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回到古代當賢聖> 第321章 大唐重臣(下)

第321章 大唐重臣(下)

  第321章 大唐重臣(下)


  太極宮內,看著程咬金的樣子,尉遲敬德突然冷哼一聲,說道:「既然沒有想法,那就安分一點。都一把年紀了,還這副模樣,說出去不怕被人笑話?」


  看著尉遲敬德那張穩重老成,不怒自威的臉,程咬金卻不在意。


  他大聲說道:「俺就是這麼做了,你能把我怎麼樣?」


  「你……」看著程咬金那副鳥樣,尉遲敬德也是無語。


  一旁的李世民苦笑一聲,無奈地勸說他們兩個停止鬥嘴。


  畢竟,無論是程咬金,還是尉遲恭,都是他的心腹大臣。


  他還記得,當年鑒於秦王府多驍將,李建成、李元吉欲收買諸將,以為已用。


  由於尉遲敬德是自己手下大將,所以他們便先向尉遲敬德下手,他們秘密遞信叫去尉遲敬德說:「要委屈您給予我們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一個真誠親密的朋友,希望您答應我們的要求。」


  接著贈送給他一車金銀器物。


  尉遲敬德卻說:「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無處藏身,長期陷入叛亂隊伍,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結果承蒙秦王給我生命,如今還在秦王府供職,只應以生命報答他的恩情。我對您沒有功勞,不敢錯受重賞。如果私自答應為您效勞,就是背叛,一個為了私利忘掉忠誠的人,您又用他幹什麼呢?」


  這下卻把李建成給惹火了,此後就斷絕了交往。


  尉遲敬德很快報告了這事,李世民當時就說道:「您純潔的思想,高于山岳,就是堆起一斗黃金,我知道您也不會改變氣節。他送東西您就接著,不必顧慮。不這樣,恐怕您不安全。並且了解他們的陰謀,也可以幫助想出好的對策。」


  不過李元吉等人還是非常忌恨尉遲敬德,派刺客去暗殺他。


  只是尉遲敬德知道他們的陰謀,卻大開重重門戶,若無其事地睡覺,很多次,刺客都已經走進他家廳堂,終究不敢走進卧室。


  無奈,李元吉就在李淵面前誣陷尉遲敬德,


  李淵下令囚禁審訊,準備殺掉他。如果不是李世民堅決勸諫,才讓獲得釋放,恐怕他就會成為自己和自己的兄弟之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了。


  不過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雖然忠誠,但是脾氣卻不太好。


  事實上,歷史上由於尉遲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見到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常常當面譏諷他們,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的關係逐漸惡化。


  此後,尉遲敬德離開京城出任地方官。


  貞觀三年(629年),尉遲敬德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陽)都督。


  貞觀五年(631年),因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是元勛,各封一子為郡公。


  貞觀六年(632年,兩《唐書》記載為貞觀八年,但據《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四》記載,尉遲敬德在貞觀六年時已為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刺史,故將任同州刺史的時間定為貞觀六年),遷同州刺史。


  貞觀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擺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遲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間,尉遲敬德見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說道:「你有什麼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釋。尉遲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毆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隻眼睛幾乎被打瞎。


  這事鬧到了李世民那裡,讓李世民非常不高興。


  無奈,他規勸尉遲敬德道:「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全自己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後,一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


  尉遲敬德聽完這一席語重心長的話,忙磕頭謝罪,從此才約束自己的行為。


  當然,這些事情都還沒有在這個世界發生。尉遲恭和其他人的矛盾,也沒有激化到那種程度。此時的眾人,也只有少數幾個猜測到可能發生的未來。


  不過就在眾人都露出疑惑表情的時候,房玄齡卻突然說道:「陛下,想要弄清楚蕭文和漢皇的意思,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這弓弩有什麼用。因此,臣需要陛下召集大匠,研究一下這弓弩,是否可以在大唐生產。」


  「哦?」李世民眼睛一亮。


  昨天晚上的時候,他的直覺告訴他,這把弓弩是否可以在大唐仿製,是一個決定漢皇和蕭文傳達他們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的決定性因素。


  只不過那只是他靈光一閃的直覺,因此並沒有辦法追究下去。


  可如今,房玄齡卻隱約猜測到蕭文要表達的意思,確實是讓李世民喜出望外。


  不過這也正常,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後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父房熊,釋褐州主簿。


  父親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可以說,論文化程度,房玄齡恐怕是這裡的人裡面,最有文化的一個。


  歷史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晉陽留守李淵率兵入關,房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划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


  房玄齡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只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為朋友,共同為李世民效力。


  在擊破王世充后,房玄齡認為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


  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後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五人並功第一。


  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負責綜理朝政。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封梁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謚號「文昭」。后配享太宗廟廷。


  可以說,李世民對於房玄齡,已經給予了十分巨大的榮譽。


  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


  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其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如果是房相,或許能夠弄清楚其中緣由。」李世民充滿期待地想著,將昨天晚上他召集大匠的事情,也和房玄齡說了一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