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有天庭> 第三九四章 還有秦始皇什麼事? 上

第三九四章 還有秦始皇什麼事? 上

  這需要先從秦國的建立說起:前文已述秦國的首任國君秦非子本來是給周孝王養馬的,祖傳的養馬技藝,把周室的馬養的又肥又壯又多。周王認為他有才幹,便給了他幾十里地,封秦君,成為西周附庸。


  周朝的制度是分封制,從上到下,一級級分封,而受封秦君的秦非子連士大夫都算不上,更談不上諸侯。秦國真正意義上成為諸侯源於百年之後的東周初期。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所滅后,周幽王之子宜臼為逃避犬戎禍難,在秦襄公的護送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因為秦襄公護駕有功,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封給他爵位,准允建國,享有和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此時的秦國才真正的成為了諸侯。


  不過,這個諸侯只是口頭上的承諾,因為周王給他的封地是岐山以西的土地,那是犬戎所佔領的土地,大部分屬於不毛之地。於是:一個沒地的假諸侯,為了成為真諸侯,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秦國第一個屈辱的時候,就是征西戎慘敗。


  周宣王時,任秦仲為大夫,征西戎,秦仲死在了西戎;周幽王時,秦襄公的哥哥曾被犬戎俘虜;周平王時,秦襄公出兵討伐不利,病逝,可謂屈辱至極。


  到秦文公時,秦國才能把犬戎趕跑,站穩了岐山地區,但仍然時不時的遭到犬戎的騷擾,因此秦人養成了全民皆兵,好勇鬥狠的彪悍民風。


  秦穆公時,任用五羖大夫百里奚為相,治理國家,改革政事,國勢漸強。於是,秦穆公萌生了向東發展,參與中原爭霸鬥爭的意圖。


  於是,秦國的第二個屈辱的時代到來了。秦穆公初期,秦國東出取得了勝利,吞併了梁國和芮國,很快的,勢力延伸到了黃河的西部地區。


  高傲的秦穆公意圖稱霸中原,於是繼續東出,發兵攻鄭,越過晉國的地區的時候,順手滅掉了滑國。滑國滑城是晉國的邊邑小城。


  當時晉文公剛死,晉國霸業仍在。身披孝服的晉襄公親自督戰,在崤山設伏,大敗秦軍,全殲3萬餘人,即著名的崤之戰。


  秦國東出受挫,直到3年後,秦軍濟河焚舟以明志才勉強報了崤之戰慘敗的仇恨。然而此時晉國相當強大,東出肯定會再次受辱。於是秦穆公不得不依照百里奚的建議,攻打西戎。


  秦穆公平定西戎,解決了困擾秦國數百年的屈辱,同時也增加12個屬國,擴地千里,稱霸了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秦桓公時,晉國衰落,他便意圖攻晉,準備再次東出。晉厲公率領諸侯聯合討伐秦國,秦軍戰敗而逃,聯軍直追至涇水才收兵回師,即麻隧之戰。次年,秦桓公屈辱而亡。


  到晉悼公的時候,晉國再次稱霸,多次會盟之後,率領他們去攻打秦國,秦軍敗退至棫林城,秦景公無能為力。而後楚國強盛,秦軍南下也不得利,只能坐看晉楚爭霸。


  春秋後期,晉國公室卑弱,而六卿強盛,相互攻打,一直到三家分晉前,秦國也不敢攻打晉國。就這樣,秦國在向東不能出崤函,向南不能到巴蜀的屈辱中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秦國的屈辱伴隨著整個春秋時期,直到戰國初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東敗於晉,西辱於戎」。


  在戰國初期的秦簡公,秦惠公在位時候,正趕上李俚變法后強大的魏國,又有吳起為將,屈辱的秦軍丟掉了河西地區。


  秦惠公曾發兵50萬,想奪回河西之地,卻被吳起的魏武卒在陰晉以五萬勝五十萬,大敗秦軍,即著名的陰晉之戰。


  一直到秦獻公在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模仿魏國的軍制,秦國逐漸強大,才取得了第三次的河西之戰的勝利,也因此秦獻公被周天子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的稱號。


  伯,是霸主的意思。


  當然了,他的兒子就是秦孝公。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18年法成,秦國強大,塑造了虎狼之師,便再也沒有屈辱過。同時,僅用了100多年,六代秦君便走完了秦國由變強到統一的路程。


  那麼商鞅變法是怎麼一回事呢?怎麼就那麼神奇呢?一下子讓秦國強大到無敵?


  無敵啊,不是凡人所能想象的!正如歌詞所唱: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無敵是多麼、多麼空虛


  獨自在頂峰中、冷風不斷的吹過

  我的寂寞、誰能明白我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無敵是多麼、多麼空虛


  躲在天邊的她、可不可聽我訴說

  我的寂寞、無盡的寂寞

  這首《無敵》是由周星馳作詞作曲,御用配樂師黃英華擔當編曲,他與周星馳合作過《少林足球》、《功夫》、《西遊降魔篇》等。


  該歌曲還是電影《美人魚》的插曲,由鄧超演唱!


  言歸正傳,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當時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


  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引進人才。這便有了起因,所謂重賞之下必有人才: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被任為左庶長。


  然後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間,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便是著名的商鞅變法。


  這個變法,是空前成功的,使得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商鞅變法第一次變法,主條目:

  (一)頒布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法律,輕罪用重刑;

  (二)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征商稅。


  (四)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五)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擴大了國家賦稅和兵徭役來源,為秦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次變法:

  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谷關。


  為便於向函谷關以東發展,秦孝公於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徵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


  其主要內容有:


  (一)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二)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三)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四)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


  (五)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六)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這是對第一次變法中「異子之科」法令的補充,也是對社會風俗的規範。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


  天意弄人的是,變法還是得以繼續實行下去了。


  總之,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


  這也成就了秦始皇偉大的功績!

  「我來了,同樣會讓天下一統,我也會逐步推行郡縣制,這樣便會有高度中央集權的統治,然後我便會成為華夏第一任皇帝,這樣以後還有秦始皇什麼事?」李陵不由想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