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難道搞錯了?
師傅和玄真道長的通信主要集中在1991年至1995年之間,前前後後大概二十多封。他看的第一封信應該是兩個人在研究治療方案,看罷內容,心中不由得一陣狂喜,趕緊翻身坐了起來,按照郵戳上的日期,把相近的六七封信挑了出來,逐一詳細看了一遍,連聲稱奇之餘,不禁感慨萬千。
這幾封信的內容加在一起,就是一個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從穴位的選取到用針的技法,包括如何通過點穴固本扶正,都有詳盡的說明,兩個人在信中互相研究、互相補充,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
這個患者應該就是小玉爹說的那個鎮領導的父親吧,他想,又仔細研究一番,發現此人應該和玄真道長有一些親戚關係,所以師傅在信中反覆叮囑玄真,一定不要跟任何人透露有關奇穴方面的內容,看來,對奇穴理論這件事,師傅始終非常謹慎,即使用於治病救人,也諱莫如深、避而不談。
到底是為什麼呢?信中沒有說,他也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從發現那兩本書起,就一直困擾著他,都懶得再琢磨了。不過,這套治療方案倒是一個意外發現,他在心裡測算了下,以自己目前的功力,是完全可以按照方案實施的。
師傅啊,難道是你老人家顯靈了嗎?他不禁有點激動了,簡直太神奇了,如同早有安排似的,一切都在最恰當的時機、以最恰當的方式出現了。
如果在小玉媽身上再次印證了治療效果的話,我一定到您的靈前焚香禱告,讓天下人都知道您老人家的驚世之能。
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他又將剩下的信打開看了一遍,只是沒什麼特別的了,大多是一些瑣事,偶爾發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慨,他也讀不懂其中的含義。等打開最後一封信,掃了幾眼,便立刻被吸引住了。
這封信寫得很奇怪,師傅的心情似乎挺激動的,居然出現了好幾個錯別字,這在之前的信件中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他在信中告訴玄真道長,輾轉了半個中國,歷時十多年,終於尋到了張氏後人,願望總算實現了。本打算將永春鎮人的傳世之作物歸原主,了卻此生的心愿,卻發現張氏後人生性愚鈍,且目不識丁,又恐這兩本書被當成引火之物,如果是那樣,實在對不起祖宗的在天之靈。
在信中他這樣寫道,值此盛世,理當物歸原主,讓祖師神技發揚光大,可此子不堪大用,唯恐辱沒了張氏先祖的名聲,更加愧對張家三十餘人的在天之靈,思來想去,如之奈何!
他拿著這封信,感覺心跳都加速了。
這兩本奇書,難道也不屬於師傅?他隱姓埋名、走街串巷,原來是為了尋找張氏後人,而且還要物歸原主,這也太離奇了吧!
再往下看,師傅所說的張氏後人就住在平原縣團甸鎮黃花峪村,名為張延鍾,時年五十一歲,已婚並育有一子。
沒有玄真道長的回信,不知道玄真當時是什麼態度,總之,兩個人的通信到此為止。他將所有書信統統翻了一遍,卻再也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信息。
他被這一切鬧懵了,一頭倒在床上,想了很久,這才漸漸理出了些頭緒。看來,師傅一輩子對奇穴治療諱莫如深是有原因的,也許這門絕技本來並不屬於他,或許這裡面有著非常血腥的故事,所以才會有張家三十餘人在天之靈那句話,三十多口人,應該是一個大家族,應該都為了這兩本書丟了性命。
師傅的良心頗感不安,於是四處雲遊,轉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後終於在平原縣找到了倖存的張氏後人,可惜事與願違,張氏後人根本無力繼承如此寶貴的文化遺產,搞得他內心無比糾結。
不論玄真道長說了些什麼,師傅最後放棄了物歸原主的念頭,否則,這兩本書就不會落在我手中了,他想,師傅對奇穴理論鑽研頗深,卻至死也沒有正經八百的應用過,那個癌症患者應該是唯一的病例,一定因為是玄真的親戚,才破例為之,而起僅此一次、再無他案。
他不禁有些茫然,爭來爭去的,鬧了半天,這兩本書壓根誰都不屬於,而應該擁有的人卻毫不知情,天下的事就是這樣,結果總是令人啼笑皆非、難以捉摸。
我該怎麼辦呢?他默默的想道,也許師傅有苦衷,可現在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師傅死了,玄真道長也死了,那個張氏後人,時年五十一歲,現在也將近八十高齡,沒準也不在了,所有的恩怨情仇都隨著生命的逝去而煙消雲散。如今這兩本書已經和這些人沒有任何關係了,既然如此,如果真被張力維巧取豪奪的話,豈不是愧對了老人家一輩子的守護嗎?
