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變臉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變臉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變臉

  裕親王府是世祖之後,是近支宗室,加上裕憲親王是聖祖兄長,使得這一支在宗室中地位比較優容。


  可三年之內,兩次奪爵改封,使得裕親王府聲望早已大不如從前。


  人人都曉得,裕親王府不入皇上眼,這個親王的分量也就不顯得那麼貴重。


  除了執掌內務府的十六阿哥去王府露了個面外,其他去參加喜宴的,最多不過是貝勒。其他親王府、郡王府中,即便打發人過去參加喜宴,也多是子侄輩。


  廣祿是裕憲親王之孫,今上的堂侄,輩分在宗室中倒是不高。同輩份的族兄弟過來吃酒,從情理上倒也說得過去。


  可廣祿的身份,早年依附與伯父,前兩年依附長兄,原本是隱身人一般的身份。


  各個王府阿哥中,他相識的也沒幾個。


  之前往來的幾個黃帶子,又都是宗室依附王府的破落戶。這些人倒是過來捧場,可尊別有別,只能去偏廳,連上正廳露面的資格都沒有。


  如此,即便賀客登門,主賓也沒有什麼話說,氣氛很是冷清。


  誰都不知道廣祿這個親王帽子能戴幾年,按照宗室承爵傳統,他伯父那一支既已經問罪,就子孫亦失去繼承權,他兄長那邊亦是。


  宮裡可還有幾位年歲漸長的皇弟沒有封爵,要是廣祿戴不穩這個帽子,八成就要由那幾個小阿哥中挑人承繼。


  誰能說得准呢?大家都曉得,皇上對宗室嚴厲,又不是大大方的,要是有私心,那……


  如此一來,即便爵位不如廣祿的,也不敢往他身邊巴結,三三兩兩地找相熟的族人說話。


  直到曹府的嫁妝到了,鋪了滿滿一院子,大家的眼睛才亮起來。


  早先他們還暗地裡嗤笑,正五品同知之女,祖上又是包衣,如此出身低的親王福晉,即便是曹家旁支,又能如何?


  若是尚書府嫡女,還能使得大家留心一些;只是尚書的堂妹,就顯得沒什麼分量了。


  若不是託了曹寅這一支抬旗的光,說不定還要小選進宮當宮女。


  等到琳琅滿目的嫁妝鋪了一地,那二十頃的莊子,四處陪嫁鋪子,兩處房產,一百二十八抬嫁妝,晃花了眾人的眼。


  就是宗室嫁格格,也沒有幾個王府有這樣的氣派,少不得就有人說酸話,陰陽怪氣,道:「祖墳冒青煙出了個親王福晉,頃家之力置辦嫁妝也不稀奇。」


  這時,曉得曹家東府詳情的,才掰著手指頭跟大家算起來:「哪裡用頃家?曹家老一輩雖只剩下兩位太夫人,可小一輩卻是個頂個兒都不俗。除了李太夫人身邊的幼子,曹尚書堂兄弟四人出仕;姊妹排行五個,除了這個四姑娘不算,還有一個親王福晉、一個國公福晉、一個皇子庶福晉。有這麼多兄弟姊妹給填箱,湊上這一副嫁妝也不算什麼。」


  宗室中,除了有差事的王公外,並不是人人關心權貴人家。


  現下,聽了這人的話,從最初的不屑,也開始關注起來。


  什麼福晉同胞兄長已經是二品總兵,還有庶兄為翰林侍講,什麼的,大家對曹家兄弟的官職履歷問了個遍。


  最留心的,還是曹家幾位姑奶奶。


  雖說滿洲大姓中,同族出現多個女子指入宗室的,並不少見,可那個同族就寬泛了,有的是同祖,可說起來不知隔了多遠;可像曹家這樣,同祖父之下,五個姑娘,三個入宗室,一個入皇室的,任是誰都看出來,曹家在皇上跟前的體面。


  原本猜測廣祿是「過渡」王爺的那些,面上也添了幾分殷勤。


  廣祿打小寄人籬下,哪裡還看不出眾人的轉變?


  對於曹家,他又添了幾分感激。


  待他去曹家親迎,對曹顒、曹項兩個舅兄,也是真心實意感激。


  他不是驕縱的人,四姐又是敦厚的性子,夫妻兩個站到一塊,看著倒是多幾分和諧。


  成親次日,夫婦兩個照例進宮謝恩。


  四姐兒容貌雖只是清秀,可身形肖母,個子高挑,不像漢人,更像滿洲姑奶奶。又是經過宮嬤嬤調教過的,舉止大方有禮。


  雍正見了,很是滿意,問了兩句話,賞了東西,便打發他們去見皇后。


  皇后對曹家的印象一直很好,當年在潛邸時,側福晉年氏得寵,不少人都捧年氏,反而因她這個嫡福晉死了嫡子,又是溫和的性格,而有了慢待;只有曹家,從來都是守份知禮,對她這個嫡福晉很是禮遇。


