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漣漪

  可能是人多吃飯香的緣故,田蘭和楊倩雪都漸漸喜歡上了男人不在時一起搭夥吃飯的感覺,到楊母回到老家再次寄來各種美味為止,每天中午兩家合吃午飯已經成為慣例。張家棟和鄭明哲偶爾回家吃飯,還得像軍犬一樣仔細聞聞飯味是從哪家飄出來的,免得進了自家門卻發現老婆孩子在隔壁鄰居家。


  「我說二位夫人,你們就不能把吃飯的地方固定一下嗎?一會兒這家一會兒那家的,我們摸不著頭腦啊!」鄭明哲再又一次回家吃飯卻撲了個空的時候,像兩位女當家的抱怨。


  「我也覺得咱們天天這樣做好了飯,端來端去的不方便,要不咱們固定在你家開火,我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搬過來,菜錢咱們一家一半怎麼樣。」母親回去之後,每天一個人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洗衣做飯,楊倩雪完全是度日如年的感覺,她早就想乾脆交點錢到田蘭這來搭夥算了,只是拉不下面子,又害怕田蘭不同意。


  田蘭看了一臉期待的楊倩雪一眼,心裡想著:她總算還是說出口了。一開始因為楊母在,兩家一塊吃飯的時候飯菜質量還是勢均力敵的,楊母剛走的那一陣,楊倩雪也偶爾能做一兩個好菜,再往後發展那水平就越來越次了,經常是電飯鍋煮上一鍋米飯,再蒸上一碗鹹肉就打發過去了,蒸鹹肉里連百葉都懶得放了。


  田蘭早就料到楊倩雪會提出出錢搭夥的事,帶著最後一隻靴子終於落地的心情,田蘭很痛快的答應下來,「咱都已經一塊吃了,一塊做也沒問題,以後飯我來做,你照顧照顧幾個砍頭仔就行。」


  「砍頭仔」是雷州方言,當地人對孩子的昵稱,田蘭經常去附近的村子或者鎮上買菜,聽得多了也就會說了。


  楊倩雪沒想到田蘭答應的這麼痛快,很高興的說:「那就麻煩你了,買菜的時候叫上我,我跟你一起去。」


  從此鄭明哲家的廚房除了偶爾燒壺水就不怎麼動用,倒是張家棟家的一到飯點就會飄出各種香味。楊倩雪不是一個喜歡佔便宜的人,買菜買米都是她跟田蘭一塊去的,錢是大家輪著付,家裡寄來的各種吃食她也不藏私。田蘭就喜歡跟這樣的人相處,不用擔心被惦記走什麼,可能是日子過得太舒心,她都覺得自己好像都胖了。


  日子過得再是淡然舒心也不會完全平靜無波,何明和阿敏的婚事就是令湖面盪起漣漪的第一顆小石子。兩個實在人處了一陣,覺得對方都很不錯,家裡人又都開始催婚,何明想了想,徵得阿敏的同意就向部隊打了結婚報告。


  走了一套田蘭並不是很清楚的程序之後,何明的結婚報告批了下來,阿好翻著黃曆找了一個不錯的日子,兩個人結伴去領了結婚證。不知道什麼原因,部隊里來隨軍的家屬並不多,鄭明哲家旁邊的那套房子還空著,何明打了申請,沒兩天偵察隊的戰士們就開始在鄭明哲家隔壁忙碌起來。


  結婚畢竟是人生大事,何明給老家的父母拍了電報,兩個老人帶著還未出嫁的小女兒來參加兒子的婚禮,因為家就在營區旁邊的村子,阿敏乾脆提出讓公公婆婆住到家裡來。住在阿敏家的那幾天,老兩口看著阿敏每天早早就起來,家裡家外、忙這忙那覺得兒子眼光不錯,這姑娘勤快能幹是個會過日子的。


  何明的父母都是一輩子在地里刨食的農民,就喜歡阿敏這樣踏實的姑娘。尤其是何明的母親,她對阿敏特別滿意,正兒八經辦婚禮的那天,她把一個用紅布層層包裹的金鐲子送給了阿敏:「這是我生了何明他大哥后,我婆婆給我的,是咱們老何家的傳家寶,現在我把它給你,你可要跟著他好好過,早點讓我抱上大胖孫子。」


