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故宋帆影> 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 二

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 二

  戶部算得上是整個中興社的大管家,人、財、糧三大重要業務都在其管轄範圍之內。【.AiyoushenG.】所以戶部部長乃是副總理劉石堅兼任,也可見其至關重要的核心地位。


  按照總理署事先的安排的議程,劉石堅早就準備好了總結發言材料。先向上首三人及堂下同僚們行禮致意,走出座位,便在發言席上站定。


  中興大會有點像朝廷的朝會,分成左右文武兩班,不同之處在於每個人都有座位。但又不像山寨裏強人好漢們那樣,一人一把交椅的座次安排。更像是商幫行會們聚首議事,左右都排成幾列,靠的很近,各自麵向上首的主坐。


  發言席則在主坐的右前方,也是直麵眾人。


  劉石堅攤開發言稿,清清嗓子,開口道

  “二位元首,總理,諸位同仁


  現在,我代表戶部向大會做總結報告。


  我中興社成立以來,人口不斷增長,開拓和屯田不斷穩固深入,錢糧不斷充裕。下麵,我就主要從人口、財計、糧食三個大的方麵向大會做個報告。


  第一部分是人口方麵的匯總自從鹹淳十年首批開拓者二十七人上島,不到兩年間,我中興社已在流求、澎湖、呂宋及附屬諸島擁有常住民共計四十一萬八千六百三十六口,其中漢民三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五口,各島歸化番民六萬一千一百七十一口。全部人口中,包括成丁二十一萬五千五百四十九,婦女一十七萬三千二百二十一,兒童”


  聽著劉石堅的匯報,與會者暗暗驚歎,從二十七人到四十多萬,僅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真是不可思議。這還隻統計了本部諸島,並不算其餘各地控製區的情況。中興社的人口有過三次劇烈膨脹,第一次是在海州,從元軍屠刀下救下二三萬人,遷至流求、呂宋,使得中興社的人口實現了從幾千到幾萬的飛躍。第二次是發兵平定黃破嘴、黃猴子的割據叛亂,收服呂宋番民四五萬人,使得當時的治下人口首次突破了十萬之數。第三次就是兩個月前,從慶元府遷民近三十萬人出海,是為中興社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口增長。


  中興社的人口還都是實實在在的,以牌甲製嚴密的組織起來,能夠精確到人,有效的利用起每一份力量。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政權普遍都是粗放低效的,早期的蒙古人之所以能以區區幾十萬人口而打敗十倍百倍於己的夏、金、宋及西域諸國,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采取領戶分封的辦法,采取一些列製度統合了草原諸部,大大加強了對部民的控製,在對外時就能夠形成巨大的合力。


  中興社的製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加先進和精確,能夠迅速將治下人口化為綜合實力。可以說,中興社的四十多萬人完全能比某些一盤散沙式的四百萬人更有力量,至少已經可以和偏居福安府的那個小朝廷相匹敵了。


  詳細分析了人口的方麵的情況,劉石堅繼續報告


  “第二部分是財務收支方麵的統計自鹹淳十年以來,中興社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且略有盈餘。


  首先是總收入情況,近兩年來,各項收入折合成製錢,共計進帳八百七十八萬八千餘貫。包括南北兩線的船隊收入,各固定貿易點的營業額,商業區的進出口分成,軍隊的繳獲,礦物、開拓屯田收獲等。其中又以南北兩線船隊的海貿為大頭,南洋航線已基本成熟,月均獲益超過二十萬貫,總收入達三百七十餘萬貫。北洋航線新開辟高麗、倭國等貿易地區,貿易額穩步增長,半年來已獲收益一百一十餘萬貫”

  與會者們再次張大了嘴,沒想到中興社竟然這麽富有。


  大宋商貿發達,南渡以後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視海上貿易,高峰時大宋政府單單在市舶方麵的收入就達到每年兩千餘萬貫,占國家總稅入的兩成以上。民間海貿更是興盛,在廣州、泉州等重要港口,身家十萬、百萬貫的大海商也絕不少見。


  中興社這樣逆天的團體顯然又比普通的海商要強大太多,一年海貿營收抵得上官府市舶收入的兩三成了,用富可敵國來形容真不誇張。


  賺得多花的也多,整個中興社的支出當然也龐大無比。主要都用在了勢力擴張方麵,包括供養軍隊、購買打造船隻、兵甲、器械,大規模安置移民、建設居民點,以及不間斷的大量收購囤積糧食等。但就養兵一項就是個無底洞,如大宋禁軍一人一年錢糧不少於五十貫。對比之下,中興社的正兵待遇隻高不低,加上新添置兵器甲胄的費用一年百貫不能再少了。如今整編進胡隸、袁鏞的兵力,加上從材勇中新選拔部分,正兵已發展到三十個整營,一萬五千多人。即便之前沒那麽多。就以一萬人計算,所需軍費也至少要一百萬貫以上了。正兵之外還有材勇,按照三丁抽一幾近十萬人,雖說是寓兵於民不需要發餉,但兵器添置、訓練經費、夥食補助總歸是要的,算的省一點也至少需要五六十萬貫。除了練兵,還有打仗,北上勤王、南征呂宋,幾場大仗也是花錢如流水,大量的錢糧投進去看不見幾朵浪花。


  軍事方麵的花費,還有一塊是不能忽略的,就是火器的打造費用,如今中興社的火器以銅製為主,銅就等於是錢,在島內礦藏未有產出前甚至直接就用銅錢熔鑄銃炮。在康棣主管工部以來,火器的研發和打造進一步加大了力度,至今已鑄造各型銃炮一千六百餘具,其中不乏五百斤的小炮和兩千斤乃至三千斤的大炮。這些銃炮簡直就是黃澄澄的銅錢堆積起來的,前後投入的資金已然超過一百萬貫,幾乎與養一萬名正兵的錢相仿佛。


  軍事一項的支出就接近三百萬貫,差不多占到總收入的四成。


  第二塊主要支出是新移民的安置費用,三十萬新移民至少半年內沒法實現糧食自給,需要中興社養著,各居民點的建設都采用的是以工代賑的方式,基本也就用糧食代替工錢。好在前期未雨綢繆,兩年裏已經花了不下百萬貫用於買糧,這次正好可以將庫存舊糧消耗掉大半。


  還有修築自新城、台員城、太平城、雞籠港等大工程,所需人力物力也不在少數。


  綜合起來,收支相抵,全年結餘也就一百四五十萬貫而已。


  劉石堅的報告中第三大塊就是關於糧食的,包括了各地屯墾進展,水利建設情況,作物收成情況及前期糧食收購儲備情況。這一塊在財務收支部分已經體現出來,現在看來,糧食的供給還比較充分,半年內應該不至於短缺,而半年後新開拓的地區也將有農業產出了。【本章節首發.愛.有.聲.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