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節度使制度
趙旭的一番沒頭沒尾的話一,趙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可是這苗訓居然真的聽懂了,這也不是他聽懂了,而是他自己琢磨一下,覺得這樣的也是十分正確的。
想一想自己家族記載的關於自己祖宗的事迹,現在想起來是真的如趙旭所。
諸葛亮日理萬機,全國的大事事無巨細全部都要過問一番,上面還詳細的記載著有一日他親自去看士兵的伙食。
然後告訴後勤的人員,是要給士兵做什麼。吃什麼,伙食要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可以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了。
當時個是看了之後就是認為自己的祖宗真是了不起,真正的做到了愛兵如子。
怪不得當時的士兵都是十分的愛戴他們丞相,這樣的人誰又能不去佩服呢?
可是現在想起來這樣的事情都是錯誤的,因為諸葛亮不僅僅是這一次去過問這個士兵的伙食問題。
以後每天他都是去過問了一番,這就有過了,這不是走的親民路線了,而是勞心勞力了。
正如眼前這位太子的,身為一個身居高位的人,不是不可以關注下面的人。
可以適當的讓士兵和你近距離的接觸,讓下面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但是這種事情你沒有都持續的話,你自己不覺得有無聊了嗎?這樣的事情你都過問。
絕對會極大的分散你的精力,你應該做的是運籌帷幄,進而統籌全局。
不應該事事都要問的,你可以適當的分權,讓下面的人去做,這樣不是很好嗎?
「主公你想的是要將權力下放到具體的官員手裡嗎?」
苗訓又不傻,人家只了凡是沒有必要親力親為,你只要管好你的分內之事就好了reads;。
人家沒有其他的,可是弦外音就是你不能把什麼東西都抓在自己的手裡吧。
但是他自己又不能直接我要把手中的權力給別人吧,這樣的事情怎麼能從他的嘴裡出來。
要知道他現在的身份不一樣了,出來的話自然也不一樣,很可能就是朝廷以後的準則了。
越是這樣的人,話一定是要心了,不然還不讓有心人聽了去,所以現在的趙旭也是這樣。
凡事話做事留三分,不能全了,這就是這事情的變數還是很大的,沒有定下來。
「先生果然是聰明絕,一就明白,我是有這個想法,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什麼三權分立他都想提出來,不過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才不提出來遭別人的炮火攻擊呢。
現在是皇權至上的時代,根深於人們心中的就是要有皇帝大權獨攬。
那門現在還能要把皇帝的權力分出去嗎,想不其他的人,即使趙匡胤這一關也是不過去吧。
「既然是分權,我想聽聽主公有什麼看法,怎麼個分權的方法。」
「先生那只是我一時興起才提出來的,具體的我還沒有想好,但是已經有了大致的輪廓了。」
按照趙旭的猜想這個分權就是要兩步的,一時分掉官員的權力,二是限制皇帝的權力。
不過限制皇帝的權力現在絕對是不行的了,且不以後他當皇帝了吧。
這個限制皇權就是限制自己的權力,這一他倒是不怎麼在乎,他真正在乎的還是自己手中的權力。
他現在需要的是集中的權力,高度的集權,幾乎沒有人可以掣肘的權力。
趙旭並不是貪戀權力,也不是捨不得自己的位置,不然他能提出來分權嗎?
因為他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要統一天下,統一天下不是一句話的reads;。
我統一就行了嗎,誰聽我的,統一天下靠的是堂堂正正的天子之師。
靠的是軍隊的戰鬥力,靠的是一個國家的財力和物力,將他聚集起來,將對方消滅。
你以為這些東西在一個不是高度集權,皇帝的就是金口玉言的時代,能很容易的辦到嗎?