  連帶著曹家出來的曹佳氏姊妹,對她也格外孝敬。


  為了這個緣故,她對曹家始終高看一眼,否則也不會對五兒另眼相待。


  現下,看了四姐兒,皇后更加滿意,和顏悅色地話樂幾句家常,又難得地留了飯。


  等到兩人走前,皇后還囑咐四姐出了對月後,就多往宮裡遞牌子請安。


  四姐兒謝了又謝,才隨著廣祿出宮。


  他們只是宗室,不是皇室,所以不用往宮妃處請安。


  可帝后賞賜,已是不俗,足足有半車東西。


  廣祿也看出來,自己沾了妻子的光,心中將妻子更高看三分。


  四姐兒卻向來是溫吞性子,倒是有些榮辱不驚的犯兒,忍著羞澀,見了王府的內外管事,接了王府賬冊與庫房鑰匙,成為王府的女主人……


  當年曹佳氏出嫁時,曹寅夫婦進京送嫁,曹顒這一輩還小。


  如今,四姐回門,卻使得眾人明白什麼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什麼是「尊卑有別」。


  除了李氏之外,就是兆佳氏這個福晉生母,也要隨著曹顒兄弟,出門去迎接親王與親王福晉。


  先國禮,后家禮,一板一眼,規規矩矩的,卻少了幾分熱鬧。


  直到四姐兒去了內院,曹顒、曹項兄弟陪著廣祿入了席,大家說話才算自在些。


  四姐兒給李氏請了安,就望向兆佳氏。


  她本是開朗的性子,不是愛扭捏的,可想著往後自己同堂姐平親王福晉,一年到頭也未必有歸寧的日子,也忍不住扶著兆佳氏的胳膊,落下眼淚。


  兆佳氏看著雍容華貴的女兒,心裡說不出得滋味,既覺得驕傲,又覺得捨不得,生怕她受什麼委屈。


  女兒嫁入高門的喜悅,都換成了擔憂。


  這京城權貴人家,茶餘飯後最常說的就是王府妻妾爭鋒的笑話。


  王府深宅,哪裡又是好待的。


  兆佳氏心中,不由懊悔起來。


  她早年就吃過陪嫁丫頭爬床的苦頭,很不願女兒再受這些,陪嫁過去的八個丫鬟都挑的老實本分的。如此一來,卻也使得女兒失了助力。


  她猶豫了一下,道:「你身邊的人若不夠使,就打發人送信回來,這邊再挑幾個人送過去給你使……」


  回門說這個,固然是體恤女兒,卻也太早了些。


  李氏不好相勸,只做沒聽見;初瑜與春華做嫂子,更不好說什麼。


  四姐兒神色平和,道:「盡夠了,如今王府就我同王爺兩個主子,入冊的下人就近百,內宅的丫鬟也有二十來個。」


  兆佳氏聽了,不由睜大了眼睛,道:「怎麼才二十來個,你就帶過去八個,王府原來才十來個丫鬟不成?」


  她這一問話,連帶著大家也帶了幾分好奇,望向四姐兒。


  四姐兒點點頭,道:「前幾年的時候,王府放出去一次人,後來就沒有補足;去年,又處置了一些下人……」


  兆佳氏聞言,不由皺眉,道:「就算少了人,總要補上才好;是不是有人欺負王爺年輕,要不要去求求十三爺?」


  王府有王府的規制,即便主子少,用不少那麼多人,可要是少了,卻是失了身份。


  除了兆佳氏,剩下三人多少也明白其中緣故。


  三年之間,裕親王府被抄了兩次,下人的榮辱都牽在主子身上,被打殺發作一些人也不稀奇。


  四姐兒忙搖頭,道:「不必,人少好打理,王府事務本就沒那麼多,現下的人已經盡夠使了……」


  *

  曹家這邊其樂融融,養心殿里卻是烏雲密布。


  「好個史筆如刀,好個史筆如刀!」雍正捏著手中的摺子,咬牙切齒道。


  他的手顫抖著,看來是怒極。


  十七阿哥見狀,立時跪倒在地,道:「皇上請息怒,犯不著為了不相干的人傷了龍體……」


  雍正已是站起身來,咬牙道:「不相干?怎麼是不相干?朕本不願同他們計較,他們卻是得寸進尺……朕這『刻薄寡恩』的名聲,不還是拜他們所賜……郭絡羅氏、郭絡羅氏……」說到最後,新仇舊恨加起來,他直覺得要氣炸了肺。


  「傳怡親王、庄親王覲見!」他呼了一口氣,叫十七阿哥起身,而後吩咐內侍道。


  那內侍應聲退下,雍正看了眼摺子記錄的日子,對十七阿哥道:「五天前的消息,才遞到御前,是不是太拖拉了些?即將粘桿處交給你,你也要上心些,別整日里就圍著女人裙子轉。」


  十七阿哥忙道:「回皇上話,宗室消息五日一報,權貴消息七日一報,這都是順著早先的規矩,臣弟不敢有絲毫更改……不過詆毀聖躬是大事,臣弟正想請示皇上,是不是往後有這樣的消息,當時就遞到御前?」


  雍正點了點頭,道:「正該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