  中國式的婚禮,給父母敬酒、改口是免不了的環節,何明的母親就是在這個環節把鐲子拿出來的。新嫁娘阿敏紅著臉接了鐲子,旁邊年輕的戰士們一窩蜂的起鬨,楊倩雪卻撇著嘴套在田蘭的耳朵上說:「幸虧何明在部隊當兵,阿敏娘家又在這,兩個人在這邊過日子,要不然家裡可就要天天演大鬧天宮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田蘭不好說什麼,只是對楊倩雪笑笑。楊倩雪這麼說是有道理的,何明的母親來了之後聽說這紅線是田蘭牽的,帶著從家鄉帶來的土特產就跑來感謝田蘭:「我們家明子經常寫信回去說張隊長和嫂子對他多好多好,這次你還特意給他介紹了這麼一個好媳婦,我真是感激的不行。我仔細看過了阿敏的屁股大是個宜男相,他嫂子你不知道啊,我命苦生了十好幾個孩子,活下來的就只有何明他大哥、何明還有她妹妹。何明他嫂子生了四個,全都是丫頭片子,現在又實行什麼計劃生育管的可嚴了,他嫂子已經被拉到醫院帶了環了,我抱孫子的希望全在何明和阿敏身上了······」


  何明的母親巴拉巴拉和田蘭說了很多,當時楊倩雪就在旁邊,她是從小生活在城裡幹部家庭、接受良好教育長大的,對何明母親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不屑,所以才有了婚禮上套在田蘭耳邊講的那一番話。


  田蘭也覺得何明母親那樣不好,不過除了那小小的插曲以外,婚禮的其它部分都還是挺令田蘭滿意的。婚禮主要分兩場,中午在阿好家宴請女方的親朋好友,晚上在部隊的大食堂宴請領導和戰友。部隊營區里的婚禮是很少見的,熱情的小夥子們早就用彩帶把大食堂裝飾一新,有好事的還跑到倉庫里翻出了鑼鼓,咣咣咣的敲了半天,何明自掏腰包請炊事班幫著整治了幾桌,領導們還破例讓大家動了點酒。喝完酒,吃完飯,以偵察隊為主力的年輕戰士們又跑到家屬區何明的新房鬧了半晚的洞房,要不是熄燈號響了都不準備散,可以說這是一場雖然簡樸但很熱鬧的婚禮。


  孩子們的午飯問題則是小石子盪起的第二個漣漪,事情還得從鄭天翊上學開始說起。暑假的時候,鄭明哲打聽到小海在鎮上的小學讀書,諮詢了張家棟之後就跑到學校給鄭天翊報了名,從此小海就和鄭天翊結伴去上學,每天他們都要先走到阿好他們村,和村裡的孩子匯合后在一塊去學校,中午回來吃個午飯 ,再去村裡匯合,晚上也是一起結伴回來。


  都是沒什麼險阻的平地,孩子們結伴很安全,可是中午吃飯卻成了一個問題。學校一般十一點半放學,下午一點半上課,中間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孩子們腳程慢,邊玩邊走的來回要花一個多小時,再在家吃個午飯,時間基本上就沒有了。天翊從小就有睡午覺的習慣,楊倩雪看著孩子吃完飯就打瞌睡,卻要強撐著往學校趕,心疼的不得了。她就和田蘭商量,看兩個人能不能輪流到學校給孩子們送飯,讓孩子們能有時間趴在學校的桌子上睡個午覺。


  田蘭覺得楊倩雪說得有道理,中午睡個覺,下午能更有精神的聽課。她覺得她們走著去送飯不太方便,就想著買輛自行車。自行車算是值錢的大物件,要買肯定是要和張家棟商量的,張家棟一聽自行車是為了給孩子送飯買的,就不同意了:「家裡買自行車我不反對,但是給孩子送午飯不行,學校里那麼多孩子都是中午自己走回家吃飯,咱家的孩子怎麼就不行了。楊倩雪要給天翊送飯那是她的事,你不許去給小海送飯,不能打小就給孩子慣壞脾氣。」


  張家棟接著又說:「男孩子從小不吃點苦長大怎麼成人,小海要是想睡午覺,就讓他路上走快點,咱家不關孩子。」


  老話都說男孩子要窮養,田蘭想想也是,小海畢竟是男孩子,長大之後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小時候多磨練磨練有好處。第二天田蘭就把張家棟不同意、她不準備給小海送飯的事給楊倩雪講了,楊倩雪還有天翔要照顧,讓她每天去給天翊送飯肯定是不現實的。


  給孩子們送飯的事自然是就此打住,楊倩雪本來就覺得表情嚴肅、臉上有疤的張家棟有點嚇人,現在更是覺得他不好相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