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推出來
顏彥倒是沒想這麼多,這一趟進宮,她收穫頗豐,不但有兩塊牌匾,還有皇後送的兩包頂級血燕和一堆衣料,外加太後送的幾樣官窯白瓷擺件,不過最令她感動的是,太子居然送了她一頂鳳冠,說是以兄長的名義。
鳳冠和白瓷擺件顏彥自己收起來了,血燕和衣料顏彥分了一半給馬氏和顏彧顏彤。
不知為什麼,這麼大的喜事,就連顏芃聽說后也差點抱著顏彥蹦起來,可顏彥從馬氏和顏彧臉上卻看出了一抹憂色。
由此,顏彥心裡隱隱有了一個答案,多半退親這件事還真是馬氏顏彧和陸家合謀搞出來的,如今見顏彥名氣越來越響,連皇上和太子都對她另眼相待了,因此,馬氏擔心陸家會後悔來這麼一出。
當然了,這只是顏彥的猜想。
她不是沒想過去找丫鬟婆子打探那天的事情,可那幾個婆子攆的攆賣的賣,顏彥上哪裡找人去?
再則,雖說這是顏府,但不是顏彥的家,馬氏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因此顏彥不想驚動馬氏,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下,她不想鬧得滿城風雨,畢竟原主對這個家還是很有感情的,不沖馬氏,沖顏芃,沖顏彤和顏彰顏彬。
為此,顏彥很快放下了這種猜測。
誰知次日下午,顏彥正在上房和馬氏核對嫁妝單子時,顏芃又帶回來一個好消息,說是上午的朝會皇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稱讚了她。
起因是這天的朝會說起了西夏和遼國聯姻一事,會上有人也提出了一個觀點,大周也可以和金人或蒙古人聯姻,如此一來,遼國和西夏被夾在中間肯定也是寢食難安,說不定大周還可以藉此機會和金人聯手把遼國滅了呢。
這個觀點可可就是陸端提出來的,同時附和的有護國公吳起和鎮北侯宋燁,外加門下省的左相徐良興,其他還有位分低一些的官員。
但這個觀點遭到了中書省右相王實修和尚書省左相溫文山的一致反對。
這兩人的觀點和顏彥差不多,也是不建議和金人聯手,倒不是他們提前知曉了歷史,而是國庫空虛,實在不足以支撐這場戰事,這是其一;其二,戰爭一起,受重用的必然又是這些勛貴世家,他們文人好容易有的一點地位又該動搖了;其三,這場戰事不論輸贏,對大周都沒什麼好處,因為贏了,則意味著遼國被滅了,可誰能保住遼國被滅后金人不會揮師南下呢?而若是打輸了,則更是壞事,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說不定還會給對手有機可乘呢,與其如此,還不如留著遼國,維持目前這種小打小鬧的現狀。
李琮一聽左右丞相說的話竟然有一大部分和顏彥契合了,心下既驚又喜,要知道左右丞相做到這個高位是經歷了好幾十年的官場洗禮,見識和閱歷比顏彥一個不出門的年輕小姑娘不知強多少倍,可顏彥看問題居然站在了他們的同一高度,實在是難得了。
「其實,朕昨天也聽到一個人勸朕留著遼國和西夏,說遼國和西夏聯姻不會對我大周構成威脅,他們是為了對抗蒙古和金人才不得不聯手,朕一開始只覺得她這番話很是幼稚可笑,可細細一分析,竟然有幾分道理,她說遼國和我們和平共處了幾十年,若有異心,早該在太祖皇帝南下收拾後唐時就該發兵了。」
「回稟皇上,這個觀點臣不敢苟同,彼時遼國沒有野心,不代表幾十年後也沒有,因為現在的遼國皇帝換人了。」陸端站了出來。
「是啊,皇上,萬一遼國和金人聯手對付我們大周呢?」鎮北侯宋燁站了出來。
「還有蒙古,蒙古最近也成了草原一霸,如果北邊的這幾個小國聯手的話,則我大周的北部防線危矣。」護國公吳起站了出來。
「可若是他們不聯手呢?若是遼國和金人開戰呢?」顏芃站了出來。
不知為什麼,他還是比較信服自己的侄女。
「既如此,我們何不靜觀其變,等戰事明朗后再說?」孟諾站了出來。
他倒不知這個觀點是顏彥的,只是他委實不贊成大周這麼快就站隊。
「各位愛卿稍安勿躁,朕的話還沒有說完呢,朕今日向你們說這番話,不是現在就要一個答案,而是感慨一個足不出戶的十五歲小姑娘,竟然也有這種遠見和憂慮,著實不簡單啊,可見天分這種東西是做不得假的,就是可惜,若是個男兒身就好了,說不定也會像她父親一樣,為朕分憂。」李琮故意把顏彥推出來,他就是想看看陸端的反應。
「什麼?十五歲的小姑娘?」大殿里很快響起了嗡嗡聲。
其中有不少人猜到了是顏彥,因為他們清楚,昨日太后在慈寧宮宴請了顏府女眷,說是給顏彥送嫁。
十五歲的小姑娘顏府倒是有兩個,可皇上說能為他分憂的顯然不是顏芃,而是那個死去的顏芮,也就是說,皇上口中的小姑娘是顏彥,那個死而復生的顏家大小姐。
陸端確實大吃了一驚。
其實,從他妻子親自上門去賠禮被拒絕並提出要他妻子在太后壽宴上當眾認錯后,他覺得這個小姑娘不簡單了。
再後來,聽了妻子敘說那天在太后壽宴上兩人的那番對話,他就有點後悔了。
這門親事,是陸家錯過了,是他兒子沒有這福分。
後來的事情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比如說,顏彥不接禮書,反而提出請太後過目,結果,太后直接點明了最關鍵的兩個莊子和兩間鋪子。
再後來,顏彥出手救了皇長孫李熙,皇上答應賜一座宅第當陪嫁,明擺著是要為她撐腰。
多好的一個小姑娘,多好的官場助力,可惜偏偏說給他這個庶子了,偏偏這個庶子還是一個百無一用的啞巴。
因此,陸端委實後悔這件事陸家處理得太過了。
可惜,世上沒有早知道,要怪只能怪他兒子有眼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