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我真是個天才
第200章 我真是個天才
之後的幾天,蕭文便和冒頓談起了更多的細節。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蕭文還給冒頓提出了許多看起來像是振興商業,但最後都會便宜蕭文的東西。
例如,通過大力打擊匈奴草原上的馬匪,以此來確保來往商賈安全,以刺激更多的商賈前來匈奴。
可實際上,這卻是在便宜了大漢。
畢竟漠南的馬匪少了這麼多,雲中城也能減少許多防務上的壓力。
這也變相等於冒頓為雲中提供保護。
同時,蕭文還建議在今後,讓冒頓從每年的貿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為匈奴國內的道路修建提供資金。
「我們諸夏民族的先賢管仲曾經說過,想要富,先修路。所以,如果王子想要讓國家富裕起來,修路是勢在必行的。」
「真的是這樣嗎?管仲真的有說過這話?」冒頓有些困惑。
因為儒家祖師爺孔子曾經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因此,管仲在儒家的士人裡面,評價還算可以。
他在遊歷南方的時候,也曾經看過《管子》。在《管子》似乎並沒有這句話。
「有的有的。畢竟儒家對於與商業有關的東西,其實刪減了很多。可我信奉的雜家,卻還保留了一些未刪減的內容。等哪天有空,我一定送王子你一本沒(tian)有(jia)刪(si)減(huo)的《管子》。」
「既然如此,那冒頓就在這裡先謝謝先生了。」冒頓拱手對蕭文道謝。
只不過他不知道,蕭文之所以讓他修路,並不是真的想讓他富裕起來。
而是他想著,如果哪一天漢國想要攻打匈奴的話,那這條路完全可以被大漢軍隊所利用。
而大漢想要在未來控制匈奴,也簡單了許多。
「嘿嘿!我真是個天才。」蕭文心裡得意洋洋地想道。
……
就像俗話「有錢能使磨推鬼」說的那樣,在財富的力量下,人們是可以獲得強大力量的。
因此,幾天以後,當蕭文準備回國時,冒頓就集結了一個萬騎的兵力,和準備好回國的蕭文一起南下。
「看到了嗎?先生我隨便動下嘴皮子,這群匈奴人就派出了一個萬騎送先生我回國。」因為有著一個匈奴萬騎的保護,如今的蕭文沒有了來時那種不安全感。
此時的他,正躺在馬車裡,懶洋洋地說道。
「先生大才,學生佩服。只是不知道,學生什麼時候也能有先生這樣的本事。」諸葛亮在一旁說道。
「你又不是游士,自然要從軍功入手,提升地位。蘇秦張儀那種縱橫之術,你還沒有必要學。」蕭文揮揮手,說道。
他的因材施教,不僅是根據學生們的天賦,同樣也會根據他們的身份地位進行選擇。
像諸葛亮,雖然他也有著動嘴皮子玩縱橫家的天賦,而這個世界也正處於四分五裂,亂作一團的狀態。
但這個世界的漢國,並沒有像前世已經,處於法制崩壞的邊緣。
軍功選爵制度,決定了除非像蕭文一樣的外國移民外,本土百姓無法通過軍功外的方式晉陞。
因此,按照蕭文的規劃,諸葛亮整個人生的前三分之一時間,都要學習軍事指揮學說。
等將他培養成拿破崙時期都屬於合格的軍官,並積累了足夠的功勛后,快可以轉到文官系統,成為封疆大吏后,才準備學習如何治理國家。
否則,前期學習這個,對諸葛亮來說也是浪費時間。
聽了蕭文一點沒有破壞這個規劃打算的意思,諸葛亮只能悻悻地離開了馬車。
與此同時,他也拿起了掌柜的賬本,閱讀起這次的收益。
這次來到匈奴,雖然因為冒頓結婚的原因,蕭文給了整整一百斤的精鹽作為禮物。
但是剩下的兩百斤,卻也賣了一個好價錢。
其中,有一百斤的精鹽,被蕭文以一斤一頭牛的價格,換來了整整一百頭牛。
另外一百斤鹽,蕭文將它們換成了羊毛。
因為冬天羊要過冬,所以匈奴人並沒有給蕭文一個便宜價格。一斤的鹽,才能換兩百斤的羊毛。
掌柜告訴蕭文,如果在夏天過來和牧民們貿易,用一斤鹽完全可以換到兩千斤的羊毛。
不過蕭文沒有在意。畢竟自己的鹽巴也不是什麼貴价玩意。
它們本來就是隴西之處,那些無人問津的毒鹽提純后的玩意。單斤成本甚至比一斤羊毛還低。
可以說,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一斤鹽能夠換兩百斤的羊毛,那一百斤鹽自然就能換到兩萬斤的羊毛。
兩萬斤雖然聽起來很多,可如果換算成現代的單位,那就是十噸。
因此,蕭文並不擔心運輸問題。
更何況,他還有一百頭牛。
平均下來,每十頭牛拉一噸的羊毛,每頭牛拉一百公斤的羊毛,這根本不是問題。
只不過為了減少牛在路上掉膘的問題。蕭文還是讓人把馬車拆了,用多餘的木料製作更多馬車。
這些馬車的防護性能和之前的馬車一個天一個地,可畢竟有冒頓保護自己,蕭文根本不擔心沿途有哪個不長眼的馬賊敢對自己動手。
只是有一個小問題,草原上散養的牛不會拉車。
它們極度的沒有組織性,紀律性,一會見到草根就要啃幾口。一會站在原地不動彈,用鞭子抽也一動不動。
這下子,卻讓商隊的掌柜愁壞了。
看著一頭被牧民們養的油光水滑的犍牛,把牛車拉的側翻之後,他就用袖子掩著臉,背過身去,一籌莫展,非常的無奈。
牛拉車還需要學習?這是蕭文問掌柜的話。結果被掌柜,孫尚香和楊修他們一起鄙視了。
「又見何不食肉糜之輩,老夫回到長安,一定把這個問題問問犬子,如果他也是這樣的回答,老夫就會下狠手清理門戶。」掌柜沒有客氣地對吐槽起蕭文。
不過商隊的護衛隊長是個人厚道,他給蕭文仔細講了牛的生活習性。
原來,這個小牛犢子從落地,就需要跟在老牛的後面學習拉車,耕地,拉磨,各種工作技能。
在老牛的潛移默化下,小牛犢長大以後,自然而然的也就學會了這些。
草原上的牛沒有這些經歷,平時野慣了,頂多就在牧民的指揮下,朝著某個方向緩慢前進。
現在要套上車子,肯定感覺不舒服,能好好拉車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