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安上翅膀就飛了 下
我們都知道,通常正職都不明白事務,而真實懂事務的都是副職,所以副職就干作業多,幹得越多,就錯得越多,就越要背鍋,大約古往今來都是這麼個套路。
所以,凌振這人有真才實學,是火炮專家,而這個時代的火炮專家,究竟懂啥呢?
據書上說,他能做風火炮、金輪炮、子母炮等,可根據不一樣的地形和需求打擊對手,這個就牛了,依照如今的標準化,凌振最少相當於特級技術人才,能夠領國務院津貼了。
凌振首次對梁山打炮,打了三發,只要一發擊中了方針,但即是這一發,把梁山土匪打得小心臟砰砰直跳,這群孫子哪見過這種神器。
所以宋江就把免除火炮威脅當作首要作業,派出梁山水軍去狙擊炮兵陣地,成果因為疏於防範,凌振被阮小二活捉了。
而招安之後,特別是在打睦州時,凌振用子母炮攻擊城池,書上寫道:「天崩地動,岳撼山搖,」打得對方軍馬是「魂消魄喪,不殺自亂」。
而方臘手下的大將,就是砍了武松左臂的靈應天師包道乙,更是被凌振的轟天炮打得粉身碎骨。
儘管凌振打炮水平這麼厲害,但是無論在朝廷還是在原梁山,都沒有得到重視,只能說他生不逢時啊。
不過現在李陵當面,還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嗎?
不,他要給凌振安上一雙翅膀,讓凌振一飛衝天,一發不可收拾。
「凌振,本尊看別人的武器都是刀槍之類,而再看你卻只是一柄小銃,哦,是小炮,看樣子你是對火器情有獨鍾啊!」李陵明知故問說道,他這是要故意抬舉凌振。
他自己知道凌振的專長,但是別人未必知道啊!
「天尊慧眼,小的確實對火器情有獨鍾!天尊您看,這尊小炮,是最新……」凌振一講到專業問題,便滔滔不絕起來,連緊張害怕等等拋之腦後了。
這或許是科技人員的通病,慣常埋頭做學問,而少於人情世故。
「凌振,你的火炮水平很高啊!不知,你可願到本尊麾下效力?」李陵聽了一會兒,打斷凌振的發言說道。
李陵一如既往不換台詞、故伎重演說道,可是這話聽在凌振耳中,卻是最好聽的詞句,給首天籟之音也不換。
「願意,願意!小的定當竭盡所能,施展平生所學,為天尊打造天下最犀利的火炮!」凌振激動萬分說道。
能得天尊賞識,並引為神仙之流,那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彷彿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他的前程,也照亮了他的人生。
「好,好!凌振聽令,本尊封你為天雷軍統帥,過後將組建一支專屬聖地梁山的萬千炮軍!並賜你尊號雷震子,待本尊帶你回歸九天之上,你便歸位雷神,掌御九天雷霆!」李陵大力恩賞道。
這番封賞不可謂不重,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加賞,先是收歸麾下,后火速提拔為一方統帥,可謂一步登天,更是為他組建專屬炮軍。
這還不止,還賜尊號「雷震子」,先前的呼延灼受恩寵也重,但都沒有這個待遇啊,而且這個尊號可不簡單,待回歸九天之時,也就是李陵組建天庭完成之時,凌振更是名符其實的雷神。
掌御九天雷霆,你不服,噼里啪啦,一道雷霆炸死你!這還不算,手下一群炮兵,個個是個小雷神,簡直是BUG啊,在天上開炮,想想就……
「謝天尊賞識提拔,小的做夢都不敢想……」凌振「痛哭流涕」說道,這是高興的哭啊。
「一個大男人,還怎麼能這麼流貓尿呢?來,你們好好敘敘,相互認識認識,以後你們就是天庭同僚了——」李陵說著,手一劃拉,招來:
李公甫、索超、張飛、劉能、呂方、關勝、狄仁傑、趙紫龍、董平、展天賜、呼延灼、韓滔與彭屺等人,這些都是他在這裡新收的小弟,個個是一百零八神將之一。
「天尊,這是末將新發明的火炮模型,將他獻給您!它與先前的火炮大相徑庭,它的炮彈是這樣的——」「炮彈可以開花……」
凌振感動、感激、感謝之情無以言表,拿出他身上的小炮珍而重之的遞向李陵說道。
炮彈可以開花?
開花彈?
這個就驚世駭俗了!這時候有開花彈?
「快快獻上來,本尊好好鑒賞鑒賞!」李陵急切的雙出雙手,接過小炮說道。
或許在別人眼中,這就是一根大號的燒火棍,然而在李陵和凌振二人眼中,這卻是無價之寶。
這或許就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沒有之一!
凌振是中國傳統古典小說中罕見的以火器為攻擊手段的武將之一,其「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金輪炮、風火炮、車箱炮、轟天炮等,書中對於這些火炮的描述較為模糊,基本上只寫了其發射后的效果,而沒有描寫其裝填和發射的方式。
因此在現代,對凌振「火炮」所指為何物,多有爭議,說法包括投石機、爆竹以及真正的利用火藥發射的、管狀的火炮等。
反對「真正的火炮」說的觀點中,有一部分的理由是,北宋沒有這麼先進的火器,至少不可能大規模使用。但是考慮到《水滸傳》的成書最早也在元末,而凌振這個人物也不見於早於《水滸傳》的文學作品,作者很可能會根據當時的兵器發展情況來描寫,元明時代,中國已經有大量管狀的、用火藥發射的火炮、火銃用於作戰了,因此,《水滸傳》中出現元明時代的火炮也屬合理。
真假火炮的區別便是在火藥之上,事實上在宋之前,火藥與火器各自獨立發展。
當時所謂「火箭」「火炮」中的「火」,根本不是火藥,而是用易燃的草艾裹上麻布、油脂、松香、硫磺等物,點燃後用弓箭或拋石機發射出去,例如《三國志》中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連營、火燒藤甲軍等史跡無不如此。
而到了內外交困的大宋,軍事上的迫切需要激發了火藥配方的改進和完善,並大規模地運用到火器上,實現了火藥與火器的聯姻,即火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