不管有多少債,師傅還了一生,也該還乾淨了。在留給我的信中,他隻字未提此事,就是認為一切都過去,應該重新開始了。
時間抹平了一切,如果不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官司,我或許永遠不會了解這些,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不論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最終也會在漸行漸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默默的將師傅的信挑了出來,單獨放進背包,然後在將剩餘的信件和筆記重新放回小箱子,輕手輕腳的放在一個穩妥的地方,雙手合十,深深鞠了一躬。心中默念道,師傅啊,您若有知,就保佑我反敗為勝吧,日後我一定將常真人的神技發揚光大,也為您樹碑立傳,讓後人都知道曾經有一位叫孫佐敏的神醫。
第二天吃罷早飯,他跟母親說要出去辦點事,便匆匆出了家門,玄真道長的老家離縣城不遠,出門找了一輛計程車,談好了價錢便出發了。半小時之後到了地方,下車一打聽,村民一聽說玄真道長的大名,立刻指著一片小樓說道,那就是道長族孫楊書記家。
楊書記是鎮上的一把手,當然沒在家,家人一聽說是受玄真道長之託來送東西的,立刻非常恭敬,將謝東讓進了屋,然後給楊書記打了個電話,不大一會功夫,楊書記就趕了回來。
和楊書記一聊,才知道玄真道長出家前的俗名叫楊遠山,十歲便出家修道,羽化成仙時已經一百零七歲了。楊書記笑道:「老祖是我爺爺的親叔,我爺爺早就去世了,他老人家簡直是活神仙啊,羽化的消息傳到我們家,誰也沒有悲痛難過,相反倒是感覺老人家終於修成正果,還特意請了戲班子,在鎮子上唱了三天大戲呢。」
見找對了人,謝東便將小箱子拿了出來。楊書記沒有馬上接,而是先去洗臉漱口,換上一身乾淨衣服,又把家族裡的幾個主要人物都喊了來,一共七八個人,在謝東面前一字排開,齊刷刷的跪倒在地,朝小箱子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這才算接過了道長的遺物。
完事之後,楊書記非留謝東吃飯不可,不論怎麼推辭也堅決不許,無奈之下,他只好留了下來,沒多大會功夫,煎炒烹炸了擺一大桌子,眾人把他讓到了首席,高高興興的喝了起來。
酒這東西,本來就可以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楊書記又是個十分健談的人,幾杯酒下肚,話就更多了,聊來聊去,聽說謝東竟然和玄真道長是忘年交,更加佩服得五體投地,連聲說謝先生也是個活神仙,把謝東搞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酒過三巡,謝東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猛然想起團甸鎮距離此地不遠,楊書記又是地方官,各方面都比較熟,何不藉機打聽下那位張延鐘的情況呢?想到這裡,便隨口問道:「楊書記,團甸那邊你熟嗎?」
楊書記張口就來,熟啊,然後指著身邊的一個漢子道:「這是咱們本家的兄弟,他就是團甸人,咋,有啥事嗎?」
他想了下,試探著道:「團甸有個黃花峪村在啥地方?」
不料話音剛落,那漢子隨即瞪大了眼睛道:「我就住在黃花峪啊,先生有啥事嗎?」
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啊,謝東想,思忖了片刻說道:「我想打聽一個人,叫張延鍾,今年應該八十多歲了,不知道還健在不。」
那漢子頓時愣了,撓著腦袋想了半天,最後支吾著道:「您是不是搞錯了啊,我們村就沒有姓張的呀。」
謝東不由得傻眼了,難道是師傅搞錯了,按理說不應該啊,那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以師傅做事的認真勁,絕對不會搞錯的。
一旁的楊書記卻瞪了那漢子一眼道:「說話不過腦子,先生說這個人已經八十多歲了,你才不到四十,也許你不認識的唄,給你爹打個電話問問,看看他知道不。」
那漢子嘿嘿笑了下,趕緊拿出手機,跟老爹一番通話之後,無奈的笑著道:「您可能真搞錯了,我爹也說,咱們村根本就沒有姓張的。」
這就怪了!謝東想,難道真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