如果皇帝的不算了,權力被限制了,誰願意聽他的,要有個什麼決策還不是要集體商議。
集體一商議還不是要耽誤多長時間了,這樣大好的機遇早就白白的溜走了。
所以趙旭把這個限制皇帝權力的構想從腦海中給刪除出去了,先不能不能行得通。
就單單他的理想就不允許他這樣去做,也許他會這樣做,但是絕對不可能會發生在現在。
「按照我的猜想我是決定要分散官員們的權力的,這個大概的框架我腦海里還是有的。」
這不趙旭自己直接把其中的一部分給砍掉了,是自己只想到了限制官員的權力了。
苗訓一聽這是可以的呀,現在地方官吏的勢大,是要分散他們手中的權力,這樣有利於中央的統治。
他的一生都是輔助明主為己任的,現在他自然是站在有利於自己輔佐人的統治的方面想的。
現在各地的節度使權力過於大,這一也是他最擔心的,他也在想著如何的解決這個問題。
沒有想到趙旭就在這個時候有要分散官員權力的想法,這一他是絕對的贊成的。
只要把他們的權力給給瓜分掉了,他們還拿什麼去威脅中央的統治呢?
「既然主公有了一個大概的框架,那麼你能不能一下,我倒是想看看你的這個主意是什麼樣的reads;。」
「先生,你是高看我了吧,我能有什麼高明的主意只不過是有了一的想法,出來,讓先生來參詳一下,具體的還要靠你們來完成。」
具體的細節趙旭是絕對想不出來的,他只能出來一個大概,剩下的還要考這些大臣去完善。
「我最想解決掉的是威脅我們大宋統治的地方的節度使問題,我想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權力給分出去。」
趙旭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一起來,書人在那邊書,他在這裡講他的。
節度使這一個詞出現的比較早,節度節度就是不就是節制調度的意思。
魏晉的時候朝廷就開始設置了代表政fu的持節都督,代表朝廷行使權力。
在北周和隋的時候將這一持節都督又改稱為內地都督府,但是並不是長設置的。
因為這一時期戰事並不是時常的發生,所以只有在北方防止游牧民族的地方才長期的設置內地都督府。
但是無論是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還是北周和隋朝的內地都督府都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的。
也就是沒有均田制這些制度是不能實行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但是唐高宗李治以後均田制逐漸遭到了破壞,土地兼并也是十分的嚴重。
還有一些不願意受到壓迫的農民不斷的逃跑,加上大量的流民,均田制已經名存實亡了。
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士兵逃亡,嚴重的出現了國防的困難,使國家處在危險之中。
為了加強防禦力量和改變臨時有戰事的時候出現徵調士兵的困難,逐漸的形成了職業化的士兵。
並且也出現了將大量的士兵駐守在某一地域,暫時設置一個臨時軍鎮。
這些軍鎮逐漸的制度化,開始形成有固定駐地為了管理這些大的軍鎮,開始設置了專門的軍事長官,也就是節度使reads;。
但是這時候的節度使還不是朝廷的固定的官職,只是在稍後的時間才成為固定官職。
在唐玄宗李隆基當政的時候,節度使逐漸形成了固定的職位,在全國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伊西八個節度使區。
同時加上劍南、嶺南兩個鎮,一共算是是個大的軍事區域,形成十個大的軍區。
節度使代表朝廷治理朝廷,統帥這些朝廷的軍隊,朝廷授予他們征伐的權力。
這時候的節度使還是比較聽從朝廷的調遣的,他們也是老老實實的作著朝廷的官吏。
但是朝廷忘記了中、央政fu授予征伐權力的時代是出現在春秋戰國的時候。
最後這些都是成為了王朝的障礙,現在睿智的唐玄宗居然再一次使用了這一招。
果然沒有多久總領范陽、平盧節等四鎮的節度使安祿山發動了動搖唐王朝的安史之亂。
為了儘快的平息這場叛亂朝廷的中央政fu有陸續設置了許多的節度區域。
也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節度使,這些人後來成為唐王朝的功臣,當然也是割據一方的節度使。
朝廷不能節制他們,在他管轄的範圍內,所有的官員都是由他們任命。
也就是朝廷無權過問的,還有就是節度使的位置也不是他本人死去就沒有事情了。
而是可以將他的位子傳給他的兒子親屬,甚至是部下,同時節度使是集軍、財權於一身的。
這儼然就是一個的王國,這樣的國王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
其權力之大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在這樣的歷史淵源下形成的,要想解決掉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他的根源處著手。
趙旭要想解決節度使的問題,必須知道這些,所以他在自己的腦海里將這些資料過了一遍。
本書來自 品&書#網 /book/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