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故宋帆影> 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

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

  胡隸軍至,張鏑已在渡口等候,一看這蜿蜒十幾裏的隊伍,心裏已經明白了大半,便對胡隸說道:“師父,世間最貴者莫過於民心,今有萬眾相隨,怎可自棄之!”


  “我軍進兵在即,怎麽能帶著眾百姓?”


  “師父忘了,我們還有流求、呂宋呢!”


  胡隸豁然開朗,“我正愁大軍一撤韃子再來報複,能帶走是最好的了!”


  “隻要百姓肯出海,我便親自護送南下,即便一時走不了,也可在東海軍安置一些,東海比總比海州安全些。”


  師徒倆做好了決定便派人往海州百姓中宣諭,肯出海南下的就由大軍保護到外島安置,有田種、有屋住,關鍵是沒有暴虐的韃子來破壞。


  海州民眾本就有很多人鐵了心想跟著軍隊走,得了允許當然雀躍,本已回到海州的人也有很多聞訊而來,最終匯聚到東海軍的竟達到一萬八千多人,隻有少數故土難離或者舍不得原來的產業選擇留下。原有四五萬人口的海州城,經元軍屠戮和宋軍收納,隻剩下幾千人,十去八九。


  張鏑雖然早就注意通過中興社向流求、呂宋等地輸送人口,但基本是屬於少量軍事化的屯墾、經商或者流放俘虜的形式,一次性一兩萬人的規模是從未有過的,甚至二島現有的人口還遠沒有這次準備運送的人多。這是巨大的機遇,當然也是巨大的挑戰。


  首先人一多就最怕混亂,嚴密的組織與管理是必須的,好在張、胡手下現有一支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隊伍,管理起來順暢很多。一萬八民眾按照老辦法,十人一甲、百人一隊進行編伍,每甲每隊基本都是親戚鄉鄰,互相熟悉互相照應。既便於管理,也能加強團結,更有助於盡快的安下心來適應環境。


  其次是這麽多人如何平安抵達千裏外的目的地,這考驗的就不僅僅是組織力和行動力,還有船隻的運力問題。張鏑早幾天就已飛鴿傳書,讓泉州、流求等地派船北上到昌國等候接應,但當時信中隻寫到有數千俘虜需要接收,並未預計到還有近兩萬的民眾要加入。這一回若是要將俘虜和民眾全部運出,至少需要準備三萬人的運力。首先俘虜就有七八千,包括第一次海州出兵呂祖充以下三千餘人被全殲,俘虜近兩千人,夜襲破海州又得近千人,這些人除了極少數被篩選入伍,大部分還在連島煮鹽,大軍若撤退就需一並帶走。第二次反圍剿,禿蠻帶手下的一萬二千人除去戰鬥殺傷及戰場逃散,自撒思吉以下就被俘獲五千多人,現在全被關押在東海軍城。二破海州時城中尚有元兵三千多,但因他們犯了屠城罪惡,被胡隸殺了個幹淨,所以俘虜總數是為八千多人。加上一萬八的民眾和近四千人的軍隊本部,三萬人的運力堪堪夠用,加上兩三千軍馬需要專門的馬船裝載,運力就更緊張了。


  軍中現有戰船五十,最大的三十艘海船每艘平時隻以幾十名水手操縱,顯得綽綽有餘,若是改一下船艙結構,臨時擠一擠,每船最多運載二三百人也可以做到。多槳船和海蝤車船中等大小,運送一百人以內是可以的,蒙衝就算了,載個二三十人也就罷了。另外還有征集和俘獲的上千艘民船,這些船隻能在內河和近海用用,最多去往昌國,若要下流求,風急浪高的危險太大,就必須換大船才行。

  經過一番緊急改裝,最終隻能實現不到兩萬人的運力,這是考慮到安全綜合計算得出的,當然若是將所有人一並塞進去,甚至將破破舊舊的小船都用來載人自然是可以將三萬人一並帶走,但那樣很容易付出人命的代價,張鏑寧願穩妥些分兩批來運。


  不過時間也不等人,若是滯留久了,元軍說不定會組織更猛烈的第三次圍剿,到時走都走不成。況且臨安那邊又一次次來催,回軍的日期拖得有點久了,雖然手上有兵不怕趙孟傳那廝翻臉,但張、胡畢竟為了道義,還不想留下個桀驁不馴的名聲。


  為盡快將人安全南撤,張鏑一麵給泉州再去一信,令中興社派更多大船北上,另一麵即刻組織第一批人員登船。這一批人包括全體俘虜八千人,半數的海州民眾九千人及二千士兵,先去往昌國中轉。之所以把俘虜先運走是因為這些人放在後方就是不穩定因素,先將他們送到昌國這個原來的大本營,在自己人地盤會安全一些,距離後方各島也更近一些。九千海州民眾當中可以組織青壯協助管理俘虜,還可挑選部分補充水手人員的不足,船到昌國後還需返回運送第二批。


  兩日的緊張籌備後,第一批近兩萬人搭乘數百艘大小船隻沿著海岸南下,張鏑親自押送,胡隸則留守東海軍。經過三五日的顛簸,終於抵達了昌國,好在沒遇見大的風浪,人員基本無損。


  又回到這這熟悉的地方,雖然離開才兩月,但卻有恍如隔世之感,這兩月裏張鏑屢經大戰,為軍務不得一刻休息。到了昌國還要將這一萬多人安排妥當,忙到半夜才終於抽出空來與家人相見,父母妻子知道消息也都未睡,等他回來。父母康健,妻子氣色也好,讓他感到久違的安心。謝小娥肚子尚未顯懷,人卻豐滿了一點,張父張母都對她百般嗬護,這也是殘酷的血火刀兵之外,張鏑最大的牽掛和最甜蜜的期待。家的溫馨並不能享受太久,軍情如火,一刻也離不開他,天還沒亮,張鏑就又回到營中去了。


  張鏑離開的兩個月,昌國一切平靜,但留守的人們也做了不少事情。巾幗營的女子們除了日常訓練,工作的熱情高漲,已經為大軍趕製出兩千多套冬裝,再過一兩個月天氣漸冷,士兵們就可以及時換裝了。


  康棣在兩個月的時間裏也沒有閑著,在張鏑留給他的充裕的財力支持下,他與戴小貓指揮工匠們新鑄了二百多杆火銃,在原有碗口銃和盞口銃的基礎上還在不斷探索口徑和火力上的改進,基於他的執著,應當很快會有新的突破。


  昌國的各項事務都還順利,張鏑可以專心做好人員轉移的事情,將俘虜安排穩妥,就需要返程轉運第二批人員。中興社派來的第一批船隻已經到港,共五十艘大船,原計劃是運送八千俘虜的,現在則與第一批運輸船隊一同北上,足以將人員馬匹乃至糧食器械都運回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