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哲學家
三樓也如張陽所想那般,整齊的折疊沙發上擺著一個個小牌子,牌子上寫著數字,這是用來競價的,而前麵的台子上放著一柄小木錘,那將是拍賣官的武器……
張陽走上前去,拾起桌上的小木錘,試著想象了一下當天的場景,頓時覺得心情十分激動,坑老外,真是一件開心的事。
……
半個月裏,張陽將三層小樓成功裝修好,而其他人也沒有閑著。
比如近半個月裏,百官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尉遲恭拿到車子後,聽從張陽的意見,大力推廣,第二天就坐著車子去上朝。
還別說,當時皇城下烏壓壓的一片人,轎子塞滿了整個城門口,尉遲恭的車子一亮相,直接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了。
這車子看起來不錯!
這是最終所有官員得到的一致結論。
首先結實耐用是一定的,鐵架子的車子可比木頭的轎子結實太多了,風吹日曬的根本不怕,但木製的轎子就要提防陰雨天長黴,風吹日曬變脆等等問題。
其次速度的確很快,又很靈活,尉遲恭為了達到宣傳效果,可是讓下人在百官麵前轉了又轉,足足跑了好幾圈,這讓百官們意識到車子十分靈活,想轉彎,隻要前麵拉車的人一轉,車子就轉了,而且速度快,又平穩,轎子最少需要兩個人,轉個彎就需要相互協調,一個沒轉好,抬轎的人腳底絆倒了,轎子裏的人估計也就飛出去了,因此轎子速度一般很慢,求得就是一個平穩,再說,這麽重的轎子壓在身上,就是想快也很難快的起來……
然而最為關鍵的就是轎子最少需要兩個人,而車子隻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工錢足足少了一半,這讓官員們都讚歎不已,不僅結實耐用速度快,還省錢啊!我的天呐.……
這.……這是在哪買的?!……
尉遲恭最近笑的十分開心,車子不僅得到了百官們的肯定,更是直接賣出去了幾十輛,當初讓管中打造的五十輛車不僅全賣光了,而且又額外打造了許多,而尉遲恭公布車子可以租賃的時候,更是有許多人前來打聽租賃的條件和價錢,畢竟不是每位官員都能買得起車子和自己的車夫。
在仔細審核登記了幾十人後,長安城的拉車漸漸代替了轎子,甚至許多不是官員的富商也經常享受坐車的樂趣,方便快捷花錢還少!
而滿街跑著的人力車夫與拉車,宛若帶張陽回到了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路上行人討論著今天的彩票中獎號碼,天空中彌散著煤爐煙囪裏冒出的煤煙的氣味,但周圍居住的房屋卻多是土房,地麵是塵土飛揚的土路,這一切都讓張陽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像自己當年活著的那個世界。
……
“張陽呢?!馬上宣!”
禦書房內,李世民衝著身邊的小鄧子喊道。
小鄧子嚇得瑟瑟發抖,麻溜的跑出宮去找張陽,隻是心裏暗暗埋怨是張陽不來上朝,怎麽每次倒黴的都是自己?
李世民最近日子過得也十分好,前些日子張陽帶著工匠給自己的禦書房打上了水泥,鋪了滑滑的瓷磚,最過分的是上麵還鋪上了綿軟的地毯,這還不算,張陽將最新研製出來的玻璃窗戶也給李世民裝上了。
這一下算是徹底把李世民搞傻了,窗外明亮的陽光照進來,刺得李世民眼睛都有些睜不開,飄著的小雪花、枯枝落葉、甚至站崗千牛衛的小動作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李世民當時說了一句話讓張陽苦笑不得.……
“張陽,朕怎麽覺得有點冷?!”
如今的李世民算是徹底習慣了,白天窗簾拉開,明亮的陽光照進來,照在身上十分舒適,煤爐上燒一壺熱水,泡上一杯熱茶,光腳盤膝坐在厚厚的地毯上,眼前糟心的奏折似乎也沒有那麽討人厭了。
“哎……這小子要是能再積極一點就好了!”李世民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張陽的能力不小,各種各樣的好東西造了不少,整個長安城的經濟一下就被點燃了起來,但張陽似乎依舊是那樣不溫不火,按部就班的偷著懶,似乎對這一切沒有太大的激情。
而張陽卻在躺椅上思考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糧食的產量問題?
在古代想把經濟發展起來,不難,但歸根到底卻還要解決糧食的問題!
或許有人不明白,都說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但到底如何發展?這些年國家似乎確實有錢了,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也確實好了一些,但似乎自己也沒有做什麽呀?怎麽經濟就發展了呢?
其實經濟發展歸根結底就是百姓需求多了,製造出來的東西也就多了,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估計有些同學還沒聽懂,比如說最開始,人們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需求?有。吃飯與穿衣,所以就是簡簡單單,經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但隨著人們的需求增加,比如說要出行,要住更堅實的房屋、甚至要有精神方麵的享受等等,需求多了,人們便更加努力的去創造這些東西,比如就有了專門造車的人,有了修房子的人,甚至於有了吟詩作對的文人等等。
經濟就是在人們的需求中穩步增長起來,人們也開始發現,咦?生活似乎真的變好了,拿今天來說,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慢慢都走進了尋常百姓人家,其實這都是百姓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財富。
但問題也接踵而至,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造車、蓋房子、開酒樓等等這些賺錢,於是種地的人就越來越少,今天的我們可以拿著這些製造出來的東西跟其他國家換糧食,也就是出口商品,進口糧食,但古代卻無法做到,日本到中國來一趟都要千辛萬苦,更何況其他國家.……
這也是為什麽古代的統治者總要“重農抑商”,百姓是盲目的,哪行賺錢便做哪行,種地辛苦錢又少,誰會選擇種地呢?但如果無人種地,糧食又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