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鹽巴與國家命脈
第174章 鹽巴與國家命脈
雖然蕭文的飯菜十分豐盛,有肉有飯,甚至還能吃到一些腌制的蔬菜。在沒有冰箱,沒有反季節蔬菜的古代,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生活。
甚至乎,蕭文還花了大價錢,買了一瓶從明國運過來的鯨油,用以補充維生素。
雖然蕭文和五隻小傢伙,還有李自成這個半大不小的傢伙生活過得不錯,不過其他的護衛卻沒有那麼優越。
今天外出狩獵的護衛還好,他們都分到了半隻烤兔子——至於剩下那半隻兔子,卻會被廚師拿去進行煙熏,作為儲備糧。
而那些沒有出去,或者出去后一無所獲的護衛,卻只能吃著熏肉,喝著小米做的稀飯。
就這,還是他們過去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的東西。
「也只有和少上造一起的時候,某才能整天大魚大肉啊!」一個護衛對著蕭文,用他那大嗓門說道。
說著,他還端起一碗酒,向蕭文致敬。
蕭文也同樣端起酒杯,禮貌地對護衛回應。
「說起來,雲中城遠離海邊,也遠離蜀郡,先生是從哪裡弄的這麼多鹽?」敏感的諸葛亮看著蕭文,他知道,眾人之所以能毫不顧忌地大魚大肉,其實就是商隊之中,有整整五車,每車兩百斤的鹽。
只是諸葛亮不解,每年來往雲中的商人,很少會在這裡賣鹽。
每年在雲中郡里,鹽的交易量甚至不夠郡里的人每天食用。
很多窮苦人家,就是飲食里長期缺鹽,身體虛弱。
但是資本從出生起就會追逐利益。
在那些賣鹽的商賈眼中,作為農耕民的雲中百姓,對鹽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大,因此,鹽巴也很難賣出一個好價錢。
但是游牧民卻不一樣。
牧民對於鹽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因為不僅牧民自己,就連他們的牛羊,也需要鹽份來維持身體健康。
沒有鹽,他們的牛羊產奶量,必然會降低。
可以說,鹽巴指於牧民,就相當於肥料之於農民。
因為內蒙古大草原上並沒有太大的鹽礦,牧民所需要的鹽,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南方商人的進口。
所以,商賈們如果將鹽巴運到雲中以北的草原販賣,雖然會有一些危險,但賣鹽的利潤,卻也會增加好幾倍。
因此,蕭文才看準了今年因為戰爭原因,商賈並沒有北上,而牧民們卻急於鹽巴的情況,趁機準備了一大批鹽巴,打算在去龍城路上大賺一筆。
然而這些鹽並非宋明兩國靠著大海,工匠們從海水裡煮出來,但是因為處理工藝不過關,略帶苦味的海鹽。
也不是漢國蜀郡生產,被當做達官貴人才消費得起的奢侈品的井鹽。
考慮到諸葛亮以後估計也會主持國家的內政,所以蕭文並沒有隱瞞製作工藝。
他大大方方地說道:「你還記得我之前買的,用來製冰的鹽吧?」
「自然記得。」當初蕭文還沒飛黃騰達的時候,就是在和珅身邊當製冰工匠。
當時,諸葛亮也沒少幫忙。
「只是,」諸葛亮遲疑地說道:「先生,那些鹽製冰可以,可卻不能吃啊!」
那些鹽,是蕭文通過和珅的路子,從漢國西部甚至是秦國進口的鹽礦。
諸葛亮很清楚,西部的那些鹽雖然很多,但是卻一口也不能吃。
「那是毒鹽,不能吃,吃了那鹽,拉肚子都拉死了,更別說吃了那玩意全身會發紫。」諸葛亮說道。
說著,他還頓了頓,才道:「我也曾經見過蜀郡的井鹽,但就算那些鹽,也沒有先生所製作的鹽來得純凈。」
蕭文點點頭。
鹽礦中的硝,磷鉀雜質。
如果有人將這些雜質一起吃,就純屬找死了。
吃了硝,或許還能挺一陣。但如果吃多了磷鉀,全身不發紫才是怪事。
在後世,蕭文見過補鈣,見過補鐵,沒見過補硝,磷鉀的。
只是蕭文卻語重心長地說道:「小亮啊!那鹽礦的確不能就這麼吃下去。實際上,要把那些毒鹽巴進行粉碎,溶解,過濾,解析等工序,到最後結晶出來的才是人吃的鹽。就像有些草藥明明有毒,但經過某些特殊的加工,就變得沒毒,還能治病一樣,這鹽也是如此道理。這世上萬物都是為人準備的,只要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這天地萬物都可為人所用,區區製鹽法小道而已。」
聽到這話,諸葛亮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事實上,這種思想蕭文並不是第一次灌輸給諸葛亮。
荀子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實際上,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就是因為他們擁有製作工具,讓自己做出原本無法做到事情的能力。
也因為如此,人類才能夠不停的發展。
蕭文需要諸葛亮懂得這個道理。只有知道了這個道理,他才會知道發展生產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
也因此,在諸葛亮擔任大漢丞相后,才能夠做出一番豐功偉績。
「唉,可惜了。」當聽完了蕭文說出製作鹽巴的秘方后,諸葛亮還沒什麼反應,一旁的楊修和孫尚香卻露出了遺憾的表情。
「你們在嘆什麼?」看著他們的樣子,蕭文疑惑不解。
卻見楊修不屑地看了蕭文一眼,似乎是把他當做不問世事的土包子。
然後他才緩緩解釋道:「如果先生的秘方能夠早點公布,或許陛下就不會急著去打遼國。而就算要打遼國,也不會受制於趙匡胤那個狗宋皇了。」
而另一邊的孫尚香也說道:「鹽巴,對貴族來說雖是一種調味料,但是對於士兵來說,卻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好東西。可惜我大漢蜀郡的井鹽雖然好,產量卻很低。光是滿足我大漢的貴族,就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更不用說那些商賈為了賺錢,不顧國內鹽市空虛,把鹽賣到國外的。」
「而我國百姓和士卒吃的鹽,卻大多是從宋明這樣的沿海國家煮海曬出的海鹽。」
「陛下之所以出征遼國,一方面是為了讓國內經濟起來。另一方面,卻也是為了打通漢國和宋明的交通,讓海鹽能夠更方便的運到內陸。加上宋皇在誘惑陛下的時候,更提出了每年增加三倍的運量。為了士卒的身體,陛下才選擇出征遼國。」
聽到這話,蕭文感嘆。
自己只是當做改善生活的小技術,在這個生產力落後的年代,竟然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的命脈。
而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卻從營地外響起。
「裡面的人聽著,乖乖交出你們的財貨。爺保證你們的性命周全。否則的話,爺會把你們殺個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