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有天庭> 第四八四章 反省:漢朝何去何從

第四八四章 反省:漢朝何去何從

  那麼解決董卓之後,大漢朝該何去何從呢?


  如果想弄明白,就要分析漢朝滅亡的原因。


  讀書的時候讀歷史,對於各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歷史書上大部分歸結為農民起義,而導致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無一例外就是政治腐敗,貪官污吏橫行。


  因此,歷史書上總是說這些農民起義葬送了某某王朝,或者給予某某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它的滅亡。當時的我,並沒有往深層次里去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彷彿農民起義是王朝覆滅的主因乃是天經地義一般。


  不過,隨著後來書越讀越多,這種想法逐漸動搖,難道這真的是所有王朝不可逃脫的宿命?

  作為一個漢族人,漢王朝的覆滅,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當歷史的車輪緩緩的碾過漢王朝四百年的軌跡,到了東漢末年時,漢王朝爆發了歷史上聲勢最大的一場起義--黃巾大起義。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鉅鹿人張角振臂一呼,天下太平教徒裹黃巾反者一夜之間如蜂集蟻聚,百萬黃巾,並非小說家言。


  這場起義確實嚴重的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但要是說動搖統治根基卻似乎有點過了,因為漢王朝的根基早已殘破不堪了,無所謂再動搖了。


  為什麼當時有這麼多人參與太平教乃至參與黃巾起義?為什麼漢王朝會一夜之間爆發如此規模的起義?政治腐敗?橫徵暴斂?貪官橫行?

  是的,這方面的原因肯定是存在的,但卻不是最主要的,什麼是主要的呢?


  漢朝的賦稅從漢初到漢末其實都不是很重,最差也是「十稅一」,有過「十五稅一」,也有過「三十稅一」,甚至有過不收稅的時候,漢末時候的稅收政策也應該維持在十稅一到十五稅一之間,這跟漢初差不多,可就是同樣的稅賦政策在漢初造就了「文景之治」,到漢末就出問題了。


  為什麼會出問題,那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人口增多。


  漢初有多少人口?漢朝建立的時候,全國的人口不足2000萬,應該也就是1000萬出點頭。


  而漢末有多少人口?據後世的統計為5600多萬,這還不包括一些被刻意隱藏的人口。


  這一比較,問題就出來了,漢末與漢初相比,人口增長近四五倍乃至更多,而漢朝的疆域雖然擴大了不少,但是耕地面積卻增長不多,這與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係,所以,這樣一來,人均佔有的耕地面積就減少了。


  舉個例子,原來需要10畝田才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現在家人翻了幾番,變成了二十個,這10畝田就養活不了這家子人了,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導致漢朝晚期出現了大量的流民。


  何謂流民?就是失去土地而四處找生活的農民。這些人是生活在漢末最底層的階級,赤貧如洗,一無所有,掙扎在溫飽線上,為了生存,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這些流民就是後來黃巾起義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所以說,人口的增多導致人均耕地面積的下降,加速了貧富分化,加重了階級矛盾,是漢朝覆滅的第一原因。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漢朝的統治階級知不知道漢朝有這麼多流離失所的流民呢?應該說是知道的,漢朝的統治者開始還採取了一些賑濟措施,但是到了後來,這個政策執行不下去了,因為大漢朝的國庫已經空虛了,沒錢了。


  漢朝政府的國庫收入在漢末的時候應該維持在20億錢到30億錢之間,當然,漢朝還是有一些老底子的,上百億錢應該還是有的,但是,最後,錢沒了。


  原因很簡單,西疆涼州一帶的羌族發生了叛亂,政府為了平定叛亂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這場叛亂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幾十年,最後也沒有完全鎮壓下來,但國庫卻已經被耗空了。


  羌族為什麼會叛亂?或者說是起義?

  這跟很多貪官污吏有關係,漢朝一直以來並沒有正視過羌族的地位,羌人在漢朝的地位比不上歸屬的匈奴人。


  匈奴人歸屬漢朝後,漢朝給予了匈奴人很大的自治之權,而條件就是承認大漢朝的統治地位,漢朝跟其它異族(如鮮卑)作戰時,匈奴人派出族中軍隊予以協助,所以,匈奴人在歸屬漢朝後日子過得還是相對滋潤的。


  而羌人就不一樣了,羌人歸屬漢朝後,需要接受漢朝地方官的統轄,自治權很小。這與羌人從末形成過統一的國家有關係,都是相對獨立的部落,不像匈奴人一樣抱成團,因此,漢朝可以將各個部落,如先零羌,白馬羌,燒當羌分拆開來置於各郡之下,接受州郡長官的統治。


  而漢朝的統治者對涼州的態度本身就不是很重視,這跟東漢定都洛陽有關係。


  涼州,離洛陽遠著呢,中間還隔著一個關中,所以,在東漢的時候,涼州由於不受重視,所以吏治非常腐敗。


  不管是哪方勢力,都把涼州當成了一個撈錢的地方,當時涼州不僅是羌族活不下去了,後來,連涼州的漢人也活不下去了,因此,開始只是羌族反抗,後來,漢人也參加了叛亂,有漢族參加的叛亂性質遠比單純的羌族起義來得複雜得多,因此,涼州成了東漢後期的花錢桶,數以百億記的錢財花在這個地方。


  到了漢末,朝廷甚至一度有過要放棄涼州的打算,可見漢政府對涼州確實已經難能為力了。因此,涼州的叛亂是漢朝覆滅的第二個原因,其直接後果是導致朝廷國庫空虛,無力賑濟流民,給了太平道可乘之機。


  什麼是太平道呢?太平道是漢末道家的分支之一,漢末道家大致有三大分支,一是張魯父子的五斗米道,一是于吉的太平青領道,而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張角的太平道了。


  太平道之所以會利用流民進行起義,其實質上是學術思想爭鬥的升級版。眾所周知,漢初採用的學術思想是道家的黃老之術,黃老之術是道家的一種思想流派,這種思想,在漢初的時候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文景之治」有很大的功勞應該屬於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