


  公馬除了性格暴躁,淫,公馬不老實的時候還會踢人,咬人,會活蹦亂跳滿地打滾把馬背上的人給甩下來。甩不下來,它幹脆不走了,倔起來比村頭的驢還倔。


  很多時候還非常舌燥,動不動就大聲叫喚,你要是騎著公馬夜襲,估計還沒摸到敵人軍營大門,公馬就先叫喚幾聲,把敵人都吵醒了。


  甘寧百騎劫曹營的時候都是人銜枚馬裹蹄,要全是公馬,估計得讓馬也含一枚銅錢作戰了。


  那如果用母馬做坐騎呢?


  母馬雖然脾氣溫和,易於駕馭,更適合做戰馬,但母馬攻擊力不足,戰鬥力也不如公馬,耐力稍差,何況母馬一年中有幾個月都是懷崽子下崽子的時期,不能騎行,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戰馬就必須擁有大量的母馬去繁殖,母馬一旦在戰場上損失過重,就會對騎兵的後續發展帶來災難,繁殖功能也限製了母馬在戰場上的大規模運用,除非到了不得已的地步。


  唐朝以後,為了培育更好駕馭的馬匹,開始給馬“去勢”(閹割)。


  騸馬還沒有出現前,軍馬是以公馬為主還是母馬為主?讓我們看一看唐代膾炙人口的美馬計。


  唐代“安史之亂”時,大將李光弼帶兵與叛將史思明對陣,兩軍互有勝負,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騎兵頗強,因為他有從塞北帶來的良馬幹匹在軍中服役。這些馬都是公馬,個高勁大,跑得快,衝力大,對起陣來對唐軍威脅頗大。史思明也視這批馬為寶貝,沒有戰事,便讓人趕這批馬去河邊洗浴、放牧。


  日久天長,李光弼終於想出一條獲取這批良馬的計謀來。


  他傳令城中,以高價收購百姓的帶駒的母馬,不幾日便收到母馬、馬駒各500匹。這天,李光弼見叛軍又把馬趕到對岸河邊放牧,便傳令把收來的那批母馬趕出城去,而把馬駒留在城中。


  母馬來到城外河邊,掛念城中的馬駒,不時回首鳴叫。叫聲引起了對岸叛軍的公馬的注意,它們都不吃不喝,仰起頭來向河這邊張望。不知哪匹公馬首先動了情,下河向這邊遊來,一下子帶動了所有的公馬。放牧的敵人攔也攔不住。唐軍趕馬人見狀,忙鬆開韁繩,那500匹母馬懷念城中的駒子,撒腳就往城中跑。敵人的馬剛過河上岸來,也隨那批母馬跑將起來。


  敵人聞聽丟失了良馬,忙遣大隊人馬來攔截。還沒等敵人打過河來,那批馬已隨唐軍的母馬進了城,被一個個捉住,補充到唐軍騎兵中。自此李光弼的騎兵戰鬥力大增,使叛軍吃了不少苦頭。


  曆史上最先使用“美馬計”的是戰國的李牧。當時李牧為趙國名將,在鎮守雁門關時,曾見匈奴有良馬百匹因酷熱被趕到河裏洗浴。李牧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下令放出軍中母馬百餘匹,係在隔河的樹陰下。母馬嘶聲四起。匈奴的公馬聽見母馬聲,馬上全部渡河奔馳而來。守關士兵便將其盡數趕入城中。匈奴將領見狀大怒,率眾趕過來,被李牧預先埋伏的弓箭手射殺而大敗。


  通過這兩則史料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的軍中,戰馬最先還是以公馬為主的,因為公馬身體高大強健,衝擊力更強,母馬則多用於繁殖後代,托運糧草。隨著公馬的弱點被利用,人們轉而尋求更適合戰場的馬種,閹割這一技術也應運而生,從此,騸馬跟隨著曆史的腳步,登上了廣闊的舞台,以它獨特的個性和舞姿綻放著經久不衰的光彩。


  去勢後,戰馬就沒了生理需求,也就不會一心想著啪啪啪了。


  經過長期訓練,也不會咬人,不會踢人,性格溫順,還容易長膘。


  同時具備了公馬的強壯,也兼並母馬的溫柔,安靜沉穩,隱蔽性極佳。


  雖然缺少了攻擊性和野性,爆發力和攻擊相比公馬差了許多,但是對於戰馬,對於坐騎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古代基本上是三成一,也就是三匹馬才訓練出一匹合格的戰馬。


  其他不合格的馬,就會淪為勞動力。托運物資,架馬車,運糧草輜重,耕地等。


  不過軍營裏的戰馬不全是太監馬,還是會有一些沒閹割的公馬。


  因為馬群裏必須要有馬王,也需要繁殖後代。


  而且,如果一群戰馬隻有太監馬,來了幾匹狼都幹不過,必須要有一個領頭的來維護秩序。


  這沒閹割掉的公馬,就是擁有優質血統的種馬,主要工作就是翻牌子,選母馬侍寢,以及為這些太監馬當保鏢。


  大宋缺馬啊,宋太宗繼位的時候就有各支部隊中根本無法裝配起足夠騎兵的狀況“諸軍戰騎多闕”。


  到了神宗朝,才有了轟轟烈烈的熙河開邊。因為河湟地區,也是一處適宜的養馬地,雖然小了點。隻不過,那裏基本上被西夏和吐蕃控製。


  當時的宋朝通過築城修寨收複了三千裏土地,招撫了當地的一些番人,一定程度了緩解了缺馬的問題,同時還對西夏形成了戰略包抄,其實形勢上是比較樂觀的。


  隻可惜,神宗之後,宋朝內部變法派與守舊派幾經反複,好不容易取得的戰果實際上被擱置,還是沒能發揮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